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2019-01-06刘红飞
刘红飞
(天镇县植保植检站,山西天镇038200)
1 为害症状
梨小食心虫既危害果实,也危害嫩梢。幼虫多以蛀果危害为主,蛀果后果品失去商品价值。一般幼虫从梨果的萼洼和梗洼处蛀入,最后到达果心。开始蛀入果实时,蛀孔很小,呈青绿色的点,果实稍微凹陷,似果实上的果点而不易被发现。因幼虫驻果后先在果肉浅层取食,孔内会有虫粪排出,并且外面有丝网连结,这一点容易识别。后幼虫逐渐蛀入直到果心外,在果核周围蛀食,粪便排于果内,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豆沙馅”。所以,到后期入果孔呈黄褐色,不凹陷,表面无虫粪,但蛀孔周围会变黑腐烂。
当一代幼虫孵化后,因为梨果较小,且多为石细胞,不适宜幼虫蛀食,所以,幼虫会选择取食新发的嫩梢。幼虫从嫩梢顶端3~4片叶柄基部钻入,顺着蛀食直到新梢髓部。经过2~4天蛀食,枝条出现硬化部分时,梨小食心虫幼虫从嫩梢爬出,转移到另一枝嫩梢为害。1头幼虫一生可为害2~3个嫩梢。被驻食后的枝条顶端萎蔫下垂,形似“折梢”,嫩梢蛀孔有流胶并有虫粪排出,该症状为识别梨小食心虫的重要标志。
2 形态特征
梨小食心虫成虫体长5~7mm,翅展 11~14mm,暗褐或灰黑色。下唇须灰褐上翘。触角丝状。前翅灰黑,前缘有10组白色短斜纹,中央近外缘1/3处有一明显白点,翅面散生灰白色鳞片,后缘有一些条纹,近外缘约有10个小黑斑。后翅浅茶褐色,两翅合拢,外缘合成钝角。足灰褐色,各足跗节末灰白色。腹部灰褐色。
卵,扁椭圆形,中央稍隆起,直径0.5~0.8mm,表面有皱褶,开始时乳白,后变淡黄,孵化前变成黑褐色。
梨小食心虫幼虫,体长10~13mm,淡红至桃红色,腹部橙黄,头黄褐色,前胸盾浅黄褐色,臀板浅褐色。胸、腹部淡红色或粉色。臀栉4~7齿,齿深褐色。腹足趾钩单序环30~40个,臀足趾钩20~30个。前胸气门前片上有3根刚毛。
蛹,体长大约在6~8mm,黄褐色,复眼黑色,外被有灰白色丝茧。
3 习性及发生规律
梨小食心虫在天镇县一般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根茎部的土壤中、老树翘皮下、枝叉缝隙、剪锯口处结茧越冬,也有一部分在石块下、果品仓库墙缝等处结茧越冬。越冬代成虫发生在4月下旬~5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发生在6月下旬~7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上旬~9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在5月上旬开始主要为害梨芽、新梢、嫩叶、叶柄。第二代幼虫在7月初主要为害幼果,第三代幼虫主要发生在8月初。
成虫产卵期1~3天,多在夜间单粒散产。每头雌虫可产50~90粒。
卵期:4~10天。幼虫期10~15天,蛹期7~14天,成虫寿命11~17天,完成一世代约需30~40天。梨小食心虫各代发生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给防治加大了难度。
4 梨小食心虫重度发生的原因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与气候因子有关,凡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有利于梨小成虫繁殖,发生程度重;干旱年份,则发生较轻。近几年冬季较暖,一家一户的果园种植管理模式,未能统防统治,盲目打药,造成虫子的抗性增强,导致梨小食心虫危害较重。
5 综合防治措施
春季防治是关键:越冬代(3月下旬)、第一(5月中旬)、二(6月中旬)代是控制虫口基数的关键时期,此时防治,事半功倍。
5.1 农业防治
一是每年的冬季或初春,正值果树休眠期,刮除树干老翘皮,然后集中销毁。这样能将潜藏在其中的越冬幼虫茧去除,能减少第二年成虫的发生量;二是每年晚秋初春,结合果园耕翻施肥,要深挖树盘直径1m左右,破坏梨小食心虫越冬场所,降低其越冬成活率;三是5月上旬,勤观察树体,发现新梢萎蔫,虫果、裂果及病果,及时摘除,带出果园深埋销毁,以降低第一、二代害虫的发生量;四是8月中旬,越冬幼虫脱果前,在树干绑草把诱集幼虫越冬,第二年春季幼虫出蛰前解下草把集中销毁,结合果园清园,清除越冬虫源;五是落花后20天前后,对梨果进行果实套袋。套袋前喷1次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营养液,待果面干燥后套袋,防虫效果较好。六是该虫具有转主危害的习性,建园时,尽量避免与桃、杏混栽或近距离栽植,杜绝梨小食心虫在寄主间相互转移为害。
