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紫菜产业发展探析
2019-01-06李建军
李建军
(连云港市赣榆区海洋渔业技术指导站,江苏 赣榆 222100)
条斑紫菜是一种大型可食用海洋藻类,主要在江苏沿海养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入人心,市场对紫菜的消费需求迅猛增长。由于连云港海区独特的海洋水文环境和气象条件,所产的条斑紫菜品质优良、口味鲜美,在业界得到了广泛认可,很快打开并占据了国内外消费市场[1-2]。
1 产业发展特点
近年来,紫菜作为连云港市渔业的特色主导产业,产业规模一直在稳步增长。目前,已经逐渐成为整个渔业产业中产业链最长、市场化程度最高、设施化水平最高、内生活力最强的产业。
1.1 产业规模
目前,江苏省条斑紫菜产量占全国的95%左右。当前,连云港市已逐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生产基地,实际养殖面积达到26 700 hm2左右,总产量占到全国的5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紫菜生产加工流通中心。
1.2 养殖方式
与南通、盐城的大规模近岸养殖不同,连云港市一直在积极探索紫菜的离岸化养殖,特别是深水玻璃钢插杆获得成功以来,紫菜养殖最深水深已超过20 m,紫菜深水玻璃钢养殖面积达到20 000 hm2,累计推广玻璃钢插杆超过百万根,逐步取代传统竹竿并形成规模优势,有效缓解近岸的用海紧张和生态保护压力[3]。
1.3 产业链情况
全产业链发展最完整。目前,连云港市条斑紫菜不仅养殖面积位居全省首位,年加工和交易1次紫菜的规模也是全省最大,达到50%左右;育苗面积也已突破190 000 m2,成为全省第一。相对于连云港市其他水产品,紫菜产业已经拥有从育苗、养殖、加工、流通到对外贸易的最完整产业链,年产值可达14亿元。科研人员通过赴浙江、福建等地实地考察调研,引进“坛紫菜”这一养殖新品种,利用条斑紫菜海上养殖的“空窗期”,推广养殖坛紫菜,有效延长了连云港市紫菜生长期,实现养殖户季节性增收,促进了紫菜产业的全面多元化发展。
加强园区基地建设,扩大出口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规模,共获批一个省级紫菜出口示范基地和两个省级紫菜出口示范区;新开工建设投资额超15亿元的赣榆紫菜产业园区,目前已基本完工。以连云港紫菜交易所为载体,积极创建紫菜电商产业园,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
1.4 品牌发展情况
品牌发展战略不断强化。逐步扩大连云港紫菜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使其受到了海内外同行业者的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连云港紫菜”获批国家工商局商标局地理标志产品并荣获“江苏地理标志 20 强”,连云港本土的“神仙”、“金派尔”、“熊猫”等著名品牌逐渐享誉国内外。
2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整个产业总体上仍保持较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产业做大做强。
2.1 紫菜产业发展规模扩张过快
随着人们对紫菜需求量的逐渐增加,以及紫菜其他主产地紫菜大幅减产,例如日本受核辐射泄露影响、南通遭受马尾藻侵害等影响,连云港市企业生产的紫菜利润丰厚,供不应求。2016—2017年度1次紫菜交易最高价格一度达到80元/百张,比往年增加了接近一倍,高额的回报率刺激沿海渔民大幅度增加养殖面积,加工企业则追加投资、扩大规模,导致“紫菜热”持续升温。2017—2018年度紫菜生产周期,全市紫菜养殖面积达到26 700 hm2左右,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60%[4]。而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忽略了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导致紫菜的养殖密度过大,养殖海域内的水体交换能力变差,营养盐不足,进而造成紫菜产量下滑。
2.2 紫菜产品品质逐年下降。
主要包括:①种质发生退化。经过多年的养殖,种质资源发生一定程度的退化,同时,市场对综合性状良好,抗逆性强的品种开发较少,因此,紫菜苗种高品质和多样化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②繁育技术尚不完善。苗种繁育作为紫菜养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与生产量、技术水平、苗种质量等密切相关。但现阶段,国内对紫菜的遗传学以及群体组成等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仍处于基础阶段;③养殖环境不适宜。沿海地区河流入海和工业发展,导致不少营养盐和有机物被排放到近海海域中,这不仅对连云港市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同时,也给连云港市紫菜养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造成部分养殖区域的水质不适宜紫菜养殖,甚至发生大面积烂菜现象。
2.3 紫菜加工产业链仍不成熟
目前,连云港市的紫菜加工企业共280家,其中,主要以小企业为主,没有稳定的菜源保证,除了少数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拥有自己或者固定的海上养殖区,数量众多的其他企业无法采取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运作模式,因此,也容易造成“鲜菜”质量不稳定、交易不规范,进而引起价格市场的混乱。近年来连云港市紫菜“鲜菜”和一次加工紫菜价格屡屡出现大的波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紫菜“鲜菜”市场的无序竞争。另外,连云港市目前的紫菜加工水平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全市紫菜加工机约567台,其中,二次加工机98台,占比仅为17%,很多加工企业只有一次加工机,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紫菜生产企业技术含量低,难以形成紫菜深加工。
