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绒导致山羊死亡的分析
2019-01-05苏妮曲晓亮
苏妮 曲晓亮
(1,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66600;2,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院上镇人民政府 266600)
1 发病原因
山羊绒是山羊表皮粗毛根部的一层细绒,距离皮肤较近,若剪毛时留茬过长会造成抓绒难度增大,若抓绒强度过低会造成抓绒后有大量山羊绒残留,若抓绒强度过大会造成羊只的皮毛受损,羊皮与酮体受损,出现皮下淤血与充血现象。山羊在抓绒过程中会对山羊皮毛、肠胃与脏腑造成刺激,抓绒过程如果用力过猛会导致山羊强烈疼痛,从而造成羊只条件性反射,引起山羊机体紊乱。山羊瘤胃平滑肌不具备自律收缩能力,瘤胃运动需要依赖传入神经、网胃与瘤胃的运动中枢及传出神经的整体循环[1]。若在抓绒过程中造成其中一部分损伤会影响瘤胃的正常消化,发生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综合征。该病症会使山羊采食量降低甚至绝食,肠胃胀气,粪便排量降低,最后导致患病山羊瘤胃弛缓症。同时在抓绒时中工作人员给山羊翻身过程中不注意平衡会造成山羊小肠与盲肠的扭转,给山羊带来巨大的伤害。
2 医学临床症状
山羊在抓绒后若身体不适会出现摆尾、伸腰、磨牙、呻吟、跳跃等现象,仔细观察山羊口舌冰凉、口部青紫、鼻部呼出冷气、腹部胀气、四肢末梢冰冷,体温严重下降。
3 病理学变化
山羊在抓绒后死亡的多数为盲肠造成360°扭转,盲肠产生淤血、变紫,小肠充血、充气;其余部分患病羊会有胃肠臌气,最常见的为瘤胃臌气;山羊在抓绒后因抓绒不当造成羊皮与酮体受损[2]。
4 治疗方法
抓绒导致羊只死亡的病因多样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羊只病因对症治疗,避免盲目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4.1 器官移位的治疗
器官移位造成山羊疝痛症状。这种情况下多数是盲肠移位,首先应帮患病山羊减轻疼痛感,采用解痉止痛药物,使用消炎与抗感染药物。解痉止痛药物可以采用安乃近,成年山羊可以肌肉注射30%的安乃近10ml,羔羊则减半注射5ml。消炎与抗感染药物可以采用青霉素钠320 万单位与地塞米松5mg 进行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若羊只怀孕不可以使用地塞米松,会影响羔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可以使用灭菌用水代替地塞米松[3]。
4.2 胃肠臌气的治疗
针对山羊胃肠臌气及食欲降低等情况应及时帮助山羊消除胃肠臌气,避免胃肠臌气时间过长对羊只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从而影响生产。可以采用二甲硅油颗粒冲泡、灌服,消除肠胃臌气。若病情严重的羊只在灌服药物后没有任何起色可能发生胃肠扭转,需要通过人工协助,将患病羊直立、保定,患病羊从两前只直立抱起。另一个人用手轻柔羊只腹部,采用左右交替手法,按揉力度应保持均匀,直至患病羊只发出“咯咯”声后,证明扭转的肠道回位正常,大约1h 后患病羊就可以正常采食。
4.3 口舌温度较低的治疗
针对发生口舌温度较低的患病羊应使用藿香正气水治疗,每天1 次,每次20ml。若患病羊只患病严重可以使用盐酸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注射剂量为1ml。
5 预防措施
使用正确的抓绒技术是预防抓绒引起死亡的基础。抓绒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抓绒时间、使用工具及抓绒方法,同时要注意妊娠母羊的抓绒。
5.1 抓绒时间
山羊抓绒通常在每年3~5月进行,山羊绒毛的脱落首先从头部开始,随后脱落部位逐渐向股部方向移动。头部、耳部及眼周围的绒毛开始脱落,且绒毛比较容易与毛被分离时可以开始抓绒,对于绒毛较多的山羊通常抓两次绒,其间间隔2~3 周。
5.2 抓绒工具与方法
抓绒使用的铁丝梳通常有两种,一种较密,每根铁丝间距为0.5~1.0cm;另一种较为稀疏,每根铁丝间距为2.0~2.5cm,铁丝顶端磨圆以防损伤山羊皮肤。抓绒时先梳理羊毛清除杂物和粪便。顺着毛股生长方向从上往下梳,梳理过程中不能过度用力,尤其要注意腹部抓绒。抓绒结束后检查山羊的情况,没有异常的方可放回栏舍。
5.3 注意事项
在给山羊进行抓绒前需停食、停水12h,其次,选择适宜的天气抓绒,避免下雨天及潮湿的气候环境下抓绒,否则容易引起羊绒变质且不容易抓绒。此外,在给妊娠母羊抓绒时要格外注意,在抓绒开始后先给妊娠母羊抓绒,再给公羊和育成羊抓绒。对于即将生产的母羊停止抓绒,患有皮肤病的山羊也要停止抓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