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痛、晨僵病案

2019-01-06吴劼扬吴国伟徐文君郑卫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类风湿骨关节炎关节炎

吴劼扬 吴国伟 徐文君 郑卫华 詹 莹

1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开化县中医院 浙江 开化 324300

1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60岁。住院号:35576。入院时间:2012年8月27日。主诉:反复四肢关节疼痛10余年,再发1周。患者于2002年5月无诱因出现双腕、双膝关节肿痛,继而双肩、双髋、双手指、双踝关节游走性疼痛,有晨僵现象,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后3次在县医院住院治疗,双膝关节局部封闭及口服甲氨蝶呤、爱诺华、帕夫林半年,症状缓解。1周前,因感受风寒,病情加重,双腕、双手指关节肿胀、疼痛、双髋关节疼痛,晨僵明显,活动略受限,双膝、双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站立、行走困难。查体:脉搏9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体温36.5℃,神志清,精神一般,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96次/分,律齐,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双手掌指关节“鹅颈样”畸形,双手肘关节畸形,双侧膝关节肿大、压痛+,脊柱无侧弯畸形,双下肢活动障碍,双下肢轻度浮肿,四肢肌力5级,巴彬斯基(Babinski)征阴性,舌淡、苔白,脉沉细。目前初步诊断:中医诊断为尪痹(肾虚寒盛);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GB)80.0g/L,白细胞(WBC)4.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E)80.9%。血生化:白蛋白 33.0g/L,球蛋白 29.3g/L,C反应蛋白(CRP)103.6mg/L,类风湿因子85IU/ml。心脏彩超:轻度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胸片+膝关节+手X线示:①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②双手及右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白蛋白28.7g/L,球蛋白31.6g/L,钾 3.48mmol/L,CRP41.6mg/L。血 常 规 :HGB77.0g/L,红细胞压积(HCT)0.2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3.9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5.3pg。21项自身抗体:抗核抗体1∶1000,抗SS-A:弱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114Ru/ml,余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方案予强的松抑制免疫,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以及中药止痛、祛风除湿、搜风通络、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

2 病例讨论

甲实习医师:汇报病史。

乙医师:复习病史,结合体征,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明确。患者表现为多关节病变,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①银屑病关节炎。5%~42%的银屑病患者并发关节炎,其中15%为多关节型,和类风湿关节炎不易区别。但是,银屑病的多关节受累不及类风湿关节炎广泛,关节破坏程度不如类风湿严重,加之有银屑疹和类风湿因子阴性,都有助于和类风湿关节炎区别。②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该病患者反复发作,可由少关节或单关节受累,转变为多关节,甚至在四肢关节呈对称性分布。然而,这类患者常在病变关节处或其他部位,出现痛风结节,有的破溃流出白色石灰样物质。在滑液或痛风结节查出尿酸盐结晶为确诊依据。不能将血尿酸增高和痛风性关节炎等同看待。③成人still病。高热、皮疹和关节痛(炎)为该病的三大特点。许多患者伴发咽痛、肌痛、淋巴结大、肝脾大,以及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不难和其他关节炎区别。④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受累。该病许多患者在发病初期出现多关节炎(病),尤其在手的小关节,如缺少皮疹如蝶斑,易被误认为类风湿。然而,该病典型的关节炎表现为疼痛剧烈,间断发作,和较少引起畸形。另外,对患者进行全身观察和有关血清抗核抗体谱检查,不难将该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区别。⑤骨关节炎。骨关节患者出现手、髋和膝等关节受累时,易误认为类风湿。然而,骨关节炎的手为骨性隆起,称为Heberden结节和Buchard结节,而类风湿是滑膜炎。骨关节炎的疼痛在使用过多时出现,休息后消失;骨关节炎症状呈持续性、晨僵不超过30分钟,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多超过1小时;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在骨关节炎为正常,而在类风湿多为异常;X线片在骨关节炎为增生性改变,在类风湿则为破坏性改变。值得注意的是,骨关节炎患者可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可引起继发性骨关节炎。因此,同时患以上二种疾病的患者并不少见。⑥其他:硬皮病、多肌炎、皮肌炎、多动脉炎、白塞氏病、炎性肠病、结节病,及细菌或病毒感染等疾病患者均可伴发多关节炎(痛)。由于以上各个疾病都有其特有临床表现,关节只是全身表现的一部分,一般不会造成误诊。

