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推动武威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19-01-06魏乐仪

甘肃农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天祝武威高质量

魏乐仪,张 峻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甘肃 武威 733000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适应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农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的源头活水,是新时代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有力保障。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要机遇期,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无不以产业作为支撑。

藜麦产业是新兴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绿色产业。武威是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但潜力巨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亟需将“优势”因地制宜地变成实实在在的推动农业农村农民高质量发展的真金白银。近两年来,武威大力发展藜麦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依然有诸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以有效推进武威藜麦产业化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助推农村产业发展,进而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一、武威藜麦产业发展现状

藜麦有“粮食之母”美誉,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具有极其重要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一)武威藜麦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藜麦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2008年开始规模化种植。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武威市藜麦种植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在吉林、山西、青海、云南、四川等省份已经大量种植。武威市于近两年开始试种,尤以天祝种植面积最大、初具规模、成效最显著。基于藜麦独特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营养价值,全市上下对藜麦产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天祝作为武威市目前藜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份,2018年共种植3.38万亩,亩产150至250kg,效益非常明显。市县两级政府都已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措施,天祝县制定了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助推藜麦产业发展,以此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天祝县已被(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中国高原藜麦之都”誉名,这对助推天祝藜麦产业发展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二)种植限于一地,规模带动效应未显现

该市藜麦种植以天祝面积最大,其他县份还处于零星试点阶段,规模效应还未发挥。该市的藜麦种植主要得益于天祝得天独厚的高寒气候、光照、温差、土壤等条件。天祝县藜麦种植区地处祁连山脉乌鞘岭南麓,海拔在2 500m至2 800m之间,年平均气温在-0.2℃~4℃左右,属于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光照充分、温差较大,适宜藜麦的生长。其他县份的试种囿于气候、土壤、光照、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大规模种植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三)藜麦全产业链构建尚在探索阶段,但已经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世界范围看,藜麦作为“粮食之母”供不应求,产业规模处于急速扩张的时期;从国内看,各地已经认识到藜麦的重要价值,正在积极引种,加强科学研究,扩大种植规模。藜麦产业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天祝在种源引进、品种改良、技术标准、生产加工、品牌树立、市场拓展等方面已经作出规划部署,为藜麦全产业链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距离创新性、差异化的成熟的全产业链大格局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武威藜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武威藜麦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综合性产业链构建尚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技术支持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足

藜麦产业是朝阳产业,同时也是高技术产业。目前武威藜麦科研基础尚显薄弱,科学研究资金投入有待提高,专门从事藜麦研究及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极为缺乏,相关企业尚处于成长阶段。大量的科技投入不现实,以致藜麦生产、加工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支撑不足,对于藜麦的深度开发利用还不够,比如藜麦对荒漠化、盐碱化土地的改良有很好的作用,对武威的生态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推动作用,理论上可以产融互促发展,但在武威还未开始实践,在武威市域内大规模推广种植还为时尚早。

(二)生产精细化程度不高

一是武威的藜麦生产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水平不高,标准化流程还未建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较为粗放,成本核算、人员管理、质量监管等环节还未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运行机制,产品品质不一。二是产量不均。由于种源、播种技术、气候、降水、田间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藜麦产量参差不齐,高产田可以达到250kg,低产田有的不足150kg。

(三)全产业链条还未形成,综合效益不高

藜麦产品精深加工还不充分,产品加工主要以初级加工为主,没有统一的标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规格还未统一,影响产品的价值。行业内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大,带动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持续盈利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脱节,与市场联系不紧密,对市场预判能力不足,生产盲目跟风从众,盈利起伏较大。

(四)品牌影响力较弱

品牌是产品的“软实力”和“黄金招牌”。藜麦营养极为丰富,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是还未大规模普及种植、产量极低的农产品。这些是藜麦的缺陷,但反过来看,也是藜麦的独特价值所在。目前,在武威关于藜麦的宣传还很不到位,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滞后,市场认知度低,对藜麦使用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科学普及做得不够好,能够进入到普通百姓餐桌的产品少之又少。

(五)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目前,还缺乏一个集产前、产中、产后为一体,融合技术、服务、销售、反馈等诸多环节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这使得藜麦产业所需的各种资料、技术、方法的掌握,产品的开发、加工、销售等处于盲目状态,加大了藜麦生产的风险,也加大了农户的风险。

三、武威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武威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严谨务实,既要研究藜麦的生物特性,又要研究藜麦的产业特性,做到两者兼顾、创新融合。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充分运用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深入研究藜麦的价值多样性,把藜麦及藜麦的产业化融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中考量,切实把藜麦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扛起来、落下去。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的历史机遇,因地制宜发展藜麦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藜麦生态治理作用的充分释放,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要以抓工业的思维、管工业的思路、强工业的考核,扎实推进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多赢发展。

(二)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藜麦产业发展规划

农户自发性的种植藜麦,发展藜麦产业,以目前对藜麦的研究,不仅盲目,而且不持续,分散,风险极高。再者,缺乏组织性,不具备集团优势,抗风险能力弱。基于此,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科学分析种植区的气候、光照、水土等自然因素,紧密结合区域特征,科学种植,形成涵盖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售后等环节的模式,确保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后劲十足、取得成效。

(三)加强科学研究,抢占藜麦产业发展主导权

放眼全球,从供需角度看,藜麦产业呈现供不应求态势,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内看,很多地区已经意识到了藜麦的巨大价值,纷纷引种,推动藜麦种源的本土化。但是,现实情况是,藜麦优良品种极为缺乏,种植技术还很落后,绿色认证滞后,深加工能力欠缺等方面还需加强论证研究实践,藜麦产业总体上还处于低端层次。对于武威来说,藜麦产业使用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等优势潜力挖掘不足,急需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迎难而上、后发制人,抢占藜麦产业发展主导权。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借助科研院所脑力资源,依托龙头企业,以“质优、稳定、广适、高产”为目标,加快藜麦种源改良、培育步伐,竭力推进藜麦引种育种工作,抢先开发形成高质量良种,从源头上占得产业化先机。

(四)深入实施藜麦产业品牌化战略,凸显品牌引领力

加快藜麦生产标准化、科学化步伐,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藜麦产品质量,更加注重绿色生产。要将天祝“中国高原藜麦之都”金字招牌立起来、用起来,强化品牌管理力度,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创新品牌营销方式,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动品牌向名牌转化。要建立武威藜麦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无公害产品标识制度,发挥地理标志品牌独特价值。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引进产前、产中、产后,覆盖上下游产业链的藜麦深加工企业,逐步打造链条完备的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天祝武威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重任在肩
天祝藏族服饰特征和保护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莫道武威是边城,文物前贤启后生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