5.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多是对成虫的诱杀,要降低虫源,减轻为害。
5.2.1 糖醋酒液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趋化性,梨园内悬挂糖醋酒液诱杀。具体方法是,在盆内加入糖醋酒液,制作的配比为,糖∶醋∶酒∶水=1∶4∶1∶16,并在其中加少量敌百虫,达到诱入液中并杀死的目的。将其悬挂在1.5m左右的高处,每亩果园挂8个糖醋液盆即可。
5.2.2 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杀
4月初,果园悬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杀成虫。采用梨小食心虫性诱捕器,置放在离地面高1.5m的树杈处,两个诱捕器间相距15~20m,即方圆约50株树挂一个诱捕器,每天下午4~5时放到果园,次日早晨8时取回并处理掉捕到成虫。每个诱捕器可使用20天左右,一直持续到8月底,诱捕成虫效果很好。
5.2.3 悬挂频振式杀虫灯
利用成虫趋光性,5~9月份在梨园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根据昼夜的长短变化,天黑开灯,天亮关灯,天天如此,并将诱到的虫子处理掉。
5.2.4 黄板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趋黄性,5月上旬在梨园内悬挂黄板粘杀梨小成虫。悬挂高度为1.5m左右,每亩以悬挂粘虫板30张为宜。
5.3 生物防治
5.3.1 梨小迷向丝释放气味干扰
主要是利用成虫交配前需要释放信息素寻找配偶的生物习性,将迷向丝悬挂于树上,使雄虫无法找到雌虫,达到无法交配产卵的目的。一般每亩挂40根。
5.3.2 用天敌赤眼蜂杀卵
5月上旬,以梨小食心虫诱芯为监测手段,在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后1~2天,每亩梨园分3~4次释放赤眼蜂,间隔时间为7天。共释放赤眼蜂4万头。
5.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必须抓住防治适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防治的关键时期为幼虫越冬期和各代成虫盛发期、各代卵的发生高峰期及幼虫初孵期。当幼虫蛀入果内,防治效果则很差。
首先要在梨树萌芽前喷4~5°Be石硫合剂,着重喷施主干,可杀灭越冬幼虫。
根据梨小食心虫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3代的习性,从4月下旬开始到8月中旬,如果监测到成虫数量较多时,可选择7.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800倍,或使用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00倍喷雾防治,间隔3~5天,连续用药2次。5月上旬、6月初幼虫孵化蛀梢前,喷施25%灭幼脲1500倍液。
化学防治一定要抓住7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这3个关键时期进行。当幼虫蛀果率达到1%时,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2%甲维盐2000~2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受害严重的果园每隔10~15天喷药1次。
梨小食心虫发生量大、发生代数多,且时间不整齐需多次用药,注意应轮换、交替使用农药。喷药时,不只对树体进行喷药,要连树的四周、树下的杂草、田埂一齐喷施。群防群治、统防统治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措施。
6 结语
通过对梨小食心虫的全面介绍,农技人员和果农要充分的认识和掌握习性,从而科学高效防治,提高果品品质,增加果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