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70年稻田渔业的发展成就与历史经验

2019-01-06李荣福王守红孙龙生寇祥明吴雷鸣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渔业稻田养殖

李荣福 王守红 孙龙生 寇祥明 吴雷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建国以来我国稻田渔业经历“三起三落”跌宕起伏。既有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极具研究价值。稻田渔业作为以生物为载体的自然经济过程,突破了传统单一粮食产业,成为集食物生产、保持水土、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弘扬文化、发展旅游等多功能的复合产业,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农业现代化的统一。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违反生态规律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违反经济规律,可能造成血本无归。以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稻田渔业走入了生态文明新时代,正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稻田生态渔业理论和技术体系。

1.稻田渔业适应市场发展阶段

伴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淡水渔业和稻田渔业快速发展,水产品由长期短缺,实现了供求平衡,并出现了区域性、季节性和品种性过剩,至1990年前后价格快速下降。以常规鱼类为主养品种的稻田渔业也陷入了停滞甚至倒退。以1992年中共十四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建设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到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为止。2000年,全国稻田渔业面积扩大到2299万亩,比1992年扩大了近一倍;稻田水产品产量90万吨,单产提高了三倍多。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稻田渔业,由于品种单一、经营分散、规模较小、效益较低,加上田间工程标准低,已难以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一度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再次陷入了低潮。到2005年全国稻田渔业虽发展到24个省(市、自治区),但面积仅2393万亩,有的地方比上世纪末甚至有所减少,到2012年仍维持在2000万亩左右。亩产量却有所提高,达42.7kg/亩,比1991年提高2.1倍。

1.1 政府和部门推动

在此阶段,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依然高度重视稻田渔业,并采取措施强力推动。农业部分别在于1994年9月在辽宁省盘锦市、1996年4月在江苏省徐州市和2000年8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召开了三次全国稻田养鱼现场经验交流会,强调“发展稻田养鱼不仅是一项新的生产技术措施,而且是农村中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既是抓‘米袋子’,又是抓‘菜篮子’,也是抓群众的‘钱夹子’。是一项一举多得、利国利民、振兴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事情”。经国务院同意,于1994年12月向全国农业、水产、水利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稻田养鱼,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意见》,在全国掀起了稻田渔业第三个发展高潮。农业部始终高度重视稻田渔业发展。2007年,“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被列入2008-2010年渔业科技入户主推技术;2011年,农业部将稻田渔业列入《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作为渔业重点拓展领域。

1.2 技术创新推动

这个阶段稻田渔业发展以品种和技术更新为主要特征,全国稻田渔业四大变化:一是由传统的平板式稻田养殖为主的粗放低产模式向沟凼结合、沟塘结合、高埂深沟、垄稻沟鱼等高产高效养殖模式转变;二是由过去的单一的“冬水田”养殖向油(菜)-稻田养殖、小麦-稻田养殖、水稻-稻田养殖转变;三是由单一品种养殖向多品种养殖特别是名特优品种养殖转变,由传统稻鱼型发展为稻蟹型、稻虾型、稻虾蟹型、稻鳝型、稻鳅型、稻鸭型等多种模式。四是由低水平自给型生产向适度规模商品生产转变,稻田渔业由可有可无的“副业”转变成像粮食生产一样的“主业”。

1.2.1 稻田渔业田间工程提升

为了促进稻田渔业健康发展,农业部将“稻田养鱼”列为“九五”十大推广技术。特别强调田间工程的作用,有的地方建设稻田渔业“规范化永久性田间工程”,陕西、湖南、云南和福建等省提出了“工程化稻田养鱼”技术,要求建设高标准稻田渔业田间工程,田间沟、坑占田面积达15%~20%,以保障稻田渔业稳产高产,提高经济效益。

1.2.2 稻田渔业养殖品种扩展

在世纪初稻田渔业陷入低潮,中国农民的首创精神再一次拯救了稻田渔业。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主权利用抛荒低湖田养殖小龙虾,探索成功“虾稻轮作”模式,随着小龙虾价格上涨,每亩净收入3000余元,为稻田渔业重振雄风找到了新突破口。2008年湖北省委将“虾稻轮作”推广写进一号文件。该省还探索了“稻虾共作”“虾稻连作”等新模式,为稻田渔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其他地区涌现了众多新兴稻田渔业模式,淡水白鲳、黄颡鱼、斑点叉尾鮰、云斑鮰、土布鱼(沙塘鳢)、鳜鱼、淡水鲨鱼等鱼类,南美白对虾等虾类,田蚌、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铜绿环棱螺、大瓶螺(福寿螺)等贝类,以及中华鳖、乌龟、牛蛙、虎纹蛙等两栖爬行类,陆续成为稻田养殖品种,其中小龙虾、青虾、泥鳅、中华鳖等成为稻田渔业主导品种,并形成稻鱼虾、稻鱼蟹、稻虾蟹、稻虾鳖等多种组合以及稻-虾轮作、稻-鳖轮作等十数种模式。

