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网络信息需求与行为调查分析
2019-01-05
根据《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如何转变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科技服务于农业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省委、省政府面前。要想更好地依靠科技服务于农业,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电商企业合作,振兴乡村特色经济。农民要及时更新知识,跟上互联网这个大趋势,运用电商平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预计到2020年,全省要力求打造完善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体系,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力争电商服务体系覆盖全省80%以上的县、市、乡村。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共涉及29个问题。5个基础信息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收入、从事什么工作等。24个需求信息包括农民信息的供给与需求(3个题:农业信息获取渠道,最迫切想了解的信息,为什么要获取农业信息),农民信息行为(5个题:对于信息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什么原因影响或者阻碍了互联网信息的使用等),农民网络信息需求(3个题:是否认可网络信息,什么类型的信息能满足农民需要,互联网作为载体收集农业信息的主要来源),农民网络信息行为(13个题:网络信息服务点是否有必要设置,是否有过电商销售农产品经历,互联网相对于其他途径,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什么优点等)。
(二)访谈
访谈提纲共设计3个问题(什么样的信息可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哪些因素影响或者阻碍了农民获取这些信息?政府在农村互联网信息化中充当了什么角色?)。目标人群为驻马店市农村的村干部、有代表性的农民。2017年8—10月,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次的调查目标,经过深入考察,驻马店市的3个村庄成为本次调查的目的地,城镇化村落与传统农村都包含其中,符合样本要求。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访谈5次,收回问卷336份,回收率8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男、女受访者比例分别为42%和58%。12%的受访者年龄在26岁以下,56%的受访者年龄在26~55岁,剩下的32%受访者年龄大于56岁。从未上学的占9%,拥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所占比例为49%,初中、高中农民所占比例为37%,只有5%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生活。被调查者中,村镇的经济状况都处于一般水平,约占74%,超过一般水平的占18%,处于一般水平以下的占8%。虽然从事传统种植业的还占据绝对数量,但是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外出务工劳动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40%,剩余的15%被调查者基本从事服务业。
(二)农民网络信息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1.农业信息的获取渠道。农民收集信息的途径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亲戚朋友相互通知的为62%;二是收看收听电视广播的为56%;三是通过上网获取信息的为38%;四是向农村技术人员学习请教的为35%;五是由市场推广获取的为26%。
2.最迫切想了解的信息。根据调查,农民最迫切想了解的信息分别为:招工信息、农业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信息,占比分别为37%、36%和15%。
3.获取农业信息的原因。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造成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收集农业信息的原因:一是接近92%的农民是为了更好地做强做大自己的生意;二是从众心理,因为别人在获取信息,导致自己也跟着去了解的占52%;三是农民长期以来养成的获取信息的习惯占12%。
(三)农民信息行为分析
1.信息使用情况与评价。根据调查,94%的人没有使用过当地通讯商推广的农业信息,3%的人使用过“移动农信通”,1%的人选择“联通农业新时空”,2%选择了其他。
2.信息搜索渠道。48%的受访者收到过当地政府、通讯商群发的农业相关信息的短消息,52%的人称没有收到,大体持平。农民乐意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搜索渠道呢?根据访谈了解得知,“有用信息较多”的搜索渠道最受广大农民的青睐,约占51%;紧随其后的是“信息获取费用较低”搜索渠道,占比为27%;如果“方便获取”,也同样不乏使用者,占比为21%。
3.有效利用信息的阻碍因素。根据调查,多种原因造成了受访者不能充分利用信息。一是农民对于信息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不足,占比为36%;二是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对于信息理解的能力有限,占比为25%;三是信息量过大,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占比为10%。
(四)农民网络信息需求分析
1.互联网信息的有用性与期望获取的信息类型。对于“互联网是否有用”这一问题,高达68%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剩下的受访者表示没用。在最想通过互联网了解哪类信息的调查中,排在前两名的分别是就业信息和产品价格信息,占比分别为52%、28%。卫生教育信息、新闻娱乐信息等,占比均不到10%。
