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品种俯瞰广东新渔业
2019-01-05钟小庆
钟小庆
当下新时代,渔业就是新渔业。按照渔业产业构成,广东新渔业依次由养殖、捕捞和加工三大细分产业组成,按照它的分布,主要有珠三角、沿海和内陆山区三大区域,其中集中度最高的是珠三角的池塘养殖业。以品种为慧眼,观察珠三角水产养殖业,同时瞭望沿海地区和内陆山区,就能全面系统和深入细致以及具体生动形象地认识广东新渔业。
一、珠三角,一马当先。
珠三角,即珠江三角洲地区,这是由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地级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一片幅员广阔的区域。该地区是由珠江水系冲积和长期围海造田而成的,拥有丰富的渔业种质资源,它不但是溯河性、降海性还是许多不洄游的鱼虾类的天堂,同时,该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可全年进行养殖生产,境内河流纵横,水网交织,池塘星罗棋布,土壤肥沃,生态优良,更可进行单一品种高密度放养和高强度投喂,实现优质、高产和高效。这一切让本地区在广东新渔业发展中抢占了先机,主要是品种以及养殖技术模式,站在全省乃至全国新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最高峰。
以品种为例,该地区最初发展池塘养殖主要是依托珠江河网捕捞野生淡水鱼苗,通过清点、分类、优选以及驯化饲养将鱼花培育成鱼苗乃至大规格苗种,最终投放到池塘等水体中,再经过投喂把鱼种养殖成为商品鱼。当然,主养的是珠江水系的鲤科鱼类,主导品种是草鱼,按照一草带三鲢模式,以草鱼为主,搭配混养一定比例和规格的鲢鳙鱼、青鲤鲫鲮等鱼类,开展多品种立体混养和一次放足、捕大留小或者分批轮捕轮放进行的。该技术模式是建立在自然种群资源基础上。随着渔业种质资源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不断衰退,该地区的池塘养殖亟待新的品种要素的注入,这是一个大商机。一是内涵式推进。围绕传统品种作文章,它吸引了许多过去从事捕捞野生淡水鱼苗龙头企业、大户和专业户投身其中开展该类鱼原种保有和良种选育,让传统品种原种保有和良种选育成为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其中最典型的是南海百容、三水白金等大型水产苗种繁育企业。它们通过引进长江水系原种草鱼复壮本地草鱼品种,同时,通过群体和家系选育以及杂交选优,培育出了一系列新品种,让古老的鲢鳙鱼、青鲤鲫鲮等鱼类换发出了新的青春活力。二是外延式拓展。该地区水产养殖从业者以市场供求为导不断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推进养殖技术模式转型升级,集中表现在一大批名优新品种的横空出世,遍地开花且呈集约化、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其中有传统的名优鱼类,更有引进的甚至是外来的优质高档养殖品种。例如鲈鳜类中加州鲈、条纹鲈、翘嘴鳜、斑鳜,鳗鲡类中的日本鳗鲡、乌斑杂交鳢、褐塘鳢、月鳢,鮰鮠类中的斑点叉尾鮰、长吻鮠,鳝鳅类中的黄鳝、泥鳅,鲇鱼类中的革胡子鲶、塘虱以及黄颡鱼、巴沙鱼、宝石鲈、墨瑞鳕、苏丹鱼等。它们很快就取代了池塘养殖中草鱼的主导地位,占据了统治地位,具有引领作用。三是拾级而上,攀登新高峰。主要是指开展特种品种及其养殖。重点是龟鳖类。在开展传统大宗以及名优新品种养殖的同时,该地区水产养殖业者还把眼光盯上了龟鳖类。例如鳖,主要是指中华鳖,同时还引进了黄沙鳖以及外来的美国珍珠鳖、加拿大角鳖等。龟类由大宗食用龟类、高档名龟和观赏龟三大类构成,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龟类不但开发了大量本地品种而且还通过引进来让数以百计的世界龟类品种在珠三角安家落户,让珠三角成为其第二故乡,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路子。
二、沿海地区,强力配合。
以珠三角为中心,广东新渔业还有两翼,其中之一就是沿海地区。广东省地处南海之滨,拥有一条长达3668公里的海岸线,其串起来,这是一条美丽富饶的黄金线。拥有广阔的沿海地区,它由广州、深圳、珠海等8个地级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组成,该地区和珠三角发生交集,是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该活力主要表现在开发利用海洋上。该地区渔业强力地配合了珠三角乃至广东新渔业的发展。
该地区开发利用海域的历史非常悠久,先人们很早就懂得行舟楫之便,兴渔盐之利,其中的渔就是发展捕捞和养殖。当然,过去捕捞是传统渔业的主导产业,只不过该产业经不起社会经济超常规的发展,尤其是长年过度捕捞以及污染等造成的渔业资源衰退,现在已经到了零增长、负增长亟待转产转业的地步了,而过去一直处于配角的海水养殖业逐渐在开发性和创汇性渔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新渔业中增长率最高的细分渔业行业。
