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十一甲子,辉煌再启程
——中国钾盐(肥)产业发展站上新起点

2019-01-06敏中国农资传媒

肥料与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钾盐盐湖钾肥

吴 江 黄 敏中国农资传媒

亓昭英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钾肥与中微肥联盟

钾肥——粮食的“主粮”之一,其作用赋予了钾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站在2018年这个历史节点,回望60年的中国钾盐(肥)之路,1958年在青海产出第一袋氯化钾肥,1974年开始进口第一吨氯化钾肥,1998年“走出去”第一次迈出国门,到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自己的钾肥基地——针对我国的钾资源战略定位,至此,我们一直是走在筑就“国产、境外、进口”三足鼎立、三驾马车联动的大道上,这就是中国钾肥供应的“顶层设计”大厦。

1 国产——可溶性钾先行+难溶性钾跟随

中国钾盐(肥)行业与众不同,因为她是从青海、新疆走来!而只有到过青海、新疆的人,也才真正能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从1958年产出953 t钾肥到2004年第一套百万吨级装置建成投产,产量过1 000 kt K2O整整经历了45年!万事开头难啊!而从年产过1 000 kt K2O的2005年到达到5 500 kt K2O高峰值,仅仅才用了10年的时间——动力来源于中国“钾肥人”心里装着的是14亿中国人“粮食安全”的伟大情怀!

2018年,回眸60年来产业巨变,中国钾肥故事精彩磅礴,万千人、万千事、万千成就、万千精彩、万千辉煌纷至沓来,令人感慨万千——六十华章,典藏辉煌。“将创造历史的人写进历史”,不仅是对创业者的一种尊重,对奉献者的深深铭记,更是给后来者一份激励和不忘初心的一份精神传承。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盐湖)的创业史自始至终贯穿在中国钾盐(肥)发展史的主要脉络中!青海盐湖既代表当今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魂”,也代表青海、新疆等钾肥生产企业群的“盐魂”,青海盐湖大发展的60年,就是中国钾盐(肥)工业大发展60年的时代缩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土到洋、从一隅到全国,中国钾盐(肥)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盐湖人”不断刷新中国钾肥史上的记录,树立了钾盐(肥)工业的一座座历史丰碑。

回顾60年钾盐(肥)产业历程,钾肥零突破之路令人难以忘怀,那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开创之路,1958年、1982年、1992年、2004年、2008年、2009年、2016年……在这些看似普通的年份里,承载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历史,“中国的粮食安全”的责任和担当时刻铭记在“盐湖人”心中!

1958年,当第一代“盐湖人”用拉耙子洗涤法实现中国钾肥零的突破,便开启了中国钾资源开发的序幕。从此,盐湖建设者们握紧了手中的铁锹、铁耙……在察尔汗盐湖上开掘出一条钾肥生产的生命线。1958年7月15日,青海省察尔汗钾肥厂开始筹建;1958年8月1日,该厂建成投产,并实现当年建厂当年盈利;1964年,该厂采用冷分解洗涤法工艺,开始了半机械化生产,1 000 t精钾从那时诞生;1966年,中国有了第一个自己的钾肥生产车间,产能已达20 kt/a。

但是,“盐湖人”进军钾肥事业的脚步却并未停歇,1968年盐湖研究所研发出了浮选工艺制取钾肥技术,就于1969年引入冷分解浮选法生产氯化钾工艺。此后,察尔汗钾肥厂采用鸭嘴式采矿机,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比人工效率提升了7~8倍)。

1978年,自主研发了产品干燥系统,加速了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的进程,并开始筹建年产40 kt钾肥生产车间。1982年建成的40 kt/a冷分解浮选法装置,更是成为中国钾肥工业的里程碑,将青海盐湖打造成为我国钾盐产业的“黄埔军校”。

1990年后,青海钾肥厂采取“边试车、边暴露问题、边整改”的策略,集中力量打了试车整改“三大战役”,先后完成了十大项、一百多项整改。1992年10月,青海钾肥厂一期工程交付国家竣工验收,全年氯化钾产量达到了190 173 t,至此“盐湖人”开启了中国钾肥工业大规模生产的序幕,并为后续百万吨级钾肥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盐湖人”的不懈努力,造就了中国钾肥产业发展的动力火车,仅用短短30多年,我国走完了世界钾肥强国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钾肥生产逐步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的转变,“盐湖人”突破传统钾肥生产方法,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奠定了我国钾肥工业的基础。

