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乡村产业兴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2019-01-06王文行
王文行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在2018年2月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2019年9月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均将实现“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要求,同时,产业是否兴旺,也是衡量乡村是否振兴的主要指标。因为只有产业兴旺了,人民收入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人民生活才能够得到切实改善,政府和社会才能够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
在甘南的乡村人口中,近些年长期从事农牧业的占72%左右,相对于高达4 084万亩草场、199.61万亩耕地和2.12万亩园地的农业资源来说,人均GDP1.5万元左右(2015-2018不变值)的农业产值属于很低的收益了。这说明甘南的乡村产业亟待振兴。而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能够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使其在区域之间的商品及服务交易中获得较为有利的地位,为本地生产者和服务者获得较大的收益。
一、甘南乡村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解释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理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有生产技术(后人将其扩展为因素禀赋,如著名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模型)技术的差异,一国内部也有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差异,即便是在国与国之间总体上处于劣势的国家,也应该利用其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集中生产出口其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将该理论适度扩展:假定各地区之间由于税收独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依靠自身财政、生产的诸要素难以快速自由流动,则地区之间就处于市场竞争状态,也就具备了李嘉图描述的国与国之间贸易的条件。因此,甘南乡村也就应该选择一些具有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着力发展。
根据学界的惯例,比较优势的分析视角应该是基于不同产业的类型,而产业类型通常按照克拉克的理论(克拉克将产业划分为三类:其中第一产业指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产品的行业,如农业、渔业、采矿业等;第二产业指对第一产业的产品或第二产业的半制成品进行加工的行业,如工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指生产物质产品以外的行业,如金融业、物流业、餐饮业等)进行划分。依据甘南的传统和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对其比较优势分析的视角应该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上。
(一)第一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第一产业作为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产品的行业,特别是该产业中的种养殖产业,是人与自然合作的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合作者的人和维育种养殖过程的各自然因子是否均有利。前者是指从事该行业的劳动者,衡量的指标是广义的影响劳动能力的因子,如知识、技能、经验等;后者指土地、气候、水资源、基础设施等。
广义的第一产业类型很多,包括各类种植业、各类牧养业等,就整个甘南来说,具有长期的畜牧业的传统,部分区域也有一定的种植业传统。其畜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至少有五个方面:一是有大量的具有长期放牧经验和技能的劳动者,根据2015-2018统计数据,全区从事农牧业生产的22.2万人口中,从事牧业人口占60%以上,多数牧民终身从事放牧,已经成为技能娴熟的劳动力。二是有相对丰裕的草场。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区可开发利用草场面积3 848万亩,劳均达240亩。在可开发利用的草场中,有53%的是草质优良的亚高山草甸草场,载畜能力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多,属青藏高原和甘肃省天然草场中自然载畜能力较高、耐放牧性最大的草场。三是有长期培育形成的、适合当地气候类型的河曲马、甘加羊、欧拉羊等主要畜种。四是有适合畜牧业发展的气候条件。该区域整体上属于温带高原型气候,常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低,日照强烈,不利于牲畜和农作物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防疫防病的成本很小。五是具有相当高的品牌美誉度。作为传统的牧区,甘南的牛、羊、蕨麻猪、皮毛、奶制品等在省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消费者的忠诚度。其种植业的比较优势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地区有较为熟练的种植业劳动力,如舟曲、临潭、迭部等县临近县城周边地区;二是部分地区具有较为适宜的耕地、气候、水资源等耕作条件。如舟曲、卓尼等县的沿白龙江、白水江、洮河两岸地区的乡镇;三是有一些较为著名的农产品品种,如蔬菜、油料、中药材等。
