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种猪繁殖障碍及提高繁殖性能的方法

2019-01-05张兰花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种猪公猪先天性

张兰花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236800)

种猪繁殖性能是关系到猪场快速发展的关键,需要找准疾病产生原因,针对病因加强管理,提出针对性的提高种猪繁殖性能的方法措施,提高种猪繁殖能力,避免治疗费用增加、提高饲料报酬,能有效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1 种猪繁殖障碍

种猪繁殖障碍是指种公猪与母猪交配时出现的对生殖产生影响的现象,对于处在繁殖阶段的公猪和母猪而言,是疾病造成,如母猪流产或产出来的猪崽畸形等。导致种猪出现繁殖障碍的因素非常多,下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1.1 种公猪的繁殖障碍

1.1.1 先天性不育

种公猪先天性不育指的是近亲繁殖,这样的猪容易发生包皮异常及睾丸不全等问题,如缺少治疗价值,需及时淘汰出场。

1.1.2 后天利用性不育

种公猪由于惊吓与刺激等造成其性行为障碍,严重影响正常交配,针对这样的情况,应有效改善种公猪实际饲养环境,防止出现影响。

1.1.3 疾病性不育

种公猪的疾病性不育包含阴囊炎及睾丸炎等,其中阴囊炎会造成种公猪因为碰撞出现水肿或血肿现象,大部分属于一侧性;而睾丸炎主要是种公猪的睾丸经过碰撞或高温所造成的。

1.1.4 精液品质不良

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不良主要指的是其所射的精液没有办法实现配种的实际要求,主要体现在3 个方面,一是射出的精液量比较少,二是射出的畸形精子非常多,三是射出的精子没有强烈的活力[1]。

1.2 种母猪的繁殖障碍

1.2.1 先天性不育

母猪先天性不育是其繁殖障碍的重要体现,主要包含子宫畸形、输卵管不正常及卵巢不全等疾病,针对这样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淘汰处理措施,或是将其当商品猪进行饲养。

1.2.2 卵巢机能障碍

卵巢机能障碍主要是母猪经常出现的不育疾病,可能是因为母猪饲养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面对这样的情况需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保证猪饲料营养均衡性。

1.2.3 疾病性不育

母猪疾病性不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母猪子宫内膜炎,另一方面母猪有阴道炎疾病。只有增强母猪饲养管理才能有效防治该病,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1.2.4 传染性因素

某些传染性疾病会造成母猪流产,这样的疾病包含猪流感、猪细小、弓形病及螺旋病等。

2 提高种猪繁殖性能的方法分析

2.1 科学选址、合理规划

养殖场选址应与畜牧产业的实际发展要求相符,远离交通发达与化工厂等位置,选择地形开阔及平坦等地方,具备足够的饮水保证。大规模养殖猪场的实际生产工艺非常繁杂,在建场前应与其养殖作业与流水线要求相符。养殖猪场的建筑方式与建筑结构应可以提升人员劳动质量与效率,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及布局。

2.2 严格掌控引种

养殖场在引入种猪时应了解及掌握种猪实际情况,包含其父母资料、繁殖障碍及注射疫苗等,应选取健壮且没有缺陷问题的种猪,引入的种猪应隔离观察,需要隔离在场外观察两个星期,并且加强种猪的疫病监测,在其检查参与合格后消毒种猪,之后将其放入生产区[2]。

2.3 重视饲料安全,根据需求供应饲料

原料在很大程度上对饲料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对猪的健康稳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应在源头上保障饲料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有效监督与控制饲料原料质量。与此同时,猪饲料应均衡其营养情况,分成各时期的具体配料,不可以使用一样的全价料。如母猪空怀阶段应提升能量饲料的占比,而怀孕前期禁止使用蛋白比较高的饲料,其各时期所需要的营养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应根据其需求加强供给,科学有效地配制饲料。

2.4 加强饲养管理

环境因素对种猪繁殖产生重要影响,如温度、日照及湿度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应制定合理有效地猪饲养管理流程,把种猪饲养管理分为各时期,特别是母猪,依照种猪各时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3 结束语

现阶段,在大规模养殖猪过程中,应重视种猪繁殖障碍问题,有效提升种猪繁殖性能。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人们对畜产品要求不断提高,使其需求量逐步提高。而猪养殖产业对猪肉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相应的从业人员应在已有生产前提下不断优化与完善,保证我国养殖行业的安全与稳定,推动养殖行业的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种猪公猪先天性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上期回顾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