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萍从肺脾湿热治疗小儿遗尿症
2019-01-06胡淑萍丁亚鹏
张 君 胡淑萍 丁亚鹏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小儿遗尿症指5周岁以上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国内5~18岁儿童发病率在4%~9%[1],可迁延至成年,严重影响患儿心身健康。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胡淑萍主任医师多从肺脾湿热论治,以口服中药配合生活调理,获效良好。
1 论病机属肺脾湿热
本病与肾和膀胱功能失调有关,历代医家多归于“虚”“寒”[2]。胡师认为,肺脾湿热下注膀胱,膀胱失约为本病病机。人体津液运行依赖于三焦配合。肺居上焦,宣降不利则水液运行逆乱,急流而下。家长喂养不当,小儿脾胃虚弱而多食肥甘厚味,食湿相互搏结脾胃,日久化热,导致上焦之气不降,中焦之气停滞,下焦之气不升。如《湿热病篇》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湿热下迫膀胱,膀胱火邪妄动,约束不利,而致遗尿。本证可表现为睡中小便自遗,色黄,唤之难醒,神志朦胧,精神不振,咯黄痰,大便质粘,舌红、苔黄腻。湿热下迫膀胱,膀胱失约,故睡中小便自遗,色黄,大便质粘;湿热上扰清窍,唤之难醒,神志朦胧,精神不振;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胡师认为,小儿心智尚未成熟,舌象是辨证的关键,临证但见舌苔黄腻,皆可按湿热论治。
2 述治法以清热利湿
中药治疗当以清利湿热,醒神益智为主,方用三仁汤加减。组成:杏仁15g,薏苡仁、滑石各18g,黄芩、菖蒲、半夏各10g,黄连8g,白蔻仁、木香、麻黄、炙甘草各6g。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用于治疗湿温,加芩连以增强原方清热利湿之力。方中三仁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是为君。黄芩清肺热,黄连清湿热,滑石淡渗,木香醒脾行气能运药通达三焦,加强君药之功,为臣。麻黄、菖蒲开窍化痰;半夏行气化湿,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近代研究表明,小儿遗尿是由于整体发育迟缓,神经系统控制能力降低所致[3]。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镇静安神,又能醒脑开窍;麻黄中的麻黄碱则具有兴奋神经中枢的效果,加强膀胱三角肌对括约肌的张力作用,同时还能延缓睡眠的深度,发挥联合加强神经系统的控制,有效避免遗尿的发生[4]。木香含木香碱,能解除膀胱平滑肌痉挛,松弛逼尿肌,提高括约肌控制功能和膀胱容量,提高自主排尿能力[5]。
胡师认为,生活调理需结合病因,建议家长科学喂养,清淡饮食。白天多饮水,适当憋尿,提高膀胱扩展性。对于不易觉醒的小儿,建议家长夜间定点唤醒患儿排尿。此外,告知家长疾病性质,树立治愈信心,适当鼓励孩子,减少自卑心理。
3 病案举隅
患儿,男,7岁,体重35kg。家长诉夜间尿床,少则2~3日1次,多则每日1次,尿色黄,睡中难以唤醒,体壮汗多,晨起咯黄痰,喜食荤腥,大便质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肺脾湿热下注膀胱。治以清利湿热,醒神益智。处方:杏仁15g,生薏苡仁、飞滑石各18g,白豆蔻仁、麻黄、炙甘草各6g,黄芩、半夏、菖蒲各10g,黄连8g。嘱咐清淡饮食,调整不良生活习惯。2周后患儿遗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粘减,舌红、苔微黄,去黄连、黄芩、滑石,加桑螵蛸、山药各10g。4周后患儿遗尿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案中患儿属于较典型的肺脾湿热证,使用上方疗效显著。胡师认为小儿脏腑功能未发育完善,不可苦寒攻伐太过,湿热解则去清利之药,而酌加固肾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