2.4 紫菜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
目前,连云港市的多数紫菜企业主要以一次紫菜加工为主,再转由国内或国际上其他大企业贴牌销售或进行再加工,缺乏自主品牌创建的意识。部分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够强,从事二次加工的紫菜企业也主要生产低档调味紫菜,生产高档烤紫菜的较少,在产的也多是接受国内外贴牌加工。另外,从投入构成来看,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思路局限在“以量取胜、薄利多销”的低级经营阶段,为了提高企业的产量和规模,将主要资金集中投入到基础设施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上,而没有着眼于产品营销、附加值提升等方面,因此,对于产品的广告、商标、包装及宣传的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小。目前,在本地品牌中,仅有神仙、熊猫、金派尔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份额的销售,但是,要发展成为像“美好时光”、“波力”一样知名度的名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对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针对紫菜扩张过快、受病害和天气因素影响大、简易加工企业众多,加工档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建议从实际出发,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全市紫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 推进紫菜养殖离岸化,合理规划养殖区域
由于紫菜生长受特定温度和水域的限制,连云港海域恰是适宜紫菜生长的理想区域。综合考虑沿岸土地资源、生产用水等限制因素,同时随着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逐步推进,近岸紫菜产业将持续处于压缩态势,养殖面积将逐步减少。下一步,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养殖户通过更新养殖设备、推广养殖新模式,转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进紫菜养殖逐步向更深海域转移,以支持近岸重点旅游工程建设。同时通过合理规划,总体布局,选择合适恰当的紫菜养殖海域和养殖面积,以提升养殖鲜菜的产量和质量。
3.2 实施紫菜品牌战略,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积极指导企业牢固确立“向品质要市场,向市场要效益”的经营理念,不断提高紫菜生产质量,着力做大做强品牌建设,加强品牌知名度。首先集中打造连云港紫菜主打品牌,实行全市统一品牌体系,提升全市紫菜整体合力和知名度。其次加强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创建无公害加工品牌,为打开国内市场和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前提条件。最后以电商平台发展为契机,鼓励二次加工企业自行开展电商业务,逐渐在国内提升品牌认知度和知名度。
3.3 提高紫菜协会的功能性,加强行业自律自治
利用紫菜协会来加强行业管理,科学引导紫菜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连云、赣榆两大紫菜行业协会功能,有效整合全市紫菜企业,将加工业与销售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产业链整体均衡发展。引导紫菜行业协会不断加强自律性,将紫菜育苗业与养殖业逐步纳入紫菜行业协会管理范畴,建设紫菜标准化育苗基地,加强育苗生产的行业监管及技术指导,提高紫菜育苗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指导渔民控制养殖规模,杜绝非法养殖,竭力推动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组建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维护各方的正当权益。
3.4 建设并完善紫菜加工园区,建立统一质量标准
加快推进高公岛紫菜物流园建设,逐步推进全市紫菜加工企业片区化管理和规模优势形成。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和指导下,将全市加工企业聚集起来,统筹规划、科学引领,在现有的高公岛紫菜产业园、板桥海洋食品加工基地赣榆紫菜产业园的基础上,建设小规模大群体式的紫菜产品加工基地,逐步形成产业规模效应,有效降低成本、形成发展合力,逐步实现全市紫菜加工企业片区化管理。
3.5 加强技术指导和监测预报,做好产业发展扶持
继续加大玻璃钢插杆、翻板养殖推广力度;扩大坛紫菜养殖,鼓励加工企业引进配套加工生产线,完善坛紫菜育苗、养殖、加工全套产业链;定期开展紫菜产业的育苗、养殖、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及时邀请有关专家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搭建服务平台,做好对接工作。定期开展紫菜养殖区海水水质监测、向政府和养殖户通报水质检测结果;加强紫菜下海季节天气预报,指导养殖户科学选择下海养殖时机;加大各级财政支农扶持资金,搭建服务平台,强化入户服务,并做好各方的对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