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微信的“互联网+”助力警犬技术实训教学
2019-01-06刘梓尧
刘梓尧 袁 野 刘 帅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度融合,人们的生活从传统的有线网络时代逐渐迈向无线网络时代。警犬技术工作在微时代也亟需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从警犬技术教学的层面谋求符合微时代特点的教学方式,丰富警犬技术教学模式。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微信的广泛应用,使得微时代助力教学有了现实基础。本文将从微信的基本使用功能出发,丰富警犬技术传统教学方式,以微信基本功能为切入点,阐述基于微时代下微信辅助警犬技术实训教学方式及特点,丰富传统警犬技术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助力警犬技术教学的应用基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属性结构当中报道,我国网民以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体为主,截至2018年6月,10~39岁群体占总体网民的70.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7.9%;在职业结构中,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4.8%,同时,在多年的警犬技术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智能手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占有率,微信等即时性聊天软件基本实现全覆盖,其好处在于利用互联网固有的特点进行信息快读传播,可以实现和电脑PC端进行信息资源同步传播,但是在智能手机终端体现,不受空间限制。因此,运用互联网进行警犬技术教学大有前景。作为一款即时性的通讯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能通过移动网络快速发送短信、语音、视频、图片,同时建立“微信群”可以实现最多500人同时通讯交流、可以通过朋友圈、分享链接等形式将精彩学习资料进行传送。
二、警犬技术教学工作的基本特点
警犬技术教学工作的基本特点有:实操性强、理论和实训并重、多学科性、训导员主导性。警犬的警用素质开发和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训导员的实训活动获得;警犬技术不仅仅要求学生提升操作熟练度,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训,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警犬训练;警犬技术的多学科性体现在其与解剖学、营养学、心理学、动物行为学、遗传学、病理学、侦查学息息相关;训导员的主导性是指警犬作业能力要素包括警犬和训导员,作为警用装备使用的警犬是直接要素,而训导员的训练水平和人犬结合的水平往往取决于训导员。
警犬技术的以上特点,决定了警犬技术教学中实训课程需要教师讲解一系列理论知识和技法;学员需要通过大量的模仿教师的手法,不断进行重复性训练才会形成自身的训练手法;警犬需要学生用正确的手法进行重复性的训练才会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进而才会形成警犬使用能力。通过微信可以突出强调教学过程中注意的知识点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学生在室外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时,并不能准确的记录本身技术上的错误,或者记录并不全面,可以通过录像等相关功能对训练过程进行记录,为训练结束后进行总结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
在教学班中,人犬数量对等,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还需教会学生如何教会自己的受训犬。值得一提的是,警犬的能力形成是有起伏的,并不是因为犬本身的差异,是因为通过学生进行训练,对犬训练的效果不同,产生的起伏。故在实际操作中,应本着因人施训、因犬试训的原则,要针对不同学生选择适当的方式,对不同的犬采取不同的方式。所以这就对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精细化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互联网+”融入警犬技术教学的优势所在
在信息社会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选择将微信这个新型网络交流平台应用到教学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分享学习成果的平台,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优势。方法与优势体现在教学示范犬演示时录视频、微信发布到群中分享,可重复观看,反复推敲。学员间互相录视频可以增加老师的观测幅度;学员可以查缺补漏,教师可以及时纠正问题。
(一)打破时空的局限性
警犬技术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随时随地发布教育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从时间上来说,可以高效的进行知识传播和储备,教师可以在课后远程解决问题,不受时间限制;学生也可以在微信群中灵活进行提问。从空间上来说,由于智能手机的便携性,在传播信息上只需要老师和学生发起,对方不管在何地,只要是智能手机连接网络就可以收到相关信息,不受空间限制,为授课传播信息提供基础。
(二)“映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映射是个专业术语,是指两个元素的集之间元素相互“对应”关系,同时只存在着“一对一映射”和“多对一映射”。本文所指的“映射教学”是指,借助微信平台可以起到良好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良好互动,教师可以借助微信进行发布课前任务布置、教学重点安排、难点重点讲解、课后问题解答、作业布置以及各项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安排,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微信群辅助教学可以节约实训课的时间,避免由于学生的过多提问或者后进学生知识点的疏漏,导致课堂上教学进度减慢的情况。
(三)在线学习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利用微信进行辅助教学对于学生更容易接受。其有着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有着良好的可记录性。教
师在微信中有关教学的知识信息,会一直保存在学生手机当中,方便随时翻阅查看,全面、准确地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流失,同时微信的收藏功能,或者复制粘贴功能均可把知识点变为文本。视频类信息虽不能转换成文本文件,可以供日后反复观看温习;2.碎片化学习。由于在线的互动是非课堂时间,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积累知识点;3.带动效应。带动效应是指借助微信群的课外学习让提问者在训练中有所提高后,其他学生在“比学赶超帮”的大氛围下,形成良好的“比学”氛围;4.助学效应。助学效应是指,微信中一名学生提问后,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解答,可以给微信中其他观看的学生以借鉴,起到汲取教学和预先规避的作用,同样也可以解决共性问题,避免重复讲解;5.形式多样化。微信群这种在线互动,可以通过视频、语音、文字、文章等形式进行,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方式,老师要求学生使用视频记录课后训练情况并上传到群中,督促学生做好课后训练。每个人的训练情况其他人都可以看到,能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相互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视频化示范性教学,节约教师教学成本
警犬技术教学通常需要教师带犬进行示范性教学,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但是由于教学周期和课时安排等原因,这种示范的重复性效果并不明显。即便学生在教师示范时进行录像,也会由于录像等原因而分心。因此,借助微信等软件可以上传到学生端很多示范性视频,可以让学生重复性观看,记忆更加深刻。同时,正因为学生课后的自主记忆性学习,让课堂上的老师不用重复占用课堂时间进行示范性教学来强化记忆。
(五)微信分享功能,拓展学习宽度
微信的庞大用户人群,造就了围绕其展开的各种产业。目前,微信可以链接大部分常用学习、办公、娱乐的软件。同时,各地公安机关警犬工作部门开办了很多微信公众号和经验交流群,其中包含了警犬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文章和视频,可以分享给学生,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维度,同时也倒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教师获取警犬技术前沿资讯提供了平台。
四、“互联网+”助力警犬技术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借助“互联网+”进行警犬技术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以更好地推进警犬技术教学。
(一)做好保密工作
警犬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安教育工作者,应当牢固树立安全和保密意识,对于警犬技术涉密视频、资料要严格保密,有舆情风险的案情不能在微信群中传播或者讨论。
(二)主次明确
互联网(微信)仅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切勿顾此失彼,导致课堂内容空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学生觉得可以课后用群里的资料兜底,上课不注意听讲。
五、“互联网+”助力警犬技术教学的展望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已经有人通过直播网站、短视频网站在线直播教学,通过微信公众号、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发布一些教学内容,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借鉴到警犬技术教学中来。笔者相信,将警犬技术一些不涉密的内容开发成教学APP,或者通过AR技术进行模拟演练学习,会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沿阵地”,可以为提高警犬技术的教学质量提供新方法。
利用“互联网+”助力警犬技术教学,是笔者通过对当今信息时代的理解,从公安学科发展的角度进行的深度考量。同时,笔者通过几轮培训班的试验性教学,发现其可行性强,成本低,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并且对警犬技术教学模式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助力我国警犬事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