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热诊断与治疗
2019-01-06富景宁王锐张志勇
富景宁 王锐 张志勇
(河北省隆化县农牧局 068150)
1 病原
牛流行热病毒属于弹状病毒属的成员,其病毒里子呈子弹状或圆锥状,尖端直径16.6nm,高为145~176nm,底部直径70~80nm[1]。这是一种RNA 病毒。本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使用常规消毒剂就可将其杀灭,尤其是对酸和碱比较敏感,在紫外线照射下也容易死亡。其不耐热,在56℃的环境中10min 就可以将其杀灭。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是已经发病的牛和已经感染但未发病的牛,在这些牛顿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及粪便中所含的病毒量最大。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一些吸血昆虫在携带有病原体后叮咬健康的牛,这样就可以造成健康牛感染。易感动物为牛,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牛均可感染发病,但在临床上以奶牛的发病率最高。
3 临床症状
病原在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3~7d,发病初期,病牛仅表现出体温升高,一般升高到40~42℃,这样的温度持续不退,一直持续2~3d。这段时间里病牛的呼吸加快,可以达到80 次/min,而且会出现呻吟。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病牛出现精神不振,肌肉有不停地震颤,严重的呼吸困难,表现为伸长头颈,气喘,而且会表现出拉风箱样的呼吸音。呼吸道困难继续发展可以导致病牛死亡。病牛还表现出眼结膜充血、水肿、流泪、畏光,眼角流出黏脓性分泌物[2]。在发烧的同时,病牛鼻腔中有大量黏脓性分泌物,口角也可流出黏液。病牛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尿液呈现出深褐色,且浑浊不清。
4 病理变化
发病死亡的牛病变主要集中在肺部,可以出现间质性气肿,水肿和充血,在表现为气肿时可见肺部膨胀、肺间质增宽,触摸肺脏时会发出捻发音,有时在肺部可见被膜下有大小不同的气囊,大的气囊有皮球大小,肺脏的实质会被气泡胀大而破裂,形成空洞。肺脏水肿在胸腔内可见大量暗红色液体,肺间质变宽,在肺脏内部有胶冻样浸润。将肺脏切开可见从其内部流出暗红色液体,气管内也可见有泡沫状液体,器官壁还有明显可见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在肝脏、肾脏和脾脏表面均可能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肠道也会表现出充血和出血,有的病牛淋巴结也表现为充血和出血,还可见轻微肿胀。
5 诊断
本病的诊断可以根据其发病特点及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结合实验室技术。通常是使用动物接种试验和荧光抗体试验。动物接种试验的具体方法:在病牛发病初期采集抗凝血,通过离心,从中收集到白细胞和血小板,使用生理盐水将其制作成悬浮液。将制作好的悬浮液无菌接种于1 日龄仓鼠,观察仓鼠的变化,在5~7d 后如果出现临床症状,根据其表现出的精神不振、后肢麻痹等可以确定为牛流行热。荧光抗体试验的方法为使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后制作成荧光抗体,使用荧光抗体来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如果检测出相应抗原就可以判定牛发病为牛流行热。除了这两种方法还可以使用血清学检查进行中和试验。
本病的诊断还需要注意和其他相类似的疾病进行区别,如牛的类蓝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类蓝舌病虽有发热情况,但肌肉和四肢不疼痛。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病季节多集中在冬天寒冷季节,发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
6 治疗
本病的治疗通常从3 方面进行,即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和对症治疗。
西药治疗是针对病牛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中常用的抗生素为青链霉素。这主要用于预防牛发病后继发细菌感染。
中药治疗主要是中药组成方剂来对病牛进行治疗。通过使用柴胡、黄芪、葛梗、荆芥、防风、姜活各35g,袁川芎、苍术、知母、甘草各30g,水煎候温,2 次灌服的方法治疗病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根据病牛出现的相关症状可再添加一些中药材来治疗。如牛出现跛行可以添加地风和木瓜等,如牛咳嗽严重需要添加杏仁等,如病牛便秘可以添加大黄等。
对症治疗是在采用中西药治疗的同时针对病牛的症状严重,使用相对应的药物来缓解其症状。由于病牛发热,需要使用复方氨基比林或安乃近进行肌肉注射,氨基比林的使用量为20~40ml,安乃近的使用量为20~30ml。对心力衰竭的需要使用安钠钾来强心,同时配合使用多种维生素。对于肌肉和关节疼痛的病牛使用水杨酸钠来缓解,有的病牛因长时间腹泻导致脱水症状,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者是林格氏液的方式来补充体液。
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环境中蚊虫的控制,由于本病是虫媒病,环境中的昆虫对牛的发病和疾病传播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