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05武海燕王亚莉通讯作者
武海燕 王亚莉(通讯作者)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式,也是治疗小儿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因疗效显著被广泛使用在小儿疾病治疗过程中。受到小儿血管发育不完善、血管较细以及小儿自身反应性比较强,容易出现紧张或害怕情绪等影响,小儿静脉输液的治疗过程往往很难实现,需要较长时间的铺垫和适应,从而影响了小儿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加强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记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法,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并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中有女患者22例、男患者28例,年龄区间为7个月~8岁之间,平均年龄3.94±0.3岁,其中因发热输液的20例,因腹泻输液的18例,因支气管炎输液的10例,其他原因输液的2例。实验组中有女患者20例、男患者30例,年龄区间为8个月~9岁之间,平均年龄3.97±0.2岁,其中因发热输液的22例,因腹泻输液的18例,因支气管炎输液的8例,其他原因输液的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输液原因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其输液过程的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输液前做好患儿输液相关基础工作,对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理特征等情况进行核对,避免出现错输而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在输液前为患者家属提供必要的健康知识教育,重点讲解静脉输液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家属静脉穿刺的原则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与患儿家属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指导,充分了解患儿的具体情况,特别是患儿对待输液的心理反应,对存在恐惧心理的患儿予以特别沟通。很多患儿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比较强,若护理工作人员较为严厉,很容易出现恐惧心理,因此在输液前和输液中,护理人员要保持和蔼的态度和温和的形象,适当安抚和鼓励患儿配合输液过程。一些年龄稍长的患儿已经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护理人员可以与患儿通过语言建立良好的沟通,为其强调输液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和肢体语言的配合,帮助患儿勇敢的面对输液过程。必要时,还可以给患儿提供一些动画片、玩具或其他令其感兴趣的东西,转移患儿注意力的同时减轻他们的痛苦。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进行观察和记录,将首次给患儿穿刺无意外发生且不需要反复穿刺、穿刺后患儿皮肤未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记为穿刺成功。统计所有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对治疗过程的配合程度,将患儿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完全配合的评定为优、将患儿在输液中仅对部分护理相关环节配合的评定为良、将患儿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均不配合的评定为差。将患儿家属对输液过程的满意度进行记录,每名患儿记录一名家属。对患儿的疼痛程度予以综合评价和记录,通过统一的评分标准综合评判患儿疼痛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0.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通过必要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次静脉穿刺成功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50例患儿中,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的有38例,占比76%,未成功的有12例,占比24%;实验组的50例患儿中,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的有50例,占比100%,无未成功案例。
2.2 两组静脉输液患儿输液配合度比较
对照组的50例患儿中,输液配合程度表现为优的有14例,占比28%,表现为良的有22例,占比44%,表现为差的有14例,占比28%;实验组的50例患儿中,输液配合程度表现为优的有24例,占比48%,表现为良的有24例,占比48%,表现为差的有2例,占比4%。
2.3 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50例患儿中,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十分满意的有4例,占比8%,评价为比较满意的有14例,占比28%,评价为一般满意的有16例,占比32%,评价为不满意的有16例,占比32%;实验组的50例患儿中,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十分满意的有14例,占比28%,评价为比较满意的有16例,占比32%,评价为一般满意的有20例,40%,无不满意的评价。
3.讨论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小儿给药途径,静脉输液对小儿疾病治疗有着公认的疗效。但是在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护理干预,才能够顺利完成输液过程。受到患儿年纪小、表达能力缺乏、疾病疼痛干扰、理解能力有限、对环境较为敏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护理时要特别注重对患儿身心健康的关怀,以防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的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过程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显著提升穿刺成功率,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可改善患儿的治疗体验,减轻病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