1.2.3 稻田渔业立体开发探索

贵州省大力推行稻、鱼、萍,稻、禽、畜、瓜、果、菜种养结合稻田生态渔业模式,采取稻田四周挖沟,中间挖坑,沟坑等田间工程开挖面积一般占稻田的8%~10%,沟坑深度为1.2~1.5m,挖出的土方在田埂一侧建设生态带,生态带立体开发:搭架种瓜,建厩养畜养禽,田里种稻、凼沟养殖、堤干种植蔬菜水果,既解决了当地水产品市场供给,又提高了稻田渔业效益。四川资阳市实施规范化稻田养殖“118”工程。江西省发展稻田渔业和藕田渔业,稻田渔业面积2.8万余亩,莲田渔业扩大3.6万亩。

2.现代稻田生态渔业建设时期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生态化成为稻田渔业的发展方向。

2.1 稻田渔业生态化探索

以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为标志,稻田渔业也进入了生态文明新时代。稻田渔业摆脱了长期以来“品种单一、经营分散、规模较小、效益较低”的劣势,积极运用新发展理念,发挥其“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美化景观、产品安全”的生态优势和“以渔促稻、稳粮增效、绿色发展、品牌经营、提质增效”产业优势,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方向,发展“种、养、加、销、游”一体化经营模式,推动稻田渔业与休闲观光有机结合,延长产业链,打造生态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实现“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的发展目标,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统一。

上海海洋大学王武团队在辽宁省盘山县创建了河蟹与水稻综合种养“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盘山模式”,到2011年底,该模式在北方水稻主产区推广面积达130多万亩。除辽宁外,还在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北方省区示范推广。亩产水稻650kg,河蟹亩产30kg,亩产值3800元,综合亩效益2200元。农业部认为,“盘山模式”促进了粮食安全,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食品安全型产业。湖北潜江市“虾稻”模式,每亩产虾50kg,商品虾规格40g以上,亩效益3000元以上,后又探索了“稻虾连作”,一年产一季稻、收两季虾。到2017年,潜江“虾稻共(连)作”面积达65万亩,稻田产虾10.3万吨,虾田产稻33万吨,综合产值230亿元,户均增收1.6万元,被形象比喻为“潜江人用十八年养大了一只虾”。农业专家认为,潜江“虾稻共(连)作”既稳定了粮食产能,又破解了农民增收难题,打造了农业绿色发展新样板,增添了稻田生态新动能,是现代生态农业的成功典范。

2.2 提升稻田渔业湿地生态功能

稻渔轮作和稻渔连作模式使稻田由短期积水为常年蓄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远高于一般稻田及其他人工湿地,生态作用时间延长,生态功能提升。安徽省稻田渔业实现了“蓄水保水、抗旱减灾、减少污染、气候调节”的生态效益。江苏苏州、南京等为发挥稻田生态作用,将稻田纳入人工湿地保护,先后于2010年和2012年给予每亩200~400元的生态补偿。上海、浙江等地也已对稻田开展生态补偿,最高标准为每亩800元。

2.2.1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气温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常规稻田为季节性人工湿地,稻田又是南方地区之“肺”,对空气质量、大气环流和当地气温都有重大影响。水稻具有固碳增氧、生产稻米的功能,每亩稻田比旱地要多固定800kg左右的碳。同时,稻叶蒸腾作用,具有强大的气温调节功能,夏季能带走大量地表热量,冬季又将水中保留的热量扩散到空气中,具有气候“稳定器”作用。据权威机构研究,夏季每亩稻田从地表带走的热量相当125台5匹空调的效果,可消除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表明,稻田渔业温室气体排放大大减少,甲烷排放降低7.3%~27.2%,二氧化碳降低了5.9%~12.5%。同时,水稻植株在夏、秋季节旺盛生长,还有过滤吸附空气中浮尘,吸收转化污染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能净化空气、消除空气污染,这也是夏秋季空气状况往往好于冬季的重要原因。

2.2.2 净化水质,治理生活污水

稻田与生俱来就具有净化水质功能。天津等城郊地区都曾有利用城市生活污水灌溉稻田的历史。2011年浙江省浦江县杭坪镇利用150亩稻田处理全村5000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在仅施一次肥的情况下,每亩稻谷产量达799kg的超高产。实践证明,每亩高产稻田可处理30多人生活污水。南京农业大学研究表明,污水进入稻田5~7天后,水体中悬浮物降低75%~94%,每亩稻田每季可净化500~800m3生活污水。研究还表明,稻田中养殖的鱼虾蟹等水产动物能大量摄食稻田中蚊子幼虫和钉螺等,可减少疟疾和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发生。

