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池设计的艺术性探究

2019-01-06李泓岍崔金玉蒋雪晶李欣妍

现代园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艺术性景观设计

李泓岍,崔金玉,蒋雪晶,张 婷,李欣妍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园林,是人类从自然中走出来,通过建造园林的方式寄托一定的理想愿望,园林始终是艺术性和使用功能紧密相连。一个园林设计只有把园林的艺术性和使用功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算是成功的作品,树池亦是如此。

树池不仅可以完善城市功能,为树木提供成长发育的场所,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满足人们审美精神层面的更高级的需求。树池设计本就是一种艺术,增加树池的艺术性,对于整体城市的风貌,对于市民审美的增长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树池设计的艺术性内涵

在辞海中,艺术性是指人们反应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1]艺术性反映的是对事物本身美与精神层次的追求,富有艺术性的作品通过形式美与人们产生联系,引发人们的共鸣,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在现代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中,对小品的艺术性尤为关注。树池作为园林景观小品,其艺术性在于符合树池设计规范与功能需求后,设计着眼于树池的造型艺术性、文化艺术性、地域特色艺术性。于千篇一律的树池设计形式中设计出造型美观、富有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的树池,创造达到艺术性的享受。

2 树池造型上的艺术性

2.1 我国现状树池造型存在的问题

2.1.1 照搬照抄,缺乏特色。发达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都得以共享,部分设计师学习、借鉴、照抄优秀景观设计案例,其中包括照搬照抄树池的设计。美国“跳跃的鼓丘”是景观设计师Martha Schwartz 以明尼苏达州典型的冰丘地形,将树池运用到当地联邦法院广场,使其体现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国内的设计不加取舍地在一些房地产的景观设计中照搬了这一树池设计,在中国则失去了原本设计意义,创造了一堆“坟头景观”。

2.1.2 风格不和谐。树池作为景观空间中的细部设计,是景观环境以及建筑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其艺术特征应与整体的景观设计形成统一的整体。树池作为景观小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要与周边的建筑环境和景观环境取得风格、形式上的统一和谐。当树池设计与整体设计环节产生割裂,树池不能在一个完整项目中取得与周围景观相互协调的效果。

2.1.3 体量不协调。园林规范中由胸径、树高、根茎大小、根系水平等因素决定有效的树池尺寸大小。在一般情况下,正方形树池以1500mm×1500mm 为宜,长方形树池以1200mm×2000mm 较为合适,圆形树池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500mm。有些树池与周边环境的尺度感没有吻合,在实际空间中显得过大或者过小。

2.1.4 色彩不搭配。色彩是树池设计影响视觉效果最明显的要素。一个好的树池设计,在色彩的搭配上是和谐的,使人在视觉审美能够产生愉悦的体验。在色彩的运用上脱离了周边的环境,造成树池色彩与环境色彩的冲突与对立,破坏了整体的色彩统一。

2.2 树池造型设计美学法则

景观树池存在于一定的景观空间内,其造型形式美学可以运用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节奏韵律。

2.2.1 对称均衡。均衡的形态设计让人产生视觉与心理上的完美、宁静、和谐之感。对称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均衡是在变化中求统一。[2]

迈阿密骑士广场的树池设计位于比斯坎湾的边缘处,特制的白色树池像是一朵四照花。每个树池严谨的对称形成统一的秩序感与和谐感。周边同质化的沙滩和海与和谐对称的树池为主的迈阿密广场相对的十分和谐。

2.2.2 单纯齐一。单纯齐一避免了混乱的景致产生,是最基本、最和谐的一种表现形式。单纯是相同、相似的元素组合一起,如单调的色调、简洁的形式等。齐一是一种整齐一律的美,某一单元形式按照统一规律重复。

泰国Modus Vibhavadi(Phase1)公园使用三角形连续重复,整个公园都控制于同一种元素,可以创造出和谐整洁的秩序美;万科·佛山金域滨江重复使用圆形的元素;越南胡志明市高层住宅Vista Verde 及谷中央世界CBD 区域的中央世界旁边的新公共公园使用同一种曲线的造型方式,取得了比较和谐的效果。

2.2.3 调和对比。对比是2 个并列在一起的极不相同的东西的相互比较。调和,是对造型各种对比因素所作的协调处理,使产品造型中的对比因素互相接近或有中间的逐步过渡,从而能给人以协调、柔和的美感。对比与调和相辅相成,对比使产品造型生动、个性鲜明;调和使造型柔和亲切,避免生硬或杂乱。

泰国曼谷湄南河AQUA 公寓售楼部,树池的圆形与水池方形形成对比,创造丰富有趣的空间感受;泰国Modus Vibhavadi(Phase1)公园一角的树池设计,不仅运用了方圆形状的对比,还运用材质质感对比,一部分的使用毛石,另一部分使用马赛克瓷砖,形成材料上粗糙与精致的对比。

2.2.4 节奏韵律。节奏是有规律的等距离重复,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有组织的变化。树池造型中运用节奏与韵律的形式法则,可以使景观更具序列的美感。节奏形式美中的节奏是指形式构成元素的等距离重复。形成节奏的等距离重复,可以是单件物体的重复。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的有组织的变化,韵律的变化可以是相同形体组合后的变化,也可以是对原有形体的渐变。