1993年7月18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视察青海钾肥厂时题词:“艰苦奋斗铸盐魂,改革开放创新业”,这一题词不仅增强了盐湖人的信心,更鼓舞了中国人义无反顾地在中国钾肥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1996年7月31日是一个值得历史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青海钾肥厂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整体改组成立了“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从此,已走过了盐湖创业与开发的“盐湖人”,在改革时代用他们双手建造起来的钾肥工业在钾肥国产化轨道上开始鸣笛驰骋。特别是1997年8月,盐湖集团将所属钾肥主业成功组建“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并发行“盐湖钾肥”股票。从此,中国诞生了钾肥第一股,盐湖集团开始迈出中国钾盐特色的市场之路。

可以说,从1958年到2012年,“盐湖人”实现了两次企业发展的大跨越:①1958—2000年是与自然条件抗争、企业实现自我突破的第一次大跨越;②2000—2012年是盐湖集团实现大工业化生产阶段,“盐湖人”苦心钻研,打破技术瓶颈,土专家硬是攻克洋技术,企业成功实现第二次大跨越。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首批十大项目之一的“青海100万吨钾肥项目”,盐湖集团以做强、做大钾肥产业为目标,着手积极规划“打造国内最大钾肥生产基地”的蓝图。2002年6月30日,隆重举行了“青海100万吨钾肥项目”开工典礼,2003年建成并投入试生产,2006年全部达产。

或许是中国钾盐人到了收获的季节,此后青海盐湖的发展势如破竹、日新月异,从2004年的550 kt/a迅速飞跃至900、1 058 kt/a,产能和产量几乎每年上升一级新台阶。在青海百万吨钾肥项目建成试生产后,2004年盐湖集团完成氯化钾产量1 090 kt,年产量首次突破1 000 kt,从此我国在国际钾肥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不用再受制于钾肥国际寡头。

如果说,中国钾盐建设者用辛勤的汗水推进着中国钾肥工业一次又一次提升,那么“盐湖人”的创新智慧则是中国钾肥工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2008年,在“盐湖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钾肥产量突破2 000 kt,年生产氯化钾2 169.5 kt,世界排名升至第四位。与此同时,中国这个贫钾国家占据的世界排名,使中国从此在国际钾肥市场上的话语权逐步有了底气和份量。

历数盐湖股份公司60年的发展,他们肩负国家重任,用磐石般的意志撼动了世界钾盐格局;他们打破技术封锁,用规模产能对抗国际贸易压力,让“中国钾”实现从零到9 000 kt/a的历史突破。“盐湖人”谱写了感人至深的创业之歌,堪称中国钾盐工业的脊梁!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可以说,企业的任何创新与其战略相符才有生命力。一批又一批勇于担当的开路先锋,用智慧和汗水推进着中国钾盐(肥)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罗钾)在中国硫酸钾工业开发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说,“盐湖人”从零到破局开辟了中国钾肥工业的全新时代,那么国投罗钾依靠科技赋能,实现了我国钾盐产品的多元化,使我国钾盐工业产业结构趋于完善和丰富。国投罗钾不仅开启了中国硫酸钾事业先河,并借助技术实力不断推动硫酸钾工业前行,而且不断适应现代农业的多元化新需求;尽管地处戈壁碱滩无人区,但从设计之初国投罗钾就牢记环保红线和底线意识,采取了最严苛的环保措施,把脱硫、脱硝工作做到极致,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完全符合并优于国家环保标准要求。

同样,民营企业在中国钾盐(肥)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作为钾肥民营第一股的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藏格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以下简称藏格钾肥),在我国盐湖资源整合中的表现堪称楷模。人们不会忘记,早在十几年前,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矿区,青海昆仑矿业有限公司所属13家小钾肥生产企业存在资源开采利用小、散、乱、争抢卤水资源等问题,导致开采无序过度、缺乏统一计划、卤水水位大幅下降。为提高资源利用水平,2007年7月,藏格钾肥投资11.54亿元对13家小钾肥企业及青海昆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资源整合,于2013年5月完成全部整合工作,为我国钾肥生产的发展壮大发挥了推动作用。