(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根据克拉克的分类,属于广义的第三产业类型也很多,运用排除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甘南乡村适合发展的第三产业应该是以旅游为龙头,涵盖餐饮、住宿、文娱、文化产品等多项具体产业的大旅游产业。发展这类产业的比较优势至少有四点。
1.独特的气候比较优势。甘南整体上地处青藏高原,是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与周边地区气候具有显著的互补作用。甘南境内的各个县之间,也是气候多元,具有明显的互补作用,典型的如舟曲被称为“藏乡江南”,碌曲玛曲等被称为“雪域高原”。
2.藏文化氛围浓郁。作为藏民族集中的区域,保留了传统的服饰、饮食、生活习惯、习俗等典型的藏文化元素,使旅游者不用远赴西藏就能体会藏文化的独特魅力。特别是长期形成的一些独特节庆,更是将甘南的文化魅力展现得多姿多彩:其中,宗教场所的活动有拉卜楞寺等各大寺院正月十三晒佛节、正月十四跳神节、正月十五酥油灯会、七月和十月的大法会、藏戏等佛事活动;全域性的民间活动,如草原香浪节、赛马会、民族运动会;区域性的节庆有博峪采花节、黑水沟朝水节、元宵节松棚灯会、莲花山花儿会、万人拔河、插箭节等。
3.典型的人文景观。在甘南大地上,悠久的历史沉淀下了夺目的古迹和景点。其中,著名的佛教寺院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郎木寺、禅定寺、贡巴寺、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和远古苯教甘加佐海寺等121座;各类古遗址有汉羌、唐蕃边塞重镇汉百石县旧址甘加八角城堡遗址、桑科古城、羊巴古城、明代城墙、华年古城、汉零王国天子珊瑚城遗址和砖瓦窑遗址等20多处;红色旧址有红军长征胜利的“门户”天险腊子口、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会址、茨日那村毛主席居、苏维埃旧址等多处。
4.奇特的自然景观。整个甘南冬天白雪皑皑,夏天翠绿一片。除了城市居民平时难见的蓝天、白云、草原、森林、碧水外,更有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莲花山、迭山、翠峰山、太子山、白石崖溶洞、腊子口溶洞、岗岔溶洞、则岔石林、扎尕那石林、赤壁幽谷、象形山石、黄河母亲石、六字真言石,黄河首曲、冶木峡、尕海湖、达宗湖、冶海湖、老龙沟、大海沟、黄捻子、大峪沟、桑科草原、甘加草原等60余处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发挥比较优势的途径
(一)政府主导,社会实施
在欠发达地区,企业、农户等各类市场行为主体存在信息、资金、技术、经验等方面均存在缺陷:首先是严重的信息不完美,相对于发达地区或者城市,甘南乡村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户,均存在获取信息渠道不畅、信息来源狭窄、信息真伪辨识能力不足等问题。信息不完美必然会导致决策失误,带来风险。其次是资金不足。甘南乡村的各类合作经营机构普遍缺乏资金,农户收入长期不高,多数农户长期的储蓄接近零,自身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极度短缺。第三是技术不高。多数乡村农牧民沿用传统农牧业技术从事生产,对很多新技术、新工艺甚至没有概念,当地的农牧业等相关技术服务部门的技术水平也比较低,处于省内最低的层次。第四是经验不足。尽管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三十多年了,多数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已经经历了市场经济的磨砺,具备了市场经济所需的一些经验,但甘南地区的农牧民绝大多数仍然是小农生产方式、仅是农产品的初级生产者,或劳动力的提供者,几乎没有开展经营的经验。正因为如此,甘南的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但是,政府的主导应该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严格按照政府职能的规定范围行使职能,也就是说要局限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而不是政府从事某项产业的具体开发。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以企业、农牧民为主体,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二)有主有次,渐次发展
甘南的产业基础整体上比较落后,政府财力薄弱,民间发展产业的各种条件均比较差,在产业发展方面应该制定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按照主次原则和时间进度,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发展一定时期内的主要产业,力求发挥最大化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成效。要避免齐头并进、分散有限的可动用资源。在主次安排上,也要考虑各产业之间乃至产业内的比较优势,首先选择那些有一定知名度、发展经验、技术相对成熟、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人力资源能够满足需求的产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待条件成熟后再发展其他产业,确保能够产业发展的成功率。
