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三会”回访黄花塘纪实
2019-01-05王卫华胡崇明
□王卫华 胡崇明
2016年8月,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前左三)到黄花塘镇调研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
江苏省盱眙县黄花塘镇,真是个出传奇的地方。黄花塘的地名是一个传奇,新四军军部进驻到这里是个传奇,就是黄花塘的“点穴式”老区开发与扶贫,也是一个传奇。
2016年以来,在省有关部门支持下,该镇实施扶贫项目22个,总投资2.6亿元,包括民生实事项目6个、基础设施项目13个、产业发展项目3个,在原有1209户3675名低收入人口的脱贫任务中,已成功实现525户2039名低收入人口脱贫。
“点穴式”扶贫,既有精准扶贫之意,也有在政策外再开一个口子之意
曾任淮安市委书记的丁解民同志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职务转任省老区开发促进会、省扶贫基金会、省扶贫开发协会“三会”理事长。2016年5月,丁解民带领“三会”成员,来到革命老区黄花塘调研。
一到黄花塘,省“三会”同志们有了感动——这里曾是新四军军部驻扎地,陈毅、张云逸、罗炳辉、赖传珠、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工作战斗过。在这里省“三会”同志也有了震惊——这里比省里选定的扶贫重点片区里最穷的黄茅老区(黄桥、茅山)还要穷。
黄花塘对革命贡献极大,应当高看;黄花塘现在最穷,应当重点帮扶。但扶贫片区已经划分,黄花塘没有在里面,怎么办?
这时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的副理事长张新益提出,对黄花塘进行“点穴式” 扶贫,这既有精准扶贫之意,也有在政策外再开一个口子之意。
省“三会”的同志回去后,立即起草了《关于将黄花塘镇革命老区列为省级“点穴式”重点帮扶单位的建议》的报告,呈给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
2018年10月26日,江苏省“三会”理事长丁解民(前左一)与淮安市老促会会长魏玉龙(中)一行在黄花塘镇调研考察扶贫开发工作。
2016年8月26日,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前右一)在黄花塘镇调研。
在报告中,省“三会”的同志满怀对革命老区的感情,详实地报告了黄花塘贫困现状与改变贫困的办法。时任省委书记李强很快对报告批示:此类革命老区帮扶工作要给予重点支持、政策倾斜,也要注重动员社会力量对口支持。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岳也作了批示,并于当年8月23日带队来到黄花塘镇调研,详细了解该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村集体收入及村民收入来源、贫困户低保等情况。
截至当年9月4日,已有省国土厅、省财政厅、省农科院、省交通厅和省水利厅等单位先后到黄花塘调研,拿出了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相应的帮扶举措。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省农委、省林业局等18个厅局在调研的基础上,拿出了“十三五”期间对黄花塘镇进行“点穴式”扶贫方案共计51个项目。
到2018年10月,已落实帮扶项目22个,总投资2.9亿元。两年后再看看黄花塘镇,呈现出三个好——地好,房好,收入好。
丁解民意味深长地说:“农村就是农村,住宅不要搞得跟城市一样”
今年 10月26日,丁解民理事长一行再到黄花塘镇调研。他们第一站来到芦沟村。
芦沟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古典而整洁,村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村头展示板上可看到,这个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占地168亩,为局部两层和三层的连排别墅。省住建部门投入280万元在小区里实施“水美乡村”项目,省水利部门投入1700万元在小区里实施“美丽库区·幸福家院”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道路、雨污管网、停车场、健身公园广场、景观标志、龙虾交易市场等,其中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面积1800平方米,包括便民服务中心、医疗卫生室、文化体育中心、图书阅览室等。
看到农民漂亮的住宅,丁解民理事长意味深长地说:“农村就是农村,住宅不要搞得跟城市一样。要把农村建得比城市更好,有特色,要把乡村打造成让城里人都羡慕的新农村。”
芦沟村边有大片平整好的土地,这是老营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创出的业绩。
田头挖土机,像一辆辆战车,整齐排列。老营的红旗猎猎,在阳光下格外壮观。
老营公司是南京政治学院军转干部蔡海林、刘保权等创办的企业。他们流转了芦沟村2273亩地,开发出稻虾共作、荷虾共作、稻鸭共生的特色农业。从该公司的业绩,可以体会到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
黄花塘镇广泛开展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工作,兴建五处安置小区,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
丁解民理事长一行观看的第二个点是小河农业。小河农业是由黄花塘镇五星村回乡创业青年——北大学子段德峰带领团队在五星村创办的“稻虾共生”示范基地。目前“稻虾共生”面积5000余亩,亩产稻谷500公斤、龙虾100公斤,生产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制剂的“龙虾米”,每公斤销售最高价格能达到30元,亩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
这是土地流转好的事例,也是省国土厅投入2.5亿元实施6.65万亩土地整治项目,省开发局投入3000万元,建设两万亩高标准良田项目;省水利厅投入5760万元,实施小型水库加固、千亿斤良田、小流域治理等项目成功的一个缩影。项目的实施,让过去分散的田块集中了,连片了,规整了,土质优良了,利用率提高了。在这个基础上,以万亩计的绿色稻米基地、稻虾共生基地都开始建设。
地好的另一个面貌是道路设施好了。省扶贫办、交通厅投入的2400万元、县政府配套3000万元的黄高公路通车改善了交通条件。
听了县、镇干部的汇报,省“三会”领导很是欣慰
黄花塘现在房好、地好,经济也在向好。丁解民理事长一行在镇政府会议室坐下后,县、镇领导用数据说话,将两年来黄花塘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
省水利厅除芦沟外,还在新街村投入1700万元进行“幸福库区· 美丽家园”项目。省林业局投入200万元,实施植被恢复项目,为瓦屋村、绿化村实施核桃套种中药材,计划把32个村居全部打造成绿色示范村。
省电力公司在雨山茶场实施“能源绿——一品红”项目,实现绿茶、红茶年销售收入800万元。
2018年4月10日,借助省交通厅“点穴式”扶贫契机,黄花塘镇兴建军部大道、黄高路和黄新路等公共交通道路。
两年来,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实施,黄花塘镇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提升,每个村集体经济均增160万元。
听着县、镇干部的汇报,省“三会”领导很是欣慰——他们当年付出的心血,结出了一颗颗富民利国之果。革命老区黄花塘,正走上富裕之路,实现着习近平总书记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