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养殖河蟹存在问题研讨
2019-01-05于建萍
于建萍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产芝水库管理局 266623)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水库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本身拥有较好的水体资源,利用水库来养殖河蟹,一方面可以调节生态平衡,同时还可以提高水库资源的利用率,取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水域问题
自然环境下,河蟹拥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但在水库养殖环境下,由于密度过大、活动范围有限及养殖方法的不同很容易导致河蟹生病。所以水域选择十分重要,水域是河蟹养殖的基本保障,从效果来看,较大面积的水体有利于河蟹养殖,配合较好的土质、天然饵料、干净的水源和充足的光照、良好的通风能更好地进行河蟹养殖,水库在这一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是养育优质河蟹的绝佳场所。
2 蟹种质量的问题
蟹种质量包括亲蟹质量、蟹苗质量及培育等,现在大部分亲蟹来源于养殖区间,很少有天然捕捞的,因此,亲蟹的蟹种较为复杂,整体质量参差不齐,蟹种品质受到影响,蟹种问题已成为水库养殖河蟹的主要问题。在选购蟹苗时要了解亲蟹的品种和来源,以长江流域天然捕捞的亲蟹为佳。有些亲蟹在培育过程中使用了大量药品,对河蟹内脏造成损伤,不仅影响河蟹自身抗病能力,对日后养殖繁衍造成危害,在选购蟹苗时,尤其要注意这些使用了大量药物的品种。除此以外,早熟的,携带细菌和幼虫的蟹苗也不能采用。放养前需对蟹种进行清洗消毒,使用剂量适宜的药物进行清洁,目的在于祛除病虫害,同时还要做到不损伤蟹苗[1]。
3 放养问题
河蟹养殖时必须要考虑养殖的密度及混养比例,这些都会影响河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从以往养殖经验来看,以稀养为主的养殖方式有利于提高河蟹的品质,充分利用水域资源,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对养殖水域细菌、虫害预防也有积极作用。所谓合理的放养既是在有限的养殖水域内最大化养殖效益,通过控制混养比例及放养密度来确保放养密度始终在水域承受范围内,这么做可以减少河蟹感染细菌、传播疾病的概率,对水库进行半精养或粗放养方式,一般不采用精养。考虑到水库实际面积和预防疾病的需要,放养密度每亩应小于1200只,混养品种选择鳙鱼、鲢鱼、鳜鱼及鳊鱼等,用来处理水域中的杂鱼、青苔和其他微生物[2]。
4 水草的问题
河蟹体型跟水草有一定关系,水草是河蟹的主要食物,也是河蟹在水里的附着处,能为河蟹提供休息、脱壳的场所,同时水草还有利于水库中水体氧含量的调节、改善水质、炎热季节降低水温,并收集水中养分。水草种类多种多样,挺水性水草有芦苇、茭草;沉水性水草有苦草、伊乐藻等。水草需要在蟹苗放养前播种、移栽,确保放养时水域中有充足的水草,如果在养殖期间水草被河蟹吃完要及时补充,整个水域的水草覆盖率不得低于2/3。
5 水质问题
河蟹养殖离不开良好的水质,河蟹养殖要求水质干净、氧容量每升5mg,水体呈弱碱性,对于水域整体的要求根据四季变化而变化。水体的透明度从春季的30cm 逐渐提高,刚开始养殖时水位可以低一些,水域要有充足的肥力,随着季节变化和养殖时间的增长逐步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水的深度,同时还要提高换水频率,这些措施对预防疾病、改善水质、调节生态平衡、清理水中的残留药物成分有积极作用[3]。
6 药物使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预防和治疗疾病,必须要采用药物对水域进行消毒,去除水体中细菌、害虫,频率根据情况而定,这种做法对疾病控制的确有一定作用,但问题在于使用药物会将很多益生菌也杀死,并且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会影响水库中有机类残渣的清理,反而会造成水体污染,让河蟹更容易感染疾病,并且部分养殖人员不了解药物成分和功能,导致使用的药物对河蟹也造成危害,因此,对于药物的使用必须要事先了解药品特性,最好通过生物相互作用的方法来净化水体,减少药物使用甚至是不用。
7 投饵问题
饵料的投放应注重营养全面,目前有的投饵方式缺乏科学规划,营养不全面,饵料过多导致污染水域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投饵前要先掌握水库的具体情况,根据河蟹生长情况和混养比例来确定饵料,做到荤、精、青饵料科学搭配,避免投喂腐烂变质的饵料。
8 结语
综上所述,水库养殖河蟹是提高水库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水库效益的产业,河蟹通过水库中水草、浮游生物和杂鱼尸体为食物,搭配科学的投饵和药物控制能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