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养殖 防旱抗旱 实用技术

2019-01-06王文彬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8期
关键词:鱼虾换水种养

王文彬

今年夏秋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少雨,且气温居高不下,干旱时间长、范围较广,严重影响渔业生产。关键是近年稻田综合种养规模空前发展,持续的干旱天气给稻田中鱼虾的生长、生存带来巨大的挑战,势必影响稻田综合种养的成败,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旱抗旱技术措施,确保稻田鱼虾安全。

一、广泛开源节流,确保稻田用水需求

稻田综合种养存在水位浅、升温快、病害扩展迅速等诸多缺陷,所以在养殖中水源必须稳定可靠,持续稳定的水源供应,可以给盛夏的稻田种养带来防暑降温的效果。因此,在天气持续干旱期间,一定要切实保障稻田综合种养所需用水。一要开辟水源。要坚持合理使用,节约用水。如果水源供应困难,一定要采取水库引水、泵站提水、打井找水、挖塘蓄水,以及购置提水设施、利用车辆运水等多种措施,及时补充稻田综合种养所需用水。二要节约用水。要加强对稻田进出水口、鱼沟、鱼凼等稻田养殖设施的渗漏检查和日常维修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堵漏,从而减少用水的浪费;如果水源有限,可以适当减少稻田换水频率和换水量,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保水、培水和调水,提高现有水体的利用率。三要安全用水。通过开辟水源的而进入稻田的用水,必须安全无害无污染。所有用水进入稻田前一定要经过消毒处理,一般可按每立方米水体用25~30g生石灰或1g漂白粉兑水泼洒。需要防治虫害时,可按每立方米水体使用0.5g敌百虫泼洒。稻田综合种养在用水存在矛盾时,要优先保证鱼虾亲本和苗种的生活用水,兼顾好稻田种植用水。

二、科学合理调度,确保水体综合利用

稻田综合种养涉及稻田种植和鱼虾养殖,在干旱时存在水稻和鱼虾用水矛盾问题,必须搞好科学合理调度,实现综合利用。一要科学调度。对于有限的水源,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办法进行调配使用,协调解决好水稻生长和鱼虾养殖的用水供需矛盾。有的稻田或水库,存在养殖功能,又兼有灌溉功能,这时一定要积极协调好鱼虾养殖生产和水稻种植生产的关系,制定科学的用水调度方案,依据现存水量,做好调配方案,有计划地进行用水调度。必要时宜确定最低水位线,避免顾此失彼,造成多重损失。二要综合利用。稻田养殖鱼虾本身就具有“一水两用”的功能,水体既可供水稻生长,又通过田间工程,保证鱼沟、鱼凼用水需求,丰水时鱼虾也可在田块间生长栖息。当田块需要晒田或喷洒农药时,干旱用水困难,可加高鱼沟或鱼凼,将水体抽到鱼沟或鱼凼内保存,降低田块水位,使鱼虾回到鱼沟或鱼凼中,晒田或喷药后,再放水入田中。稻田排灌时应保持沟中有一定水位,晒田时间不宜过长。水稻生长时,需灌满田水,保护田块及鱼沟中用水充足。三要合理换水。干旱时为保证稻田鱼虾的安全,除非在水体恶化比较严重时采用换水措施,一般要保护好现存水体。在必须换水或有能力换水时,尽量换水,养鱼虾的稻田,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cm,每10天左右应换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cm。尤其是在干旱来临之前,做好蓄水准备,稻田应尽量保持高水位,确保水温不会大起大落。

三、适时调整密度,释放稻田水体容量

如果干旱时间过长,且一时无降雨预兆时,一定要提前谋划,减少养殖容量。一要降低养殖密度。在干旱时要加强生产管理,适当减少稻田养殖密度,科学投喂。旱情严重的地方,应及时将商品鱼捕捞上市或采取合并、转移等措施,降低养殖密度,缓解水体压力。合并或转移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尽可能减轻对鱼体的损伤,并尽量选择在傍晚进行。适当减少每天投喂次数和投喂总量,尽量不施有机肥,少施无机肥,可根据需要使用生物肥。二要权衡种养利弊。如果干旱程度不重,可以将稻田中鱼虾集中到鱼沟、鱼凼中,减少田间鱼虾数量,防治鱼虾晒死晒伤。如果干旱程度严重,就要考虑取舍,或将鱼虾全部或部份起捕上市,保障水稻生存。

四、及时净化水体,合理调节稻田水质

持续干旱时,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净化水体,确保鱼虾和水稻生长。一是生物调控。可利用生物的方法以调整稻田种养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养殖者可根据稻田实际情况,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水草,既可调节水体水质,又可为鱼虾提供优良生长环境。但注意不可引进过多,必须因地制宜,以免造成二次污染。二是改良水质。干旱时换水实在不方便时,可适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科学调控稻田水质,降解鱼虾排泄物、残存饵料、鱼虾尸体、化学药物产生的有害物质浓度,促进水质良性循环。三是适时增氧。干旱时适当使用增氧药物进行增氧处理,既可增加水体的溶氧,补偿氧债,减少稻田中溶氧的昼夜变化和晴天上午水层分布的差异,增加和平衡整个水体中的溶氧量,稳定水体的酸碱度,又能有效排出水体中的氨、氮、甲烷等有害气体,并促使水中的有机物好氧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无机物,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降低厌氧细菌的危害,从而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

五、加强病害防治,确保鱼虾安全生长

越干旱时气候恶劣,越是病害多发,干旱期间稻田种养一定要加强病害防治。一是加强预防。旱灾时要时刻关注稻田种养情况,加大病害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提前进行疫病防治,避免重大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做好科学预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鱼体抗病力。二是合理用药。干旱时原则上尽量少用药,但确有需要用药时必须谨慎使用。如在稻田中定期使用生石灰等药物,可起到净化水质、调节水体的pH值、改善养殖环境和预防鱼病等重要作用。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时,一般每半月按每亩用生石灰15~20kg化水泼洒一次。田水因水质过浓,蓝藻繁殖过于旺盛,形成水华,致使酸碱度偏高,可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7g硫酸铜泼洒,控制蓝藻的过度繁殖。稻田在养殖的中后期,如果出现原生动物突然大量繁殖,造成浮游植物数量锐减,此时可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7~1g晶体敌百虫化水进行泼洒,杀灭水中的原生动物。

六、强化日常管理,确保稻田种养安全

稻田干旱时常因水质过肥、天气闷热而缺氧浮头,极易造成死鱼现象。一要日夜巡田。一般每天巡田三次以上,重点时期在黎明、中午、黄昏,严格检查吃食情况和有无浮头征兆,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要及时勤除饲料台残饵、污物,防治污染水体。二要及时处置。发现浮头预兆,应停止施肥并控制投饵量,并立即采取增氧措施。发现田中有死鱼虾,应及时捞出,检查死因,对症治疗,同时对病死鱼虾要作远离深埋处理,以免败坏水质、诱发鱼病或使鱼病蔓延。在养殖中还要注意轮捕轮放,随着鱼虾的快速生长,稻田载鱼量大幅上升,水质恶化的概率越来越大,此时注意搞好轮捕轮放,释放水体空间,控制好水体的载鱼量,达到调控水质、确保安全的作用。

猜你喜欢

鱼虾换水种养
稻田鱼虾养殖技术研究
常见水草在鱼虾蟹养殖中的作用小结
水培植物霎换水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自动换水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小河抓鱼虾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健康饮食,从鱼虾蟹“称霸”团圆饭餐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