在市场供求推动下,广东海水养殖发生了两大分化:一是走向纵深发展海水网箱养殖,虽然主要养殖的依然是鱼类但是已经从过去的十几种增加到了数十种甚至超过百种,囊括鲻科、鲈科、鲷科、石首科、鮃鲽科及其属下的主要种、亚种,除了本地品种还有大量引进的外来品种,其中不乏杂交新品种,例如龙趸、青衣、苏眉、驼背鲈,青斑、麻斑、杉斑、军曹、章红、红鱼、白花、黄姑、泥猛、三黎、马友、黑鲷、金头鲷、金鼓鱼、胡椒鲷、大菱鮃等,在该过程中,海水网箱还有从浅海固定小网箱向深海沉降式大口网箱发展的趋势。其中鲑鱼即三文鱼和金枪鱼将是其主养品种。二是走向陆地发展海水池塘养殖,其中主要是出海口和内湾区,主要养殖花鲈、尖吻鲈、黄鳍鲷、卵形鲳鯵、河豚等鱼类和对虾、基围虾以及梭子蟹、锯缘青蟹等虾蟹类。与淡水池塘养殖不同的是海水养殖更突出生态健康,集中表现在鱼虾蟹多品种立体混养是其主导模式上。同时,在滩涂潮间带,人们还发展了牡蛎、贻贝、东风螺、花甲、鲍和紫菜等贝藻类的养殖和栽培。目前,在广东海水养殖技术模式中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模式是高位池养殖,该模式集聚了大量现代科技新成果,是工厂化养殖的初级形态。过去,高位池养殖模式主要以国内外两大市场为导向采用的是单一品种高密度放养和高强度投喂,现在正在转型升级走向更集约化和生态化。
三、内陆山区,积极支撑
另一翼就是内陆,除了珠三角和东西沿海地区之外,广东还有一个面积更为广阔的内陆山区,该地区集中分布在广东西、东和北部,主要是由韶关、清远、河源和梅州等7个地级市组成。其实,广东属岭南丘陵地区,不论是珠三角还是沿海地区,山区也占了一定比例。
在发展渔业方面,广东地区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除了气候和生态条件之外,该地区还拥有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环境,这是因为珠江不是一条江而是一个河网,它有三个干流,这就是北江、西江和东江,它们都发源或流经该地区,它是广东的母亲河。首先,它哺育的是广东内陆山区,给该地区带来充足和丰富的水资源,在该地区造就了大量的池塘、山塘和水库以及溪流、河涌、氹仔,这是开展水产养殖的先决条件,内陆山区水产养殖极具地方特色。其次是给该地区带来了种类庞杂的渔业种质资源,除了传统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乃至鲥鱼、鲚鱼、鳗鲡、鲟鱼等洄游性鱼类种质资源外,该地区江河中还有十分丰富的江河野生鱼类品种,像北江中的光倒刺鲃、刺鲃、桂华鲮、长臀鮠等,西江中的斑鳠、嘉鱼、红鮊、褐塘鳢、黄颡鱼等,东江中的赤眼鳟、南方白甲鱼、小口白甲鱼、黄鳝、泥鳅、刺鳅等。
该地区发展水产养殖的历史也很悠久。当然,最初依然向珠三角学习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利用池塘养殖传统的青草鲢鳙以及鲤鲫鳊鲮等,当然,该地区水质优其鱼品质佳,而且像山塘水库等大水面多,他们就放养大鱼种养殖生产大规格优质淡水鱼。该类鱼极具市场竞争力,畅销珠三角甚至全省。在此基础上,一大批名优水产养殖品种也在内陆山区扎根、开花和结果,例如加州鲈、鳜鱼、鳗鱼、鲟鱼、斑点叉尾鮰、黄颡鱼等。随后,他们就向以下两个方向推进,一是开发,通过驯化繁养开发当地尤其是江河野生鱼类资源,这是一个保护性增养殖过程,构建起一批具有特色品种原良种保有、选育和培育体系,每年都能繁育出大批苗种,满足了该类鱼商品养殖生产需要,同时推进养殖技术模式的创新,诸如河涌、山塘、水库网箱养鱼,种草养鱼,稻田养鱼等,促进了该地区特色渔业的发展。二是创汇,主要是指罗非鱼养殖及其产业化,这是一个参与全国甚至是国际渔业分工合作的大生产。罗非鱼是一条引进的外来品种,该鱼不但完成了本土化过程,而且其性价比更是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充分认可,同时拥有国内外两大市场需求,其中国际市场需求强劲,其养殖在内陆山区得到大力推广。或者是单一品种的肥水、投饲养殖,或者是作为传统的四大家鱼的混养品种。目前,罗非鱼已经成为广东实施一乡一品和一镇一业发展战略一只得力抓手,是广东内陆山区渔业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水产养殖在中国,中国水产养殖在广东。广东渔业最突出的特点是先进性和多样性。它先进性不但表现在其生产技术全面系统、历史传统悠久和文化博大精深上,更表现广东渔业是中国渔业乃至农业中率先开放市场、放开价格的细分产业,是商品化最高和市场化最彻底的行业。其多样性表现在养殖场地设施、养殖技术模式和养殖品种的丰富多样性,这是由广东独具的天时地利人和诸多要素构成的,在全国是唯一的,在全世界具有不可复制性。其中珠三角是龙头,沿海地区和内陆山区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它们共同组成了广东新渔业,而品种就是标志,是标杆和方向标,通过它及其生产模式的分类、联系、变化、发展和提高展示了广东新渔业的新面貌,预示着广东渔业发展拥有一个更加远大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