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情况
2019-01-06代春梅王吉河
代春梅,王吉河
甘肃省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甘肃 金昌 737100
一、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市级平台
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于2016年9月建成并投入运行,省级配套设备已全部到位。此外,市级平台在安装省级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原有配置的基础上,通过单一来源招标方式配套采购了5块超窄边拼接屏、1台解码器、一套LED屏、定制了拼接屏幕墙架等设施,配套金额11.643万元。
(二)县级平台
永昌县及金川区追溯平台已分别于2015年下半年及2016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省级配发的拼接屏、音箱、功放等设备均按其规格型号全部到位。
(三)乡级平台
全市追加的12个乡级追溯平台12套应用终端设备和12台激光打印机全部到位。
(四)企业示范点平台
企业追溯示范点平台按照《关于开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附件下达的数量,金昌市应建成14家企业追溯平台,经验收核实,实际建成14家企业追溯平台,其中包括9个种植企业、3个屠宰企业、2个养殖企业。
二、项目实施及运行情况
截至目前,已建成的1个市级、2个县级、12个乡镇监管机构平台和14个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示范点的追溯平台,运行基本正常。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完成了县、区、乡、镇及生产企业的账户分配、基础信息填报、检测数据上传等工作,并从农产品追溯系统填报、数据上传、产地准出证打印、日常检测监管等方面入手,对追溯试点监管检测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提高了基层监管检测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保障了该市农产品日常监管等基础数据的及时快速上报,强化了对基地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管。
三、项目效益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项目的建设运行有力地提升了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对提高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有效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一)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后,对金昌市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是从源头上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对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处理、预测、预警及风险评估,提高了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的应用,对实现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对接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该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推动生产企业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五是有利推动该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以及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可以促进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兽药等农业投入品,降低使用频率和数量,提高其使用效能和安全性,减少农药、兽药、添加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和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根据质量检测和提供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改变农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做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三)经济效益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建设,将有助于农业部门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引发或促使对农产品生产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在实现全市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安全监测和质量追溯的同时,还促使全市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出口创汇的能力,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四、项目实施中的亮点工作
近几年来,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受到市、县(区)及乡镇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机构、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成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监管机构,配备了专门的监管检测人员,加大了资金投入。市、县(区)在追溯体系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争取地方配套资金40多万元(其中市级配套11.6万元,永昌县配套30万元,金川区配套2万元),将市级追溯平台由4块拼接屏追加到9块,永昌县购买20套追溯设备配发给具备条件的相关企业。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管中加大对基层乡镇及生产企业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有效保障了追溯体系的运行,切实发挥了监管作用,实现对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质量安全信息的全面管理。基于对全市各乡镇的质量安全检测数据和生产基地的生产过程数据的汇总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提高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程度,建设基地管理系统,实现对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质量安全信息的全面管理。
五、存在的问题
尽管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项目建设已经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建设过程中,有部分乡镇及企业监控布局规划部合理,有些生产及加工场地不能得到监控,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控。还有部分监控设施因生产经营主体检测室改造,网络信号不佳等原因,造成无法打开。
二是企业农产品检测人员检测水平不足。虽然对有关企业配备了追溯及检测设备,但部分企业未能正常开展有关检测及追溯数据上传工作,其原因一是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设备操作的不熟悉。
三是企业对农产品追溯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主体参与意愿不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经营主体对新事物的认知迟钝,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认识不足,参与追溯的农产品得不到消费者普遍认同,在没有明显市场溢价的情况下,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不高,参与意愿不强。
四是追溯信息完整性、真实性难以保证。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源头和基础是采集录入完整真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信息,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充分记录和保存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信息,是实现农产品信息查询和质量溯源的根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