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动物检疫重要性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2019-01-06塔晶
塔晶
(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镇畜牧兽医站,吉林长春1305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我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动物检疫执法主体,主要承担养殖户的畜禽安全检疫工作,以保证肉食产品的安全。动物检疫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动物检疫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检疫标准进行严格检疫。但在新形势下动物检疫仍存在若干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促进动物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1 新形势下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1.1 检疫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动物检疫正处于新观念与旧观念交汇融合的时期,落后的检疫观念对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存在阻碍。虽然国家颁布了动物检疫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推进动物检疫改革,但由于畜牧养殖业管理落后,使动物检疫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再加上动物检疫学主要是保障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检疫人员缺乏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有效学习和掌握,使得动物检疫观念落后。这就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对新形势下动物检疫工作创新模式进行探索,在保障食品安全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做好动物检疫工作。
1.2 基层检疫执法主体缺乏
《动物卫生法》中明确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是动物检疫执法主体,并对动物检疫事务进行监管。动物检疫行为是由法律规定的强制性执行行为,需要由相关机构进行检疫执法工作的监管,以提高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目前,我国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在县级没有设立监督分管机构,县级动物检疫部门有检疫责任,但是没有执法权利,导致动物检疫工作的执法漏洞。
1.3 检疫过程缺乏明确标准
目前,我国有很多动物检疫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些规定在强化动物检疫标准的同时也提高了动物检疫工作的复杂性。动物检疫涉及的疾病品种非常多,从事动物检疫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但不同地区动物检疫人员素质差异较大,检疫部门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培训,使得动物检疫效果差异性大。再加上多项法律对动物检疫合格标准的规定不尽相同,对检疫人员的合格标准认同存在差异,很多检疫人员在进行检疫工作时并没有严格按照检疫合格标准进行,使得检疫工作不能达到国家合格标准。
2 新形势下动物检疫的有效对策
2.1 检疫要正确定位
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地区不重视检疫工作,影响了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给检疫工作造成了阻碍,这与对检疫工作定位不准也有一定关系。当前动物检疫工作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更关系到人们的安全与健康。所以对于检疫工作的定位一定要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动物检疫观念,以保护人们健康发展为核心,以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为大局。通过对检疫工作的正确定位,促进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从而更好地实现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2 检疫要全程监控
传统观念认为安全的动物产品是检疫出来的,只要把好检疫关,动物源性产品就会是健康的、安全的。但安全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如果仅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对结果的检测上而忽略了对整个过程的控制,那么被检测出来的不合格动物产品就会增多,这不仅是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对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甚至阻碍畜牧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动物检疫工作应加强对动物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测监管,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屠宰及销售等环节予以全程监控。
2.3 检疫要以法制机制为准绳
检疫工作也要有法可依,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检疫工作可以更好地开展。各级部门和行业在行使权力和义务的同时都要遵守“以法制为中心”这个共同的准则,动物检疫工作同样也不例外。目前,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家畜家禽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也致力于兽医诊疗体系的完善,防治动物疫病的传播;致力于加强兽药和饲料等方面的管理,杜绝使用违禁药品以及饲料添加剂等,尽量减少有害物质残留,保证动物产品安全。
3 结语
在新形势下动物检疫存在苦干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创新动物检疫观念、构建动物检疫示范基地,提高动物检疫人员专业素养,通过市场对疫苗进行调节,以解决动物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保证畜产品的安全,进而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