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勇于担当
2019-01-06杨林山
杨林山
中共古浪县委党校,甘肃 古浪 733100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一鼓作气,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由此可见,扶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是决定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1]。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指示: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将“勇于担当”列为好干部的20字标准的重要一环,并专门作出了详细的阐述,突出地强调了共产党人应具有勇于担当精神的重要性[1]。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总书记把敢担当作为好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加以强调,很有针对性。担当是一种责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和品格,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作为党员干部,都应当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一个敢做敢为、锐意进取、尽职尽责,在关键时刻靠得住、冲得上、能作为的党员干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指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就是要打赢扶贫攻坚战,着力点就是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党员干部“用心帮扶,真心扶贫”,这既是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也是党员干部勇于承担的一种道德追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目前,离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越来越近,各级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争做扶贫攻坚的执行者,群众小康路上贴心人,“脱穷”领路人,为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勇挑重担。
一、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为人民谋福祉的任务[2]。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以极大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和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是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换到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水平。
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先后也是面临着一系列的复杂的国际国内的局势,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国际上的金融危机以及国内一系列的先后面临的1988年洪灾、2003年非典等一系列的严峻形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人民财产总量的大大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担当精神抓党建,促改革,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2]。在2014年2月7号,他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对于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他强调: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是否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在新的历史时期扶贫攻坚面对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面对着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显得更加突出。
二、扶贫攻坚的历史进程需要党员干部勇于担当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勇气,尽锐出战、迎难而上”,“要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不移地把为贫困大众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完成了相应的扶贫任务。现阶段,扶贫到了关键时期,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最中,我们党向世界、向全国人民做出了庄严承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的进程呼唤党员干部要勇于承担。扶贫攻坚是对党员干部担当精神的一种考验[3-4],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在老少边穷地区,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如何来扶贫攻坚?怎么扶贫攻坚奔小康?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是一个考验。
2017年3月,河南省政府宣布兰考县退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正式摘下“贫困帽”。位于豫东平原、紧邻黄河南岸的兰考县,因自然条件差,曾是中国知名的贫困县。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在当地带领民众抵御风沙,改善恶劣自然环境,被称为“中国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临终时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滩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时说,我们要看焦裕禄是怎么做的,对照自己,见贤思齐。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兰考县的广大干部,在带领兰考县群众脱贫攻坚的时候,他们正是用焦裕禄的精神补强自己的“精神之钙”,筑牢“作风之基”,脚踏实地地带领人民群众,实实在在趟出了一条决胜贫困之路,让兰考县在脱贫攻坚中脱颖而出,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宣退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党员干部只有将历史赋予的责任扛在肩上,披荆斩棘,奋力而行,才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目标。”[1]
三、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要求党员干部勇于担当
小岗村是大包干的发源地,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不久,小岗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改革开放以来,小岗村的面貌始终没有大的改观,对比其他一些有名的村,相对而言是比较落后的。2004年,沈浩作为优秀的年轻干部,到小岗村担任书记,沈浩在日记里面写到:小岗村一个全国知名,世界知名的村庄,一夜越过温饱线,25年不富裕,让我在这里工作三年,是组织给我的信任,更寄予希望,我深感压力的巨大。沈浩从省会城市到小岗村任职,感到压力巨大。他在日记里面写到:既然来了,要后悔吗?要退缩吗?绝不!他之所以能够克服畏难情绪,就在于他勇于担当。习近平书记指出:“他以忠诚和大爱,以创新和奋斗,以青春和生命书写了当代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沈浩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但在普通的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的事迹之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正是因为他勇于担当,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以勤奋敬业实干的作风和精神,全心全意为扶贫攻坚服务。
经过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速度最快的国家[4]。2015年底,按现行脱贫标准测算,我国仍有5千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现在全国、全党、全社会都已经动员起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集中力量在未来的五年当中要解决剩下的5千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需要党员干部勇于担当[5]。
四、扶贫攻坚为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提供了广阔舞台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村民们谈变化、讲困难、道实情,习近平边听边问。也正是在这次交流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由此拉开了精准扶贫的大幕,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16万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按照年均、人均纯收入2 300块钱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2014年的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 017万,比上年减少1 232万,下降14.9%,贫困发生率7.2%。目前来看,农村贫困人口仍然在500万以上的省份还有6个,包括河南、湖南、贵州、广西、四川和云南,在300~500万之间的有4个,100~300万之间的有7个,在100万以下的有14个。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重要使命。
2015年10月,基本实现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全国各地已向贫困村派出12.79万个工作队,派驻干部48万人,全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要求各地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形式,大力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这为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提供了广阔舞台。2019年3月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指出: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8 000多万。到2018年年底,我国农村85%左右贫困人口脱贫、80%左右贫困村退出、50%左右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到1.7%。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今后两年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党员干部特别是处在扶贫一线的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社会主义本质、党的宗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今后两年扶贫攻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要义和关键,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把习总书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总要求落到实处。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是决定性力量。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在扶贫攻坚行动中,扶真贫、真扶贫,勇于担当。要争做当代的焦裕禄,要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扎扎实实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成为勇于担当的基层好干部[6]。现在到2020年已不足两年时间,我国还有1 660万贫困群众,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任务重、时间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扶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扛实扶贫责任,加大精准施策力度,以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精准脱贫的实际成效,在宏大的扶贫攻坚战场上为完成党的庄严承诺勇于担当,确保我国贫困人口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