经过整合之后的藏格钾肥,开创了独具一格的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后,藏格钾肥的年产能达到2 000 kt,其产能已稳居国内钾肥行业第二大生产企业,并且是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钾肥工业的探索者和开拓者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中国钾盐(肥)60年的光辉历史,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青海中信国安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钾盐企业,随着其生产工艺和装备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大幅提升了我国钾肥行业的技术水平,填平了中国与世界钾盐技术之间的重重沟壑,目前生产技术和装备已经跨入世界最先进行列。这些钾盐企业群体的崛起,开拓了一条中国独有的钾盐(肥)之路,对保障中国钾盐资源可持续平衡开发更多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前会长李勇武曾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与建设,我国国产钾肥产能产量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继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后的世界第四大钾肥生产国。国内钾肥市场产销、供需的结构性变化推动国内钾肥行业逐步形成了‘供应稳定、竞争有序、理性发展’的‘新常态’,对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安全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钾盐(肥)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各级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以盐湖钾肥、国投罗钾、藏格钾肥等为代表的钾肥生产企业,突破了冷分解洗涤法、冷分解浮选法、反浮选-冷结晶、热溶结晶法、硫酸镁亚型卤水提取硫酸钾、大面积盐田晒矿、光卤石水采船、低品位钾矿固转液、高含泥矿脱泥等技术,推动中国钾肥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任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富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表示:“1958年中国第一袋钾肥诞生在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实现了中国钾肥‘零’的突破,至今,中国已经形成集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销售、农化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的钾肥产业体系。”

上帝在关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在我国可溶性钾资源贫乏的同时,难溶性钾资源却是非常丰富而且分布广泛。胸怀国家粮食安全大情怀的我国科学工作者,历经几代人的努力,通过转换思路,已经分别于2006年和2012年突破自我,通过研究开发出的水热化学法和煅烧法两种工艺,规模生产出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以及钾硅肥产品,含钾调理剂产品含氧化钾质量分数在4%左右,同时还含有70~80种中微量元素,是可溶性钾资源的有力补充,目前产能已经超过2 000 kt/a,其修复土壤的功效日益突显!钾硅肥是难溶性钾资源生产出缓效钾肥新品种的又一重大突破,含氧化钾质量分数25%,30 kt/a中试装置已经试验完成。以上两种产品都已取得农业部肥料登记证,正在规模生产推广运营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对我国资源的贫乏起到实质性的补充。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少优秀专业人员,是行业内的一大问题。在如今阶段,除了央视广播电视频道能够做到对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传播,大多数地方广播电视台受到节目播出时间、技术落后等各种因素影响,大部分新闻、资讯播出具有延时性。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在信息反馈给大众时,发现新闻播出,但是信息已发生变化的现象,这就使新闻报道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国产钾肥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行业自信。国产钾肥产能的释放,为中国持续保持世界钾肥价格“洼地”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2 进口——可持续供应的重要补充

由于全球钾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衡,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需要钾肥,但目前能生产钾肥的国家只有13个,这就为世界钾肥市场的平衡发展提供许多不确定因素。我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进口国之一。

中国的钾肥进口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海运(也称大贸钾肥,长协),主要参与单位是中化化肥、中农集团、中海油等,主要从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进口钾肥;另一部分是陆运(也称边贸钾肥,现货交易),主要从俄罗斯进口。从总的进口量来看,边贸钾肥的量在逐步增多,目前已占总进口量的1/3强。近些年来,我国钾肥的年总进口量折氯化钾一直稳定在7 000~9 000 kt。

根据我国钾盐可持续供应的“顶层设计”布局,氯化钾进口将是我国钾肥市场长期的、重要的供应补充。我国自1974年从加拿大开始进口钾肥以来,建立的钾肥进口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根据我国入世承诺,钾肥在我国属于国营贸易商品。我国自2003年开始边贸钾肥的进口,2005年底,根据国务院关于创新钾肥采购机制的精神,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开始参与钾肥进口联合谈判的协调工作,并于2006年成立了边贸钾肥进口协调委员会,协调边贸钾肥进口相关事宜,以配合大贸谈判与进口,作为我国钾肥进口的有益补充,这对保障我国钾肥长期稳定供应以及农业战略安全、保持进口“价格洼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夯实了基础。这种钾肥联合谈判机制是中国市场的必然选择。

从2007年至今的谈判结果来看,我国钾肥谈判节奏把握较好、机制有序,这种由政府指导、商会协调、企业联合对外的钾肥进口价格联合谈判机制起到了“一个声音对外”的作用。近10年以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钾肥的进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保持着全球“价格洼地”的优势,保障了国内市场的稳定供应,维护了钾肥用户的利益。

3 境外基地——保障子孙“饭碗”,永续大业

钾盐——是国家确定的我国七大战略性紧缺资源之一!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建立我国的境外钾肥基地,就是我国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