(三)以点为主,点面结合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从来都是先由于某种原因,形成一个快速增长的“点”(增长极),在这个“点”的带动下,上下游及关联产业也会得到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对甘南这样一个整体产业均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也应该遵循这个路径。首先,应该在符合前述条件的领域,选择一些“优中有优”产业,集中力量着力发展,加快其形成产业“增长极”;其次,要为“增长极”完善配套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在“增长极”的带动下,促进关联产业一并发展。目前,国内外这样的典型案例比较多,必如作为“增长极”的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必然会形成周边农户(合作社)、包装、物流、餐饮、宾馆等一批关联产业;这些关联产业的兴衰与“增长极”企业的息息相关。
(四)精准施策,逐步突破
任何一个产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科学精准的措施。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精准施策。避免过去常常出现一哄而上、率性而为、一哄而散的局面,造成贫困地区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首先,在决策方面,要遵循基本的决策原则,避免决策者凭个人兴趣、“拍脑袋”决策;其次,在发展措施的制定方面,要相信科学、依靠专家,聘请具有长期制定发展措施的专业人员,根据甘南的实际,制定可行的措施;第三,在措施的执行方面,要总结过去落后地区的经验教训,按部就班的实施相关措施,绝不能随意更改,更不能突发奇想、妄图违背客观规律,搞不切实际的“跨越式发展”。要脚踏实地、站稳走稳、稳扎稳打,使产业的发展逐步突破。
三、发挥比较优势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
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制度是一个经济得到发展完善的先决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框架下,制定完善的政策是充分发挥制度效果的基础。对甘南这样的后发展地区尤为如此。完善的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政策类型要全面。就产业发展来说,政策的类型主要有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等。其中,财政政策具体包括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即凡列入优先发展的领域,政府的税收、财政等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买方或卖方补贴。金融政策主要包括政策性信贷规模、贴息贷款等。产业扶持政策主要包括扶持的类型、扶持的方式、扶持的领域等。二是政策的连续性。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周期,需要政策的连续性。在当前任期制的条件下,不能因为地方领导人的变更而反复、随意的调整政策改变政策,更不能“现官不理前政”,“重打鼓、另开张”,形成“胡子工程”“半拉子”项目,浪费资源。
(二)增加投入
产业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投入。从现阶段甘南的实际情况看,资金匮乏是一个全域性的问题,既要依靠政府,更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投入才能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并且要把握好政府与社会的投入的分工和界限。其中,政府既要逐步增加产业扶持的资金投入规模,也要注意其投入的是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即要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改善基础设施方面,而不是分散的投入到具体经营方面。社会的投入应该是产业发展相关的生产、经营等领域。
(三)培育经营人才
甘南经历过市场历练的经营人才非常稀少,可以说人才缺乏是甘南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经营性人才的培育。首先,要定期组织有一定学历的本地青年到东部沿海民营企业法定地区考察学习;其次,可以考虑由地方政府出面,委派有志向、有能力的青年人到经营良好的企业“挂职”学习;第三,可以定期聘请外地的专家和企业家来甘南实施讲座式的培训。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逐步形成本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四)吸引外界力量参与
要打破思想上的“地域”壁垒,吸引外界的各种力量参与甘南的产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甘南外的人才、资金、技术来甘南发展。首先,应该设立政府出资的基金,对外地来甘南干事、创业的青年人才予以住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来甘南落户。其次,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企业来甘南参与特色农业、民族特色旅游业、文化产品业、餐饮住宿、户外活动也等行业的深度开发。第三,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资金来甘南从事道路、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五)加大宣传力度
要办好现有的各种特色节会、节庆,更要利用好当前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为贫困地区免费开设的栏目,制作精美的广告宣传材料,推广甘南的产业;同时,要组织力量,加大外联力度,积极与省内外的电视台、户外媒体协作,定期推出甘南产业的相关信息和广告,扩大甘南产业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