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犬技术教学如何借助互联网

2019-01-06魏斯凝付奕铭

中国工作犬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警犬教师教学

魏斯凝 付奕铭

警犬技术训练是指带犬民警根据实际的公安工作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警犬实战技能教学训练,是带犬民警警务实战技能训练的核心。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任何人和事物都与互联网发生着联系。手机、电脑、移动支付等这些互联网词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警犬技术教学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极速发展中,若是可以搭乘互联网时代的“顺风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可以呈现出喜人的局面。

一、打破传统,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警犬技术教学通常是小班授课模式,一个班级的人数在10人左右,一名教师负责讲授训练内容。经过教师带领教学示范犬亲身演示动作后,学员分散到各个训练场地单独进行训练。训练任务完成后,教师召集所有学员回到身边进行讲评。一般来说,因警犬技术训练的特殊性,在训练过程中,警犬聚集过密易对训练产生不良影响。专业教师会主张学员距离拉开较远进行分散训练。因此专业教师无法对每个人的训练情况进行全方位、准确、及时、有效地了解。由此造成的训练失误,乃至人犬受伤情况比比皆是。

针对这一情况,警犬技术教学人员完全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讲解完毕后,安排学员分散训练,并要求学员将训练情况以拍摄视频的形式,交给授课教师,待集合统一讲解时,逐个观看训练视频,清楚知悉每个学员的训练状况,并对其进行答疑解惑。与此同时,由于警犬技术训练要经常在山林地等野外环境开展训练,互联网的存在可以帮助专业教师更详细地了解每个学员的方位,以免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二、节约成本,大力开展网上教学

警犬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使用学科,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进行开展。但是,在现今这样信息传递极为迅速、获得知识手段极为丰富、互联互通极为便利的时代,再让教师对每个学员都去“手把手”地进行教学未免太过生硬了。也许大规模的网上教学,正是解答这一问题的理想出路,网上教学优势在于:

(一)受众广大

传统的警犬技术教学通常一位教师在3个月的时间里只能指导10名学员,这样的结果是训练周期过长,学员受众稀少,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警犬技术专门人才的稀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可以极大解决受众稀少问题的互联网教学是警犬技术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教法多样

警犬技术训练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每个从业教师都有自己的“看家法宝”和“立命之本”,让学员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只听从一家之言,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互联网教学可以使学员更多地在网上进行学习,同时又可以向多位名师进行求教,相信对学员的快速成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训练周期短

传统的警犬技术教学因警犬的体力和能动性等问题,训练周期往往漫长且枯燥,对于学员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互联网教学完全可以告别沉闷的封闭训练,让学员在完成训练之余,可以投身到其他工作中去,不失为一种两全之策。

(四)训练问题反馈及时

过去的警犬技术教学无法进行远程教育,除了缺少计算机、网络等硬件条件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学员心中的疑惑没有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予以解答。现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学员可以通过诸多社交软件与教师在第一时间进行交流。

三、打造警犬技术教学自己的“频道”

往日的警犬技术工作都是“圈里人”自己的事,全国上下投身于警犬技术工作的民警不过区区几千人。而互联网时代,一个人,一个事业假如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势必会对自身及事业的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警犬技术教学同样如此。若是可以借助互联网,将警犬技术教学推广、宣传出去,警犬技术工作的前景自然无限光明。以此为出发点,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如下操作:

(一)开创警犬技术教学公众号

在警犬技术教学领域这还是个空白,如若可以建立起与之相关的公众号,不仅可以让从业者得到互通有无、广泛交流的平台,还可以扩大警犬技术工作的影响力,起到良好的宣传、推广的效果。

(二)建立警犬技术教学相关的网站或手机软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上逐渐流行起了饲养宠物以及训练宠物的热潮,警犬技术工作若是可以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又能造福亿万群众的网站或手机软件,相信会得到诸多宠物爱好者的关爱。

总而言之,合理地借助互联网,是我们更好地发展和保障警犬技术教学的必由之路。科学运用,不断提高利用互联网的水平,就可以为我们警犬技术教学工作挖掘潜能,这也是我们保持警犬技术教学工作长盛不衰的重要手段。将互联网引入警犬技术教学中来,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会大大地丰富我们警犬技术教学的手段,缩短教学周期,提高学员学习的效率,为警犬技术的实战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警犬教师教学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