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促进种业快速发展
2019-01-05辛玉波
辛玉波
(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综合执法队,公主岭13610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和科研等领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深刻变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公主岭市作为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尤其是玉米生产不断登上新的台阶、不断创造历史辉煌,这得益于40 年来中国种业改革开放释放的活力,得益于国家推动现代种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政策优势,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不断修订完善所形成的制度保障体系。
1 加强种子管理,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
1978 年开始,改变了以前农家自留种、集体调剂的落后状况,实施了种子产业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科研单位把育种成果无偿转给各级种子生产企业生产,由县级种子公司和乡级农业站统供专营,形成了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国有种子公司独家经营的格局,种业有了发展雏型。2001 年之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出台,中国种业进入开放市场、种业竞争阶段,打破了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的格局。首先科研院所依靠科研育种实力创办的国有种业公司和原有的大型国有种业公司迅速崛起;其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种子企业;另外种子产业吸引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中国种业数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长,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以公主岭市为例,种子企业由当时的1 家发展到现在的42家,增加了42 倍;种子经营门店由当时的30 家发展到现在的600 多家,增加了20 多倍。种子生产企业和经营门店数量的快速增多,一方面给农业生产带来快速发展,种子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良莠不齐,给行业监管也带来了诸多困难。公主岭市一直是东北三省一区的种子集散地,种子销售辐射全省多个市县和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因此种子行业监管形势更加严峻。公主岭市在上级部门的科学指导下,40 年来不断探索种子产业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种子行业监督管理措施,克服一切困难,研究新办法,实施新举措,加大执法力度,用最严厉的监管打击各类种子违法行为,创造了公平的种子发展环境,有效地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和种业的健康发展。
1.1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种子管理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制定完善执法人员职责、执法人员规范、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流程等制度和规范,实现了工作有流程、奖惩有依据、问责有制度的良好局面。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教育执法人员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定,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有效杜绝了履职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等违规行为。三是健全执法公示制度,实行执法依据、权限、程序和办案结果“四公开”。通过教育和培训,建立了一支素质过硬、廉洁公正、作风优良的农业执法队伍。
1.2 超前工作,始终保持种子监管的高压态势 一是早安排。针对种子生产经营特点,在每个种子经营期到来之前,组织召开由域内生产企业和经营门店参加的全市种子管理工作会议,对制售假劣种子、侵权套牌等违法行为进行提前警示,对种子经营活动提出最严厉的要求。二是早发动。针对近年来一些经销商在秋季农作物收获前就下到村屯开展宣传推广和签订单的直销入户现象,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村屯农户,借助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对农民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群众科学选购种子,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种子的识假辨假能力和自我维权意识。三是早监管。每年的10 月下旬开始,采取多种形式的明察暗访,不定期进行联查、抽查、突查、暗查,并对问题种子追根溯源。
1.3 创新机制,不断完善种子市场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定点定责定人管理制度。选出业务精、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执法人员,在种子经营期间,分片分组全天候进驻种子市场,定岗定责。实行监管区域到人、监管责任到人、监管目标到人的管理模式,做到监管不留空白。二是全面推行种子包装标签备案制度。每年将“种子标签制作规范模板”以文件下发到域内种子企业,要求每个品种的包装袋和标签必须经过核准备案后方可使用,对种子标签的制作做到了早规范、早指导,基本解决了种子标签不规范问题。三是实施种子监督检验全覆盖。对辖区内生产企业的每个品种批次玉米和水稻种子实施全面质量抽检,每年监督抽检200 多个种子样品,最大限度地遏制了假劣种子流入农民手中。四是实施企业经营活动全程跟踪。种子收获后,立即派人进驻辖区内种子企业,监督企业完善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对入库的种子质量进行监督抽检,对企业标签、包装制作进行指导,从源头上把好种子监督关。
