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预防措施
2019-01-05米兴亮
米兴亮
(青海省门源县畜牧兽医站 810300)
青海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势较高,属于大陆性高原气候,拥有丰美的草原,是具有畜牧养殖天然的优势。而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青海地区的畜牧养殖也在不断壮大,同时也带动了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要保障畜牧养殖的顺利发展,首先要对畜牧养殖中动物常见疾病类型、病因进行详细了解,从而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根源上减少动物疾病的感染源,进而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疾病类型的分析与预防措施对防止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1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的疾病类型
1.1 普通疾病
动物普通类的疾病主要分为内外两科,内科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而外科病主要是动物的外伤和生产疾病,对于普遍性动物疾病,及时采取科学性的治疗措施短时间即可恢复。
1.2 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就是动物受到各类病菌和病毒侵害之后形成的可以在动物群体中进行传染的疾病,如瘟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白斑综合征等[1]。传染性疾病危害很大,一般扩散速度很快,通过传染源与传播介质,甚至可以传染给人类,是畜牧养殖的一大危害。
1.3 寄生虫疾病
在畜牧养殖中,各类动物都会出现寄生虫疾病,主要有原虫、蠕虫等,它们会寄生在动物肠胃里,或是身体表面,通过吸收寄主的营养来满足自身的生长需求,通过寄生体的活动来扩大寄生范围。
2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发生的原因
2.1 环境卫生差
生活环境对动物的健康有很大影响,管理人员对于动物剩余饲料、排泄物等不进行及时清理会滋生大量细菌或寄生虫,通过蚊蝇之类的传播者,将这些病菌传播给动物,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2.2 管理不规范
近年来,政府出台很多制度及规范性流程,但当前仍有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规范进行畜牧养殖。管理不规范、管理方式粗放和管理环节混乱等造成养殖场环境恶劣,增加动物患病机率。
2.3 防治不合理
养殖人员缺乏专业的养殖知识,对动物所使用药物成分和效果不甚了解,导致在进行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时,药物使用不合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出现严重副作用,影响动物康复。
3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的预防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检疫机制
建立完善的畜牧养殖检疫体系十分重要,是疾病防控制度的基本保障[2]。定期对动物进行抽样检查能及时发现动物感染的疾病,进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大规模扩散,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可有效降低畜牧养殖中动物感染疾病概率。
3.2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
养殖环境对于畜牧养殖管理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管理诉求进行系统化控制,积极落实标准化环境管理要求,践行更加系统化的控制措施[3]。保持养殖场环境卫生、干燥通风,可以减少细菌滋生,进而防止一些病毒性疾病的发生。还有就是养殖场地理位置应全方位封闭、远离水源,对于养殖人员、外来人员、车辆等要进行彻底消毒和清理,防止外来病菌入侵。
3.3 改良畜牧的动物品种
造成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的原因除了外界管理制度、环境因素外,还有就是动物自身抗病能力太差,因此,要降低动物易感染疾病的发病率,还要加强对动物品种的改良工作,提升动物自身免疫能力,从根本上减少易感染疾病的发生。
3.4 加强饲养人员的专业能力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不仅涉及养殖技巧,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也要注重对相关知识的学习[4]。加强饲养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可以在发现动物感染疾病后及时采取科学、正确、有效的防治手段,进而提升畜牧养殖业的养殖效率和养殖质量。
3.5 做好疾病防控宣传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频发,很大的原因就是养殖不规范、防疫技术水平太低,经常会出现用药不合理等现象,耽误治疗最佳时机。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动物易感染疾病的防控宣传工作,加强养殖人员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手段,促进畜牧养殖业的高效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畜牧养殖动物易感染疾病的预防工作时,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实现标准化养殖,通过建立健全的检疫机制、加强养殖场环境管理、改良畜牧动物品种等措施,提高疾病预防效果,推动畜牧养殖业全面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