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改革再出发
2019-01-05
改革开放40周年,体育事业乘势而上。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标志的思想解放,为随后的改革开放做好理论和观念上的准备。体育运动在这个时期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在一些长期落后和空白的竞技之争中升起了五星红旗,源于赛场、遍及社会的时代口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体现了体育对增强祖国意识、凝聚民族心力的独特作用。
第二阶段,随后的20年里,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体育事业发展方式进入双轨并行时代。中国完成了从参加奥运到举办奥运的历史进程,以足球为首的职业联赛和俱乐部建设迅速抢得体育改革的领跑位置,大胆试水。与此同时,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状态、长期存在的锦标至上与拜金主义沆瀣一气,加剧了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深水区环境的复杂。
第三阶段,最近10年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引领下,体育运动成为健康生活的方式,成为文化教育的载体,成为经济业态的成分,成为健康中国的标志。竞技体育、大众健身、体育产业等传统的业内划分将服从和服务于健康中国的大概念。建设体育强国不会仅以金牌多寡为准,强身健体的成果与挑战极限的突破都不可或缺。
体育改革,离不开新中国30年传统体制下打造的基础,离不开经济社会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改革意味着革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创新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事业发展思路。以竞技体育来说,过去,在缺乏设施、资金、经验的困难中,取得奥运会和多项世界大赛的辉煌成绩,靠的是为国争光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今天,许多条件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现新的突破不能隨心所欲,而要尊重科学规律,发扬传统,与时俱进。
体育改革,不因成就大而忽视失误,不因经验多而忘记教训,与起跑相比,高速行进中的交接棒难度更大,也更复杂。如何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已经成为超出体育范畴的社会思考。40年前,体育事业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身居前列,积极尝试,勇于先行。今天,体育事业逐步拓展到全民参与、人人受益,担承起提升民族素质的社会功能,中国离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