2.2.3 蓄水保土,防控洪涝灾害

稻田渔业筑埂、开沟、挖坑等工程设施,增加了蓄水量。据专家测算,长江三角洲现有稻田蓄水量相当于1个太湖;如改成稻田渔业,蓄水量又增加一倍,相当于2个太湖的蓄水量。著名水稻专家、江苏省前副省长凌启鸿认为,林地虽有防止暴雨对地表直接冲刷作用,但在地表形成径流的情况下,防止表土流失的作用远不及有田埂的稻田。同时,稻田渔业田间水渗透增加了地下水贮藏量。另外,稻田蓄积作用使大量可能流出的水资源被滞留于当地,就地实现水循环。安徽实践证明,每亩稻田渔业可多蓄水200余m3,既节约了水利投资,又增加了蓄水,达到了“蓄水保水、抗旱减灾、减少污染、气候调节”的生态效果。

2.3 稻田渔业提高生态安全

新型稻田渔业使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统一。稻田渔业系统利用微生物作用,水产动物排泄物和其他废弃物转化为水稻肥料,生物间共生互利,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物多用,并循环利用。同时,水产动物促进了稻田“水-土”和“水-气”两界面物质交换,有利于促进水稻和水产双高产。同时,由于稻田水产动物清除和抑制杂草,消灭或减少害虫,减轻水稻病害,从而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药使用;田间水产动物粪便为水稻“均匀施肥”和“均衡施肥”,减少化肥使用。根据农业部19个稻田渔业示范点测产验收,示范点中最低减少化肥用量21.0%,最高减少80.0%;农药用量最低减少30.0%,最高减少50.7%。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等研究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平均可减少50.0%以上的化肥使用量,减少50.0%以上的农药使用量。据辽宁省连续5年定点监测,稻田养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水解性氮含量增加明显,平均年增幅分别为3.5%、3.2%、5.9%和5.9%,从而有利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和水稻稳产高产。据研究,每亩稻田水产品载有量100kg以上,一年后土壤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57.7%、78.9%和34.8%,亩增产5%~15%。湖北省甚至将鳖虾鱼稻综合种养概括为“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卫生安全+地力增强+产业化增强+品牌效应增强+合作组织增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稻田渔业以生态化方式,实现太阳能、自然资源和投入品的循环多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2.4 稻田渔业引导绿色健康生活

稻田渔业适应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稻田养殖的水产动物,大多对除草剂和杀虫剂等农药敏感,尤其是虾蟹类与水稻害虫同属节肢动物,对杀虫剂更为敏感,稻田渔业必须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大量设置灭虫灯,既为稻田水产动物提供优质活饵料,又避免或减少农药使用。同时,化肥使用也被严格控制,尽量使用有机肥或生物肥,并按照安全农产品甚至有机农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从而使养殖水产品成为稻米安全的标志。水产动物,尤其是虾蟹类更成为稻米安全的“代言人”。如“盘锦模式”瞄准大米中高端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将养蟹稻田生产的优质大米,以配送方式直接供应中高端消费者,蟹田米最高价40多元/kg,提高了水稻经济效益。浙江德清鳖田米售价达98元/kg,广东连南县稻田禾花鱼价格是同类鱼的5~6倍。浙江临安稻田养蛙、稻田养鳖模式生产的“太阳米”、余杭虾塘种稻生产的“仁溪”牌稻米平均售价16元/kg,比一般稻田米高出10元/kg。

2.5 稻田渔业带动生态文化旅游

稻田渔业造就了乡村魅力的生态文化。浙江青田稻鱼系统、贵州从江稻鱼鸭系统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系统在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之后,很快成为当地旅游热点。在浙江青田龙现村,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使田鱼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古居文化等融入旅游开发,以“游真山真水,品农家野味”为主题,发展了集赏鱼、钓鱼、吃农家菜、住农家房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全村旅游收入超500万元。在稻田渔业重点地区,节庆游加速了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湖北省潜江稻虾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从2010年起每年举办“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将“龙虾节”打造成富民、惠民、乐民的文化品牌和节庆盛典,吸引了全国各地宾客前来参观旅游,或品味“稻田虾”,或采购“虾田米”,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兴起;2016年仅“五一”小长假,就有10万外地食客赴潜江吃虾,2000多家餐饮店3天卖出50多万kg小龙虾,营业额达1亿元。广东省连南县自2014年起连续举办稻田鱼节,通过“万人渔乐”活动,以“旅游+稻田养鱼”模式扩大了瑶山稻田鱼、米品牌影响,连南“稻田鱼文化节”获得了“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会展)”称号,带动了当地稻田水产品销售。

猜你喜欢

渔业稻田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稻田摸鱼记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稻田里的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