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升级以产业扶贫促进高质量发展

2019-01-05朱文锦

河南水产 2019年5期
关键词:种养小龙虾水产

朱文锦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450044)

濮阳市沿黄范县、台前县、濮阳县三县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水产养殖,培育主导产业,建成了具有豫北典型特色的水产综合养殖产业带。据2018年统计,濮阳市水产养殖总面积2266.7 hm2,总产量2.2万t。通过在养殖模式上的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的不断完善,涌现出了一批重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带头人,通过扶持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以产业扶贫促进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做法与成效

(一)规划引领,合理布局

近几年,当地县委、县政府着力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渔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把水产养殖做为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三县先后发布了县域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规划可养殖面积5333 hm2,优化了养殖空间布局。范县充分利用滩区废旧坑塘和临堤低洼易涝区,重点对废旧坑塘进行标准化整修,对临堤低洼易涝区带进行挖塘抬田改造;组织人员,加快编制《范县黄河滩区水产发展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发展路径。

(二)政策支持,提供保障

三县均属于贫困县,在财政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各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安排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重点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用电、人才培养、流通营销等方面构建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范县县委、县政府统筹安排资金2000.48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开展了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打配机井66眼,渠道衬砌10.016 km,桥涵闸建筑物90座,提灌(排)站5座,埋设池塘排水涵管1.54 km,架空低压线路26 km,安装变压器15台,修建生产道路0.93 km,不断改善水产发展的基础条件。出台水产养殖业奖补办法等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对集中连片发展稻田、藕田养殖小龙虾6.7 hm2以上的,补助经营主体2.25万元/hm2;发展池塘养殖小龙虾6.7 hm2以上的,补助经营主体3万元/hm2;集中连片达到33.3 hm2以上的奖补乡镇20万元,66.7 hm2以上的奖补乡镇50万元;对新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补助养殖水槽及其配套设施部分投资的50%;新建工厂化养殖车间500 ㎡以上,给予60元/㎡的补助,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健康、生态、优质的水产养殖模式有序发展。濮阳县注重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机融合,出台《水产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安排水产产业扶贫资金300万元,用于支持带贫水产企业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档立卡,通过水产养殖自主创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三)转变方式,调整结构

三县积极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厅的要求,聚焦水产业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不平衡、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不平衡等问题,不断推动水产养殖模式向生态、绿色、健康、优质方向转变,发展了一批稻渔综合种养、跑道养鱼等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渔业生产设施设备,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和效益,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标准。濮阳县积极引进国内先进的跑道养殖设备,建立了产量高达52.5 t/hm2的流水槽循环水高效养殖设施和装置,提高了养殖效率,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废水零排放。目前,养殖品种已由从前的鲤、鲢、鳙等鱼类发展到黄河泥鳅、罗非鱼、鲈鱼、小龙虾、鮰鱼等10多个名优品种。范县利用丰富的稻田、莲田资源,大力发展稻渔、莲渔综合种养,目前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33.3 hm2,莲渔综合种养面积666.7 hm2。

(四)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三县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收到了显著效果。一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如台前县打渔陈镇天然湖养殖农民合作社采取“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与11个村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各行政村与群众签订增收协议。二是整合土地资源,扩大规模养殖效益。经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土地有效整合方式,催生出集中连片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和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濮阳县渠村乡流转给天合饲料有限公司133.3 hm2,共同开发标准养殖池塘;范县濮州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9.3 hm2用于发展小龙虾养殖。三是试点实施产销农超对接,降低市场风险。河南四季胖哥集团董事长邱新航实地考察范县小龙虾养殖基地,就产品销路进行了对接。四是综合种养,提升品质和效益。范县杨集乡豫冠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莲虾共作养殖模式,种植太空莲,放养规格200尾/kg的虾苗25kg,生产小龙虾约2.6 t/hm2,产值约10.5万元/hm2,效益6万元/hm2,同时莲子、莲蓬、藕带等产值约7.5万元/hm2,效益4.5万元/hm2,莲虾共作综合效益10.5万元/hm2。五是培育品牌,扩大影响。范县积极创建“范县龙虾”、“范县大闸蟹”、“范县黄金鳅”、“范县稻虾米”、“范县稻蟹米”、“范县稻鳅米”等区域公共品牌,举办“范县小龙虾节”、“范县泥鳅节”、“范县大闸蟹节”等活动,在展现产品优良品质基础上,通过精彩纷呈的活动,塑造鲜明的品牌个性,丰富品牌文化。

(五)培养人才,提升素质

一是加大先进养殖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提升管理经营者水平。三县现共有水产技术推广机构3家,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9人。2018年,在积极调动广大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积极性的同时,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现场指导培训养殖大户和新型农民,提升管理经验水平。二是开展基础水产技术人员的再教育。濮阳县积极利用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平台,认真组织备考,有4人在河南师范大学开展水产养殖学的本科在职教育,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结构。

(六)完善机制,扶贫带贫

三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把水产养殖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推进,挖掘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引导发展优质、特色、绿色、生态的水产品。通过发展水产品养殖,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吸引约3300余户贫困户参与到水产行业中,提高收入,脱贫致富。濮阳县2018年有39家水产企业成功申报带贫企业,新建养殖池塘100.8 hm2,改造提升原有池塘123.3 hm2,发展鱼藕共作面积35.7 hm2,水产企业直接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114人就业。范县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拓展利益共享机制,贫困户可享受到入社分红不低于2000元、土地流转费、优先到基地务工等多种形式的收益。台前县打渔陈镇梁集小龙虾养殖基地采用“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11个行政村投入500万元集体经济资产,再将每年收益的80%,用于帮扶贫困群众,带动279户贫困群众年增收不低于1000元。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条件落后

