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热带农业发展概况
2019-01-05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南端,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亚洲、大洋欧洲、非洲的海上交通枢纽,素有“东方直布陀罗海峡”和“远东十字路口”之称;北隔柔佛海鲜与马来西亚相望,并有1.2 km的长堤连接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新山;南隔新加坡海鲜与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相望。
1 热带作物发展现状
新加坡先后种植过胡椒、甘蔗、香蕉、香茅、烟草、橡胶、菠萝、椰子等。新加坡曾是东南亚橡胶种植的发源地。20世纪7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倡导农业向集约化经营发展,认为种植蔬菜“是对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倡导农业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减少种植业,提高饲养业,蔬菜产量逐年下降。后因兴建基础设施,种植用地大量缩减,主要生产蔬菜、蘑菇和胡姬花,蔬菜年产量约为2万t,热带作物几乎不再种植,椰子年产量仅为150 t左右,其余热带农产品全部依靠进口。
2 农产品贸易
新加坡农产品贸易尤为活跃,粮食全部依靠进口,蔬菜95%依靠进口,绝大部分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出口的热带农产品大部分是进口后转出口。
3 农业政策
由于农业土地缺乏,新加坡政府并未将农业作为重点产业开发,而是将农业发展的重点放在生态农业开发、食品安全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上。
3.1 发展生态和高效型农业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经济国家,注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绿化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在国内农业用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新加坡政府为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为本国开发生态农业与高效农业,从政策上给予优惠,全部或部分免除所得税。
3.2 实施食品安全认识计划,严格检疫和检验
新加坡对大部分农产品进口实行零关税政策,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对进口鲜活鱼类、肉类产品及果蔬产品标准要求较高,所有进口鱼类和肉类产品必须由农产品与兽医局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检验,针对疾病、污染、质量进行检查。对进口果蔬主要是由新加坡农产品与兽医局不定期进行农药残留量抽检。对于在新加坡卸货并重新包装的转口果蔬,也要进行检验。
3.3 打造世界级生物科技基地
新加坡政府提出把新加坡建成一个集研究、制造和地区中心为一体的世界级生物科技基地,政府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厂商和研究机构入驻。同时,为吸引世界级的生物研究机构到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投资或建立孵化器,新加坡政府从资金上支持和吸引外国研究机构到新加坡进行生物技术投资与合作。
4 主要农业科研机构
新加坡十分重视兴建科技公园,新加坡政府于1980年在肯特岗创立了一个科技园,现已成为新加坡技术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地,在园区内陆续建立了食品技术中心、技术示范中心、分子生物细胞研究所等许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专业科研机构,促进了农业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新加坡农业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主要研究开发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特别是研究转基因农作物产品,以亚洲农业市场为主要目标。该机构在国际水稻抗病基因工程、病毒分子生物学、热作与花卉转基因育种等领域崭露头角,取得了显著成绩。
(摘自《世界热带农业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