丙医师:患者有双腕、双膝关节肿痛,继而双肩、双髋、双手指、双踝关节游走性疼痛,有晨僵现象,双手掌指关节“鹅颈样”畸形,双手肘关节畸形,双侧膝关节肿大、压痛+,脊柱无侧弯畸形,双下肢活动障碍等表现,中医应诊为“尪痹”。老年女性患者,久病体虚,正气不足,气血虚弱,肌表腠理疏空,恰值冬天寒冷之时,复感风寒湿三邪,寒湿偏胜,内合肝肾二脏,筋骨同病,其人尪羸,难以行走,活动不利,结合舌苔脉之象,与“肾虚寒盛”相符。需要鉴别的是:①行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善行数变,行痹主要特点为痛处游走不定,热象不突出,风邪易与寒湿之邪兼夹为患。②骨痹。有关节疼痛、沉重、肿胀及游走串痛等症状外,不同在于尪痹主要是骨质损害,关节变形,膝踝肿大,肋肘不得伸,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③痿证。本病见肢体软弱无力,多无疼痛症状,日久不用导致肌肉萎缩等症,与本患者病症不符,可不考虑。

丁医师: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患者的关节X线检查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可以在起病几周内即很明显。关节间隙减少和骨质的侵蚀,提示关节软骨的消失,只出现在病程持续数月以上者。半脱位、脱位和骨性强直后更后期的现象。当软骨已损毁,可见两骨间的关节面融合,丧失原来关节的迹象。弥漫性骨质疏松在慢性病变中常见,并因激素治疗而加重。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特别在股骨头,亦可因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而增多。发热关节肿痛、全身症状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基本消失。待病情改善2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以免过久的卧床导致关节废用,甚至加重关节强直。饮食中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要充足,贫血显著者可予小量输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等,在病人健康情况允许下,尽早摘除。药物治疗包括: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本类药物因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彼此间可发生相互作用,不主张联合应用,并应注意个体化;②甲氨蝶呤;③氯喹;④金制剂;⑤肾上腺皮质激素;⑥雷公藤制剂等。

戊主治医师:从病史和已有的资料看,中西医诊断是明确的。实际上,历节风、骨痹是最具体概括的中医病名。《圣济总录》卷十中有言:“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搏,所历之节,悉皆疼痛,故为历节风也。痛甚则使人短气汗出,肢节不可屈伸。”《素问·逆调论》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又如《素问·长刺节论》中载:“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医林绳墨·痹》:“久风入中,肌肉不仁,所以为顽痹者也。”还有类似记载,如抬肩风、梳头风、肘后风、鸡爪风、鹤膝风、坐骨风(见《外科心法》卷五)。该病多由经络气血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而成。对这样的顽疾,治疗一定注意“虚、瘀、痰”的特点,辨证施治。