1.4 突出重点,重点打击6 种违法行为 一是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品种进行重点监管,采取突查、暗查等多种方式,对有过制假售假行为的门店重点监管,对有假劣嫌疑的品种进行抽样检测,震慑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二是打击非正常渠道销售种子的违法行为。重点查处通过经纪人、订单、合作社、车接车送、发纪念品、供吃供喝等形式销售种子的行为。通过入户倒查,对农户所购种子调查登记,及时排查,发现问题种子,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三是打击侵权套牌种子的违法行为。每年都约谈域内的种子生产企业和种子经营大户的负责人,警示经营者合法经营,另外邀请市场上主要品种的品种权人一起联合打假,遏制种子侵权套牌行为。四是打击非法包装种子行为。对没有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私自包装种子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派执法人员对种子经营业户的门店和库房、城乡结合部的出租房、货物配送站等进行排查和蹲守,会同公安部门进行联合检查,有效打击无证经营种子的违法行为。五是打击种子标签不合格的违法行为。要求种子生产企业严格按照《种子法》等法律规定要求,规范制作种子标签;要求种子销售门店进货时必须严格核对种子标签,决不允许销售标签不合格的种子。六是打击虚假宣传违法行为。在市场检查中,对种子宣传单和宣传画进行认真核对,对有虚假宣传的坚决予以取缔。
1.5 强化协作配合,加强大案要案查处 多年来,出重拳、动真格、敢碰硬,加大了对种子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尤其是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一是加强了与公安部门的联合执法;二是加强了与品种权人的联合执法;三是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举报种子违法行为,极大地拓宽了案件渠道。案件查办过程中,做到“有案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同时坚持“五不放过”,即案情没有搞清的不放过、违法种子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受到责任追究的不放过、违法种子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应移送司法机关没移送的不放过。近5 年来公主岭市共查处各类种子案件100 余起。
2 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种业快速发展
在40 年来的种业发展历程中,公主岭市一手抓监管,坚决打击种子违法行为,一手抓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帮助种子企业解决实际发展中的困难,推动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2.1 制定种业发展规划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公主岭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充分发挥悠久的育种研究历史、庞大的种子市场销售网络,进一步提升公主岭的种业资源优势和发展水平,真正把公主岭打造成覆盖东北、辐射全国的玉米种子硅谷,科学规划种业发展,并制定了《公主岭市种子硅谷发展规划》(2015-2025)。依托吉林省农科院的科研优势,规划种子硅谷空间布局,按照“一路、一心、两核”格局发展。一路:就是以科贸大街种子销售十里长街为平台,充分利用品牌和规模优势,吸纳国内外大型种子集团,强化配套服务,建设种子销售商业街。一心:以国家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园为基础,建设玉米种子仓储、物流加工中心。两核:一是以科贸大街中段的原公主岭一中的位置为核心,建设种子研发实验室、展示、服务及电子商务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示范与交流中心;二是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良种繁育实验场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建设规划玉米种子繁育 中心。
2.2 制定种业发展扶持政策 2016 年8 月8 日,
公主岭市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实行)》(公发[2016]17 号)文件。文件第11 项为打造玉米种子硅谷: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玉米种子企业。落户公主岭的种子公司,成功上市的,给予200 万元资金扶持;引进国际、国内50 强且具有研发机构和自主品牌的上市种子企业,对投资规模超亿元的,给予50 万元资金扶持;对投资规模 5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20 万元资金扶持;种子企业研发的新品种,通过国审的品种,每个给予30万元资金扶持。目前,已经引进湖南隆平高科、北京中农大康等4 家玉米种子生产企业进入公主岭市农业产业园。
2.3 建立国家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 为了帮助企业推广优良新品种,公主岭市建立了国家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667hm2,目前北京金色农华、山东登海、河南秋乐、隆平高科、中农大康等18 家大型种企在公主岭市建立了试验站。为了实现玉米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解决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大力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近年来公主岭市大力推动玉米籽粒机械直收技术的应用。2015-2018 年公主岭市积极协助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种子协会和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连续4 年开展了《东北玉米机收籽粒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项目》,为实现玉米籽粒机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公主岭市种子生产企业有42 家,种子生产量4950 多万kg,其中年产玉米种子3000 万kg 左右,年产水稻种子1500 万kg 左右,年产大豆种子200 万kg 以上,年产高粱种子250 万kg 左右。种子企业常年销售额达12 亿元以上。
3 继续探索种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目前,虽然全国种业数量很多,但大而不强,研发投入普遍较低,科研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种业相比还有差距。需要国家继续加大对种子产业的政策扶持、项目倾斜和资金帮助,打破发达国家在全球种子行业的垄断,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一是加强品种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通过兼并重组等措施,加快育、繁、推一体化进程,提升优势种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鼓励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鼓励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提高大型优势企业的科技优势;四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使种业在优越的发展条件和良好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民族种业的振兴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