从1998年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政策,到钾资源丰富的国家拿取资源并建立自己的钾肥基地,转眼间已经20年过去了。截止到2018年底,有30个项目在11个国家运行,最高时有34个项目在12个国家运行,主要是在加拿大、老挝、泰国、刚果(布)、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目前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水电集团、四川开元、中农矿产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在老挝建成并投产产能超过800 kt/a的装置;金圣钾肥、西部钾肥、长联石油、兖矿集团、Fruit Holding Limited、刚果鲁源矿业等企业已在加拿大、刚果(布)等国家,以“盐湖人”的精神,在境外开发的中国钾盐“新领地”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目前,金圣钾肥、西部矿业等钾盐境外项目通过了加拿大萨省环境部的环评报告,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不仅重塑了中国在国际市场的钾肥地位,也为中国持续保持世界钾肥“价格洼地”再添胜算。今后5年内,我国将实现境外开发项目的规模化量产,并使钾盐资源实现国际渠道多元化成为可能。

无论是国产产能释放还是境外资源开发构筑的中国钾盐格局,高效利用资源一直是中国“钾盐人”的使命和担当;无论从资源禀赋、利用价值还是开发环境,对于中国来说,钾肥都是稀缺资源。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盐湖时指出:盐湖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循环利用,青海要发挥示范作用,把这件事情办好。为了让中国人在自己的“饭碗”中装自家粮,钾盐开发利用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使得中国钾盐人对于钾资源有了发自内心的一种敬畏,并以合理、适度、利用最大化为前提来进行钾盐资源的开发,这预示着中国钾盐(肥)产业已步入生态化发展阶段。

此外,引导国产钾肥与境外开发资源由竞争走向竞合,构建协调统一的境外预警机制也被提到议事日程。2018年3月,杨建平将中国钾盐产业发展提升到“两会”高度,他建议统筹利用国内和国外2种资源,即加强国内钾盐资源保护性开发,加大对境外找钾的战略统筹和引导扶持,提升我国在国际钾肥供应中的话语权,保障我国钾肥长期稳定供应和农业战略安全;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统筹规划、协调统一“基金专项”,构建境外舆情监测机制,提升危机公关意识和应对能力,化解政治、环保、人文、地域矛盾。也就是说,将国产、进口、境外开发三方协调并统筹规划,有序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境外钾盐开发。

4 钾产业家族——加工型钾产品开枝散叶

在中国钾盐(肥)产业60年华诞的门口,回望我国钾盐精细化工行业,也是功绩昭昭!我国已经建立起非常完整的钾化工产业体系,世界上涉钾的产品共有140余种,目前我国自己能生产的有88种之多(来自《钾肥工业概览》),这些产品的原料直接或间接的都是氯化钾。可以说,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供需缺口的品种只有氯化钾,因为资源的限制,还只有50%左右的自给率,其余产品都已经自足,如加工型硫酸钾、工农业级硝酸钾、碳酸钾、氢氧化钾、磷酸二氢钾、氯酸钾等都已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中,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与此同时,中国现代农业、节水农业战略的稳步实施,水溶性良好的钾肥产品也寻找到市场新定位,氯化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产品作为水溶性肥料的主要原材料,迎来了市场机遇。随着中国提质增效、生态战略的实施,硫酸钾、碳酸钾也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钾肥(氯化钾)作为一种重要肥料,对中国的粮食产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国家要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建立钾肥储备制度,“储备好钾肥就是储备粮食,就是储备耕地资源,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好这个问题。”全国人大常委、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曾表示。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关储备机制,在顶层设计上为钾肥市场供给增添了保障。

5 结语

大道致远,砥砺前行。中国钾盐(肥)企业以科技为驱动、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方式,实现了智慧发展的全新突破。他们借鉴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与奋斗精神,积极构建与行业发展相适配、与时代特征相吻合、与发展路径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凝聚了引领行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增强了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六十一甲子,辉煌再启程!中国钾盐(肥)企业构筑了一个民族工业的时代标记,成就了中国钾盐(肥)工业的集体丰碑,众擎起一道中国钾盐(肥)行业的“龙脉”。我们共同期许中国钾盐(肥)发展的下一个新篇章。

猜你喜欢

钾盐盐湖钾肥
我国在境外首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竣工
国际钾肥市场走势下行
国际钾肥价格继续上涨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盐湖又见火烈鸟
山西省运城市:春来盐湖美不胜收
钾长石制取钾盐的研究综述
新疆吐哈地区盐类矿产资源浅析
山西运城盐湖迎来火烈鸟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