己主任医师: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根治方法。但是患者如能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应通过非药物、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治疗,缓解其疼痛和发僵,控制或减轻炎症,防止病情进展,以达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痹证的一个类型,中医称为“尪痹”,也称“顽痹”。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是其发病的主要内因,久痹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病及脏腑,内舍其合,肝肾亏虚,痰瘀互结,病位在筋骨,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疼痛为主要表现。《内经·痹论》篇载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内舍于其合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风寒湿之气也”。《金匮要略》中有“风湿相搏,骨节烦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古籍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演变均有论述。《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中亦有:“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久不瘥,入于经络,搏于阳经,亦变令身体手足不随。”整个发病过程中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气血亏虚则是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随病邪的深入,又进一步损伤肝肾精血,扶正补益肝肾应贯穿治疗全过程,但疾病每一阶段又有其主要矛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不同时期用药各有侧重,扶正祛邪应相辅相成。本病早期、急性发作,多以外邪为主,风寒湿相搏于肌肉关节之间,使身体疼烦,病之初亦多有发热、恶寒、头痛等症,若病初起,不迅速用疏风、祛寒湿之品及时驱邪于外,每多酿成慢性疾患。故早期治疗应祛风散寒,解表除湿,宣痹止痛,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以邪尽为务。祛邪能保存正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常规治疗行痹用防风汤加减;着痹用薏苡仁汤加减;痛痹用乌头汤加减。本病病程较长,且多数患者迁延不愈,这样的过程很容易耗伤气血,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的证候,另一方面,临证中由于正虚邪去复感者亦不少见。故此阶段需以扶正固本为主,兼以驱邪。扶正能使气血流通,增强抗病能力,方药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时应知常达变,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灵活用药,如临床上除对证用药外,可针对性地配以某些专用药物。首先从药物功效来看:①鹿角胶、龟版胶属骨胶类药物,为有情之品,功效为温强任督,壮骨充髓,对类风湿关节炎晚期有骨节肿大,骨质疏松,软骨缺损者,适当运用龟鹿二胶能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②水蛭属有情之品,且祛邪不伤正,多用于寒热交错,虚实相兼之血瘀所致的关节肿痛诸症。③双花、连翘两者既能清气分之热,又可解血中之毒,对类风湿关节炎,热盛型之顽固疾患甚为有益。④白芥子味辛性温,散寒化湿,通经达络,消肿止痛,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痛的消肿必用之要药。⑤全蝎、蜈蚣、山甲、地龙、守宫能消肿止痛,引药直达病所,软化骨节之僵直,故对于久瘀肿痛,关节僵直,骨节畸形患者可选用。再者,根据《路志正医林集腋》载,同一痹病,所患部位不一,用药应选善走经络者。如:①手臂疼痛者加姜黄、桑枝、秦艽、山甲、桂枝;②下肢疼痛者加松节、木瓜、牛膝,湿重加防己、木通、黄柏、晚蚕沙;③颈部背部疼痛加羌活、独活、葛根、蔓荆子、防风;④小关节疼痛加丝瓜络、忍冬藤、鸡血藤、天仙藤;⑤腰部疼痛加羌活、麻黄、狗脊、杜仲、桑寄生;⑥关节变形者加骨碎补、自然铜、生牡蛎、补骨脂。另外,病久不愈,必有痰瘀,《医门法律·中风门》载“风寒湿三痹之邪,每借人胸中之痰为相援,故治痹方中,多兼用治痰之药”。各种痹证迁延不愈,正虚邪恋,日久必入络,络者主血,血伤则燥则瘀,津困为痰为饮;在病理上极易造成痰瘀相结,阻塞经络,筋骨失荣,神机不展而成痼疾。此类患者症现多见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舌质紫黯、苔白腻,脉细涩等,治宜化痰祛瘀,搜风通络,可用桃红饮加甲珠、地龙、地鳖虫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加白芥子、胆南星祛痰散结;加全虫、乌蛇等搜风通络。值得指出的是,处方用药应首先考虑药物之间的协调和拮抗作用,控制其短处,发挥其长处。如用寒凉解毒药物的同时,应少量佐以温性药物,常用肉桂、桂枝、生姜、干姜等;应用辛温大热的药物时,应佐以滋阴药,如玉竹、熟地、玄参等;用滋阴药物时要防其腻膈滞胃,产生胸闷、胃满的副作用,应佐以砂仁、陈皮、木香宣畅中焦之类药。还有一点,治痹勿忘守方。凡久病不愈属于慢性疾患者,宜固本为先,徐缓图之,辨证准确,方药对证,就要坚持治疗,切勿操之过急,频繁改方,希望短期获得满意疗效是不现实的,欲速而不达,徒劳无益。该患者已成尪痹,可用薏苡仁汤加活血及搜风通络之全蝎、蜈蚣、山甲、地龙、守宫等虫类药物引药达病所,能软化骨节之僵直。

此病人辨证为“肾虚寒盛”,治宜补肾祛寒,益气通络,强筋健骨。方用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制附片、桂枝、赤芍、白芍、白术、炙山甲各10g,骨碎补、防风、威灵仙各12g,麻黄、甘草各6g,续断、熟地、独活、牛膝各20g,羌活、木瓜、薏苡仁、红花、地鳖虫各15g。西药经用口服甲氨蝶呤片,强的松抑制免疫,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联合中药止痛,祛风除湿、搜风通络、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

3 后记

治疗30天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已能自己行走,不用扶杖,两手腕及指关节虽仍有变形,但可用力活动,手按之亦无疼痛,膝关节尚有肿胀。予上方加黄芪30g。1个月后已能骑自行车上街,仍守上方。2个月来诊时,食欲很好,仅腕、背、踝部有时发胀,偶有轻痛,腕、指、膝、踝关节虽外观尚变形,但均不影响活动。先后共诊22次,服药110余剂,病情已稳定,改用粉剂常服。处方:制附片、防风、地龙、松节各45g,骨碎补54g,川断、赤芍、白芍各60g,知母、麻黄、桂枝、炙山甲各36g,苍术、白术、泽泻各30g,威灵仙、伸筋草各120g,细辛12g,皂角刺21g。共研细末,每次服3g,每日2次,温黄酒送服。随访6个月,关节疼痛未发作。

猜你喜欢

类风湿骨关节炎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膝骨关节炎如何防护?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