APP下载

NO信号分子及其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2019-01-06

现代园艺 2019年11期
关键词:侵染抗性抑制剂

王 晨

(上海东郁园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杨浦 200090)

NO是一种不带电荷的气态自由基,具有亲脂性,能通过生物膜快速扩散,它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气体分子[1]。近年来研究表明,NO在植物生理活动中也起着关键枢纽作用,参与植物种子萌发、叶片生长发育、气孔运动、呼吸作用、光形态建成以及抗病防御反应等多种生理过程的调节。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NO在植物体的抗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2]。

1 NO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

自1998年Durner等发现NO是植物的一种防御信号以来,目前已在多个植物——病原物互作体系中发现感病植物体内NO含量大量迸发[3]。Nakatsubo等和Foissner等利用NO特异性荧光探针技术,发现疫霉(Phytopht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的真菌激发子处理烟草表皮细胞后,几分钟内NO诱发的荧光在胞内多个部位即可检测到,而用NO的清除剂或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抑制剂同时处理可以抑制荧光产生[4]。

研究表明,植物体内NO具有双重的生理效应:当胞内NO浓度过高时,NO作为一种自由基,可作用于细胞膜、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导致膜脂过氧化反应,还可与O2-相互作用生成大量的ONOO-,后者质子化再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过氧亚硝酸(HOONO),破坏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而适当浓度的NO可作为信号分子通过激活植物抗性基因和防卫基因的表达、诱导寄主过敏反应等途径参与调控寄主对病原物的应答反应。[5-7]

1.1 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为有效防止自由基对植物细胞的氧化伤害,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防御机制,以维持体内的自由基处于一定的浓度范围,该机制包括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系统[8]。非酶促系统包括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胡萝卜素、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酶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etase,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etase,DHAR)等[9]。一般认为,植物体内抗氧化能力越高,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越强[10]。研究表明,NO可以诱导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大量升高,提高植物抗性[11]。Sunita等研究发现,NO可以提高盐胁迫下鹰嘴豆体内CAT和APX活性从而缓解植物盐害效应。Hu等发现,NO可通过调节小麦体内抗氧化酶、SOD、CAT活性提高重金属铜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率[12]。Urszula和Sylwia等研究发现,番茄——灰霉菌(Botytis cinerea)互作中,外源NO对番茄体内CAT和APX酶活性具有调节作用[13]。研究表明,NO还能提高感病大豆、烟草体内抗氧化酶GST基因的转录表达[11]。

1.2 激发苯丙烷代谢途径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一种重要的植物防御酶,是苯丙烷衍生物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关键限速酶[14]。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类黄酮和异黄酮衍生物抗生素合成途径的第一个酶,在植物抗病反应中也起重要作用[15]。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tisis-Related Proteins,PR-蛋白),是植物受病原菌侵染后产生的一类诱导性蛋白质,具有抗蛋白水解酶、几丁质酶或β-1,3葡聚糖酶特性,可抑制病原菌对寄主细胞壁的降解作用而有效抵御侵染[16]。拟南芥基因表达分析显示,NO能诱导抗性基因pal、chs转录水平提高,而抑制NOS活性能显著降低PAL和CHS的积累[17,18]。向大豆悬浮细胞中添加L-NAA(NOS合成酶抑制剂)可明显减弱由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诱导的pal基因的表达;相反,SNP可诱导pal基因的转录,而且这种诱导作用可以被NO专一性的抑制剂cPTIO所抑制[19]。水稻——稻瘟病互作的研究中表明,NO供体可以诱导水稻悬浮细胞抗性基因pal、pr1的转录水平,并且这2个抗性基因转录的强度随着NO供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使用NO清除剂都可以抑制这2个抗性基因的转录[20]。在马铃薯—疫霉互作体系的研究中表明,NO供体还可诱导马铃薯植保素的积累,而NO清除剂PBITU几乎可完全抑制植保素的产生[21]。

1.3 诱发植物过敏反应

植物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是植物和病原物不亲和互作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抗病性反应。它是指植物细胞受到病原物侵染后,侵染点周围及邻近组织细胞主动快速死亡,导致病原菌营养匮乏,从而限制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扩展的一种防卫反应[22]。Levin等发现,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可诱导大麦表皮细胞短暂的NO暴发,且发生在HR反应之前[23]。用无毒丁香假单胞菌侵染拟南芥,可诱导拟南芥HR反应,若同时用哺乳动物NOS的抑制剂处理叶片,则可以阻断这种过敏性反应[24]。

2 植物中NO产生途径

研究表明,植物中NO合成主要有3种途径:NO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途径,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R)途径,非酶促途径。

2.1 NOS酶途径

哺乳动物中,NO大多来源于NOS途径,是一类细胞色素P450相关的二聚体酶[2]。研究表明,NOS能在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四氢叶酸(BH4)、钙调蛋白(CaM)催化下,以 NADPH 和 O2为底物,转化L-精氨酸生成L-瓜氨酸和NO[25]。多个试验表明,采用哺乳动物NOS抑制剂可抑制植物体内NO含量[2]。如细菌很快诱导大豆悬浮细胞中NO产生,且L-NNA(哺乳动物NOS抑制剂)可有效抑制NO合成;Foiisner等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来自疫酶(Phytopht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的激发子可诱导烟草中NO释放,且烟草中的NOS活性可被L-NMMA(哺乳动物NOS抑制剂)抑制[26]。

2.2 NR途径

研究表明,NR可催化2个电子从NADPH/NADH上转移到硝酸盐中,还原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进一步还原最终生成NO。Rockel等发现,菠菜叶片中的NR,在离体和连体的条件下均有催化亚硝酸盐单电子还原合成NO的活性[2]。Yamamoto等还发现,受真菌侵染后马铃薯块茎上NR转录出现瞬时增加,这说明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NO的大量积累也可能来自NR[27]。

2.3 非酶促途径

非酶促反应主要是指氮的氧化和植物代谢之间的化学反应。研究表明,NO2-在酸性和还原性条件下,可直接生成NO,而抗坏血酸盐、L-半胱氨酸、NADPH和其他硫醇类物质可促进该反应的发生。Bethke等采用NO荧光探针技术发现,NO能在大麦糊粉层培养细胞中迅速合成,并且伴随着培养基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减少而减少,而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如ABA及一些酚类物质)则能加快NO产生[28]。另外,植物自身也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固氮或呼吸作用氧化NO2产生NO,如灯心草、银杏的叶片可吸收NO2,然后以NO的形式释放出来[2,29]。

猜你喜欢

侵染抗性抑制剂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ToCV单独侵染和TYLCV&ToCV复合侵染番茄植株上烟粉虱寄主适应性及寄主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和防御反应变化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大白菜苗期根肿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