由于水产养殖周期较长,生产投资高,养殖户普遍存在财力不足,养殖设施落后等问题。多数养殖生产单位生产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部分养殖池塘等基础设施仍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标准,坑塘浅、小、漏,养殖生产基础建设条件落后。如濮阳县新建的流水槽循环水高效养殖设施,配套设备不完善,养殖鱼类的粪污残饵收集不到位,水质净化也受到影响。

(二)产品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三县养殖的主要品种仍为鲤、草鱼等常规大宗水产养殖品种,黄颡鱼、鲈鱼等名优品种养殖面积和产量有限。对比全省的养殖结构,2018年全省产量前三的养殖品种为鲤、鲢和鳙,占养殖总量的63.56%,而黄颡鱼、鲈鱼、黄鳝、鲟鱼等名特优品种总量占比不足0.98%,养殖结构不尽合理。在甲壳类品种养殖上,更为单一,当地养殖的甲壳类均为小龙虾。相对于小龙虾市场需求而言发展过快,小龙虾市场价格从去年的60元/kg,跌至今年36~40元/kg,市场预期风险增大。

(三)缺少知名品牌

多数养殖企业满足于基本的市场销售,缺少品牌建设的经验和能力。三县的水产品品牌影响力仅限于局部,未形成如省内的“南湾鱼”、“丹水鱼”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水产品牌,缺乏像“阳澄湖”大闸蟹等全国知名品牌。

(四)风险控制不够有力

一是水产养殖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养殖户规模小而散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部分生产者不具备有效获取和分析市场的能力;二是由于水产品是鲜活产品,流通环节的要求更高,成本更大,增加了水产品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三是在市场行情、消费需求、经济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水产养殖会随着市场波动出现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的风险。

(五)支撑保障有待加强

近年来,各级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但支持渔业发展力度不足,养殖户普遍存在资金缺乏问题。养殖技术较落后限制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如范县濮州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小龙虾的坑塘用塑料薄膜覆盖底部,用PVC管道给小龙虾打洞。这样不仅破坏了水与底质的养分交换,破坏了水质,小龙虾也很难有适宜的栖息环境,增大养殖风险。苗种供应不足。水产良种覆盖低,多数引进的养殖品种没有经过人工选育和遗传改良;水产苗种繁育场建设滞后,当地没有一家省级苗种繁育场,所需水产苗种全部从外地购买,成本较高,长途运输苗种死亡率较高,成活率较低。

(六)水产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三县水产养殖以第一产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当地还未建设相应的加工基地或引进水产品加工企业,仅有部分养殖生产单位以初加工冷冻为主,且实力不强,水平较低。在休闲渔业发展上,范县开展了“范县小龙虾节”等活动,挖掘当地渔文化,但还存在休闲渔业建设水平低、形式单一、管理标准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三、高质量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大力发展水产绿色养殖

积极开展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示范县创建,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疫苗免疫、生态防控措施,加快推进水产养殖兽药减量行动。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支持生态沟渠、生态塘、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养殖池塘维护和改造长效机制。大力发展以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鱼类为主的大水面增养殖,在省内信阳、南阳、驻马店、洛阳等地利用水库资源优势,依托南湾水库、丹江口水库、板桥水库等26个大型水库,发挥大水面养殖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大水面渔业增殖;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加快建设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促进传统稻渔综合种养方式转型升级,豫南地区稻田耕作面积大,发挥稻渔综合种养有效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药使用量、提升稻米品质、增加农民收入、调动群众种粮养殖的积极性等优势,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实现稳粮促渔、提质增效;开展池塘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积极在豫北沿黄地区、豫东黄河故道等地发展流水养殖、尾水处理等先进生态养殖模式。发挥资源优势,在水温较低的豫西山区,大力发展大鲵、虹鳟、鲟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

(二)加快培育水产经营主体和品牌

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做优产品,发挥品牌优势,强化特色水产品品牌意识,发展本土品牌,鼓励申报创建“三品一标”水产品,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避免品牌同质化竞争。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协同打造品牌农业建设的利益共同体,形成资源共享、要素互动、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三)探索完善水产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武国定副省长7月5~6日在濮阳调研扶贫攻坚工作期间,提出要将产业扶贫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切实把产业优势发挥出来,以产业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脱贫。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特色养殖。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实施精细化的养殖扶贫,把扶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池塘生态养殖等作为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的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引进具有影响力、社会责任感强的水产企业,推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促进了贫困户的增收,探索带动农民、实现与农民利益共享共赢的新机制,鼓励贫困户参与产业化联合体。培养家庭实现小农户和现代渔业发展有机衔接。

(四)提高水产保障支持能力

一是加快提升水产科技水平。目前全省高等院校具有水产类本专科招生资格的4个,仅河南师范大学完整覆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水产研究机构2个,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信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133个,实有971人,其中高级职称97人,占15.5%。要加大科研攻关和创新力度,依托现有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快解决制约水产生态健康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要加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养殖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推广,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养现代新型职业渔民。二是加强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水产苗种繁育规模化,加强苗种场生产能力建设,2018年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省内10家省级苗种场生产建设,加大对“四大家鱼”等常规品种苗种繁育,积极发展赤眼鳟、黄颡鱼、泥鳅等名特优水产品种。三是探索建立金融、保险等保障机制。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和融资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推进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提高金融服务“三农”能力。加大财政奖补力度,调动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性,推动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探索水产品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水产养殖保险体系。

猜你喜欢

种养小龙虾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加油!水产人!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小龙虾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