2.互联网获得的农业信息来源。据调查,由于农民对于专业类农业网站知之甚少,导致只有17%的人从这一渠道获取信息。从普通网站经过搜索收集信息的占56%,10%的农民只会进行无目的的随机搜索,效果不佳,通过论坛等其他渠道进行询问的占5%,12%的农民表示没有信息来源。
(五)农民网络信息行为分析
1.村镇网络信息服务点的效果评价。村里设立网络信息服务点能否对农民在获取信息方面有所帮助呢?42%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认为对自己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帮助很大;38%的受访者虽然持肯定态度,却不了解其具体的功能作用;6%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不置可否。15%的受访者持否定态度,不仅没有任何用处,还造成了浪费。
2.通过网络交易农产品的态度和经历。71%的受访者表示考虑过通过网络获取农产品信息,29%表示没有考虑过;9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通过网络卖过农产品,6%的受访者表示卖过。
3.信息获取方式的偏好度。以网络作为载体和途径用来收集信息的占31%,以电视作为载体进行信息收集的占35%,通过现场或其他没有收听讲座的占20%,阅读图书获取信息的占5%,以上方式都有涉及的占9%。
4.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优势。相对于其他各种各样的获取信息渠道,依靠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主要有4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获取速度快(占72%);二是信息覆盖面广(占70%);三是获取比较容易(占78%);四是知识有深度(占55%)。
5.上网获取信息的阻碍因素。不会打字成为上网获取信息的最大阻碍因素,占61%;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电脑技能培训,缺乏电脑实操经验的占48%;农民对于专业的农业网站不熟,非专业网站提供的农业信息资源有限的占45%;由于宽带费用以及一些知识信息需要付费等因素的占20%。
6.是否认可网络信息、政府组织农民的信息培训情况。调查显示,持完全肯定态度的占12%,持相对肯定态度的占31%,持怀疑态度的占49%,持否定态度的占8%。71%的人没有参加过地方政府组织的农民互联网培训,17%的表示当地没有组织过,12%的表示参加过。
7.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互联网农业信息的利用度。认为互联网有助于自己每天获取外界知识,拓宽自己获取信息途径的占41%,互联网对自己的生产生活没有影响或者帮助的占30%,有助于帮助农民解决某些生产生活问题的占10%,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生产生活技能的占8%。
(六)访谈结果分析
本次访谈选取了5位具有代表性的受访者进行座谈,有种地为生的传统农民,也有农业生产与外出打工并存的现代农民工,有乡镇干部代表,也有农村五保户老人,其表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各层次农民的态度。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当地农民对信息需求的种类仍然偏向于招工信息、农资市场销售路径、农业新手段信息,这是跟农民收入最密切的几个方面。阻碍信息获得的因素多种多样,个人操作技能缺失比较突出,而且年纪越大此种现象越普遍,更难解决。反映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健全的,也在访谈中被农民提到,没有起到很好的传播普及作用。地方政府作为互联网新政策、新趋势强有力的推行和实践者,其在农村互联网建设中起到什么样的角色和作用?被调查者对于政府深入农村,在互联网信息的宣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努力表示赞扬,但是农村特殊的情况,比如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限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等因素的阻碍,被调查的政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亟待解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什么类型的信息才是河南农民想要的、最关注的?主要是就业信息、农业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以上信息不可分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或者途径得到这些信息?利用传统媒介,比如收看电视新闻,收听广播等,还可以和亲朋好友互通有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也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针对如何高效的利用好这些信息,更好地造福农民生产生活这一问题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阻碍:一是不善于主动获取信息;二是不能充分理解信息。
(二)政策建议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我们地方政府就要尽全力提供那样的信息,为“三农”保驾护航。农民最关注的是就业、农业市场等信息,政府应该统领全局,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目前来看,农民主要以传统媒介来获取信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政府要拓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路径,打造高覆盖率的信息通信设施建设。针对阻碍河南农民信息使用因素中的个人原因,提高河南农民信息素质,从观念和能力两方面实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