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高产栽植及抚育管理
2019-01-06王丽丽
王丽丽
(镇赉县林业局,吉林镇赉137300)
1 地块选择
虽然杨树对于生长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一般的环境下都能很好的生长,但因其树体高大,叶展较宽,对于水肥的需求量也大,所以要达到速生、高产优质,还是要尽可能以优质土壤条件为佳。一般以砂壤土较为理想,土层深厚的较好。杨树虽喜水,却不耐水,树根不耐浸泡,一般低洼积水的地块不宜栽植,另外土质较为粘重的地块也不宜栽植,一般土壤pH值在5.5~9.0这个区间的条件较适合,超过这个区间的酸性或碱性较重的地块不适合杨树生长,所以,在选择地块时要注意。
2 品种选择
杨树的品种很多,在栽植时要特别注意品种的选择,如果选择不当则达不到生产目标,甚至造成巨大损失。很多购苗者在选苗时往往忽视杨树的自身生长特性,盲目选苗,好苗不一定适种。在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杨树的适应性,一般以适地适种为原则,尽可能选品种特性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的品种。另外,在选择时要多品种综合布局,尽量避免品种过于单一,以提高品种的抵抗力和适应性,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如果必须要引进外来品种,一定要先进行试种试验,确定品种优良适合本地环境后再进行扩种,以苗纯、来源可靠、没有病害为基本原则。
3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是影响杨树数量及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杨树的正常生长,能否达到高产优质的生产目标,与品种、土壤、气候、管理、水肥等有重要关系,而且密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密度大小决定水肥分配、光照、通风等。在确定密度时,要综合品种特性、立地条件、培育目标、采伐年限、市场价格等因素,密度过大,则阳光、通风、水肥分配都会导致单棵树得到的少,供给不充分,则生长会变慢,成材率低,质量差;密度过小,则会造成浪费,生产成本增加,总产量达不到目标,一般主伐年限如果设定在8~10年的情况下,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应适当稀植,可培育大、中级材,按4米×6米、4米×7米、3米×9米、5米×6米等规格确定密度。如果立地条件相对差一些,可适当密植,培育中径材为主,可按3米×5米、3米×6米、4米×5米、3米×7米等密度进行栽植。
4 造林要点
一是要以健康苗为原则,选用抗病品种,并注意观察有无病虫害,只有健康的苗木才可以定为栽种苗木,把好选苗关。二是要尽量选择大苗,因为大苗一般生长都较为强壮,容易成活,无论在平原还是山地,都有较高的成活率,栽植后复苗快,生长迅速。三是苗木起苗后要尽快栽植,以随起随栽为最佳,运至营林区后,要及时泡水,保证苗木体内水分充足,利于成活。四是要保证栽植深度,苗穴要尽量深一些,栽后要灌足水分,确保复苗期水分充足,利于以后生长。
5 抚育管理
5.1 林农间作
杨树刚移栽的前几年,由于幼苗小,基本没有形成郁闭,苗行之间会有很大的空地,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进行林农间作,能达到一举两得的生产效果,一方面利用了苗间的土地,另一方面通过对农作物的管理,也间接起到管理苗地的作用,达到灭草、松土的目的。在灌溉和施肥时,也能对杨树的生长条件起到改善作用,促进林木生长。
5.2 松土除草
一般栽植后的2~3年,随着树苗的长高,形成了郁闭空间,就不能进行农作物种植,很多地区因此放弃了管理,林地很容易出现板结的情况,导致杂草丛生。这时要结合林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松土除草管理,增加林地的通透性,减少杂草等与树木的优势争夺。每年要定期进行中耕除草,一般进行1~2次,保进林木生长,增加产量。
5.3 合理施肥
杨树植株高大,对于养分的需求较大,所以要结合林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一般移栽后的第一年基本不用施肥,原地的养分基本能满足苗木较小时的生长,但第二年就要适当进行施肥,株施尿素0.3公斤左右,以后每年增加0.1公斤,从第五年开始,隔年施1次,株用尿素0.5公斤即可,树木成长到可采伐的前三年就要停止施肥。施肥方法是在冠下边缘处挖沟,以根为中心成环形,然后把肥料埋入,也可以结合中耕一同进行。
5.4 整形修枝
该环节是杨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杨树生长过程中会生出许多侧枝,要把这些侧枝除掉,确保主干的生长,避免养分浪费,一般在8米以上树高时,要把8米以下的相对较大的竞争枝全部剪除,保证主干的通直,以提高成材率和产量。一般是1~3年少修枝,4~5年修1/3树高,6年后修2/3树高。
5.5 防治病虫害
杨树的病虫害很多,有吸汁的、食叶的、蛀干的害虫及多种病害,这些病虫害一旦发生,如果不加以防控,很容易形成大面积传播,对于整片的林地来说可以说是场灾难,轻则影响局部的生长,严重的会导致大片枯死,造成损失。常见的有溃疡病、黑斑病、叶枯病、腐烂病、桑天牛、云斑天牛、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在生产中要加强管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手段,深入研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针性措施科学防控,确保杨树的健康生长,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