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防雷机制建设 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9-01-06曹满胡洪泉张劲
曹满,胡洪泉,张劲
(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吉林长春130062)
雷电灾害是我国各个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因雷电灾害会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建筑物被损坏、火灾等事故经常发生。农村地区逐渐成了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高发区,由于人们防雷减灾意识较为薄弱,农民也成为了易受雷击的群体。当前,新农村防雷建设工作面临着特别严峻的形势,需要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强化措施,推动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尽可能保护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1 新农村防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村民防雷意识较为薄弱
吉林省大部分农村区域仍旧处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由于农村群众所接受的教育有限,大多数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防雷基础知识以及灾害性天气自救技巧等有关知识。对于室内外特别是户外农事活动中防雷基础常识特别缺乏。每年汛期属于雷电灾害高发期,同时也属于农事繁忙季节。有些村民为了抢抓农活,在雷雨天气下仍旧会外出劳作。而农村地区的田地以及水域位置特别空旷,同时因为村民对于雷电防范的意识十分缺乏,导致雷击事故经常出现。为了降低农村地区的雷击伤亡事故,必须尽快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防雷意识。
1.2 农村防雷基础设施薄弱
吉林省有很多的乡村地域比较广阔,且地形地貌复杂,一直是雷电灾害的高发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也愈来愈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农民的住宅建筑物几乎没有装置任何的防雷设施。在农村地区随意拉扯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的现象十分严重,各类不规范线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雷击伤亡事故的发生,在新农村防雷建设中应尤为重视农村住宅避雷装置的装设,以及线路的防雷措施。
1.3 农村防雷建设支持力度较差
地方政府在对农村地区防雷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一般地方县级为基层管理机构,对于乡(镇)、村的防雷监管工作不到位,所以农村地区的防雷设施建设还未得到有效落实。与此同时,各级气象部门常常因为经济效益、人员和经费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比较关注城市建筑的防雷检测项目,而对新农村防雷建设有所忽略,导致农村区域的防雷检测以及相关防雷技术服务开展仍旧不到位,有些公共区域的建筑即使布设了防雷装置设施,但由于缺乏定期性能检测以及常规维修维护,其合格率以及有效性也较低。此外,农村地区的房屋在建造时大都没有做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这些均为农村地区雷灾的出现埋下了极大隐患。
2 新农村防雷建设强化措施
2.1 加强农民对防雷的认知
鉴于吉林省雷电天气的频繁发生,农民的防雷意识不强,吉林省各级气象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防雷工作的开展。应根据当地情况,编写以及分发防雷宣传资料,并且通过手机、广播、电视、微博以及微信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延伸防雷科普宣传方面。特别是比较偏远的乡村应着重宣传,应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定期组织专业防雷技术服务人员,开展农村防雷减灾现场咨询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人员防雷减灾意识。此外,要充分发挥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实际作用,通过与农民朋友的密切联系,了解农民防雷实际难题,详细阐述应对措施。通过广泛宣传防雷知识,可以大幅提升农村群众对防雷的深入认识以及自救互救能力,推动新农村防雷建设的顺利开展。
2.2 加强农村防雷设施的建设
针对农村住宅防雷,气象部门应给予科学指导,依据吉林省农村地区的实际气候,对需要新建房屋的地区进行雷电风险评估,选择雷灾出现概率较小的地方建设房屋,同时需要给房屋安装避雷装置设施。对于经常发生雷电灾害的村庄,还应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对村庄防雷工作的资金以及技术资源的投入,注重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区域的基础防雷设施,躲雨避热的凉亭应配备防雷装置。针对村庄的自建房,应安排专业的电气技术人员提供与自建房相关的技术服务和咨询。
2.3 加强农村雷灾监测预警
吉林省应根据农村防雷实际需求,积极对当地雷电发生发展机制以及雷击落区分析等相关雷电监测以及预报预警业务展开分析,不断增强雷电灾害预警信息的准确度。此外,需要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微博、微信以及网络等各种途径,以及乡(镇)气象信息员的作用进行有机结合对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加以传播,确保雷电灾害预警信息朝农村传递的及时性,促使其能够提前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尽可能降低雷电灾害所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
3 结语
农村属于雷击伤亡事故高发区,同时也是防雷减灾薄弱区,气象部门应该将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当作重点任务来抓。为做好新农村防雷建设工作,不但需各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鼎立相助,还需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应大力开展防雷宣传工作,加强农民对防雷的深入认识,建立健全农村防雷设施,并做好雷电监测预警工作,推动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