MDP 设计事务所设计的Keio University 圆形的树池在平面的水平与垂直方向上都有造型大小的渐变,形成十分有节奏的图案,富有韵律感。

2.2.5 色彩均衡。色彩均衡把具有共同的、相互近似的色素进行搭配而形成而取得的和谐统一的效果。色彩均衡一是类似色的均衡调和,二是对比色的均衡调和。

维也纳的花庭中的树池,运用相近的红色色系作为树池的颜色,取得较为统一的效果;郑州的拾光公园中儿童乐园中的树池则是使用蓝、黄、白色对比强烈的颜色树池的颜色,创造富有生气的气氛,符合儿童乐园场的特征。

3 景观树池文化上的艺术性

脱离了一定的意义追求纯粹的形式与造型的美感,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人们视觉上纯粹的美的感受,但是随着市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景观的要求往往不仅仅停留于单纯的美术造型的层次上。好的景观树池会融入一定的文化层次上的设计含义,使设计更具有深度,让人们可以有很好的文化体验。

而景观作为处于一定地域的不能脱离场地的设计,其场地所特有的地域特征的文化是作为为树池注入文化的主要因素与方式。注入景观树池一定的地域文化,使人们体验到到场所独特的文化,有利于提高整体景观设计的文化性。

3.1 地域文化的定义

1979 年版《辞海》中“文化”一词,英文是Culture,德文是Kulter,它们都是源于拉丁文Clutura,最初的意思是耕作、教育、培养、发展等。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它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域性的狭义解释就是针对一定地域内生活与社会文化的特殊适应性,准确地说,地域性所体现的是一个地区内的自然环境、文化、风俗、生活方式及其物质载体等各种因素的相对类似性。[2]每一个地域都有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即地域差异,它是保持地域文化独立的根本。而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的地域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植物等地域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不同地域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建造技术等的差异,形成了如今包罗万象的各个城市鲜明的特色。[3]

3.2 景观树池脱离地域文化的原因

3.2.1 外来文化侵略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后果必然反映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西方国家强势文化利用跨国企业和强势经济、科技优势向我们的传统文化发起挑战,对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审美趣味等各方面进行渗透。在设计领域外来文化入侵,体现于前几年以欧美风情为潮流的外国景观设计。[4]

3.2.2 对于树池设计的忽视。树池属于景观细部设计的一个部分,由于其作为所属的设施,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树池设计一旦融入地域文化性,因其在园林项目中的普遍性,对于提高整体项目的设计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3.3 具有地域文化的树池设计方法

3.3.1 模仿与重现。模仿借鉴之前已有的设计造型,材料,色彩等设计元素,重现是设计重复再现先前的设计手法。元素实现设计原型符号的直观性表达,但这种直观性的表达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使传统地域文化结合现代建造技术、新材料,创造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形式。这种方法设计的景观小品多是具象的,是对客观对象原型的原真性表达,具有形象语言一目了然,表达意思清晰,易于与观赏者和使用者发生对话和沟通交流。[5]

Martha Schwartz 设计的纽约亚克博·亚维兹广场,运用长椅、景灯、铺装、栏杆等设计元素,以法国巴洛克式园林的模纹花坛为创作灵感,中间的圆形花坛为模仿原型中的灌木丛,周边的坐凳为模仿周边包裹的树篱。引用经典并加以创新,考虑到周边的建筑比较沉闷,设计使用较为活泼的手法以及颜色较为鲜艳的绿色,使设计充满活力而又与人有共鸣感。

3.3.2 变形与抽象。变形,是使用夸张放大,缩小的手法改变树池的形态。抽象是对景观小品树池外表进行简化或重新安排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它突破了设计原型在人们头脑中固定的景象,使其再生。抽象与变形的景观小品在设计上提倡简约的形式。

波士顿保诚保险中心的广场设计的树池,形状造型使用的是变形,抽象的设计手法,造型形成异形,使空间变得富有变化与流动性。

3.3.3 象征与隐喻。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惠民公园设计的中国山水画中的山形的树池,山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元素,也是十分适合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景观设计,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3.3.4 对比与融合。对比是运用2 种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融合是将2 种不同的物质相互调和、交汇。对于地域文化而言,对比与融合更多体现在新旧的对比。

万科·美景世玠示范区,树池的设计采用的模仿工业材料的铜管排列而成,配合上新式的镶边材料,旧物质重新利用于树池上,重拾场地的记忆;台湾万科·仓前九里景观改造设计,树池的材料使用之前拆下地周边建筑的石料,节约了成本,也增加场地记忆性。

4 结语

以树池设计艺术性在造型上、地域文化上的体现,通过案例论证,综合探究了树池艺术性设计手法。现代景观设计中,景观树池作为不可忽视的园林小品,设计中应当科学地统筹规划,也当注重设计的艺术美感与文化诉求。基于环境特征创新造型,突出树池设计的风格与个性;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突出地域特色;注重文化元素,满足审美需求,达到使用者与树池之间情绪共鸣。

猜你喜欢

艺术性景观设计
景观别墅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公园小品设计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