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2019-01-05林玲慧
林玲慧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101)
腹膜透析常用尿毒症患者,而腹膜炎,是患者在接受腹膜透析过程中常见并发症,腹膜炎常见临床症状为腹痛、周身发热、恶心呕吐等[1],对患者透析质量具有一定影响,同时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一定威胁。当前临床中一般以抗感染等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并进行基础护理服务予以辅助,但基础护理服务全面性较差,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实施辅助治疗,本文就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产生腹膜炎几率展开分析,现进行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收的90例患者最为此次研究代表,入选患者为腹膜透析患者,患者病例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2月。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为41~69岁,平均年龄(46.85±2.31)岁,透析最短时间6个月,透析最长时间11年,平均透析时间(3.26±1.84)年。参照组患者45例,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42~71岁,平均年龄(45.13±1.86)岁,透析最短时间为8个月,透析最长时间为12年,平均透析时间(4.05±1.65)年。将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各项信息实施比较,其差异呈P>0.05,表明无统计学意义,可实施以下比较。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为其简单介绍透析相关知识,在患者出院后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等常规护理举措。研究组给予患者相关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培训:在患者住院期间,由专业护理人员为患者播放标准流程的腹膜透析换液及透析管出口换药视频,并在患者观看视频过程中为其详细讲解其操作流程;将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为使患者有效掌握专业护理人员传授的知识,指导患者借助护理道具进行流程操作演练,在患者出院前对其流程操作与腹膜透析相关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出院。②随访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后72小时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对在医院时,学习的腹膜透析相关知识与操作流程掌握情况,告知患者在其方便时,拍摄腹膜透析操作流程视频,并口述腹膜透析相关知识,以短视频的形式发送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对患者传送的视频进行仔细观看,对其造作不当处给予纠正,保证患者标准化操作。患者每30天到院复诊,对在家期间患者产生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有效了解患者病情康复情况,同时,对患者所处环境的消毒灭菌情况进行了解,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进行专业针对性指导,进而降低患者腹膜炎发生率。③预防出口处感染: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为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导管出口处感染,有助于腹膜炎发病率,同时增加患者治疗难度,因此,当发现患者导管出现分泌物或产生红肿现象时,应立即对其进行细菌培养,在导管出口处外敷抗生素,从而减少腹膜炎发生几率。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1)存在腹膜炎临床表现如腹痛、PD流出液浑浊等;(2)PD流出液中白细胞计数>0.1×109/L,且中性粒细胞比例>50%(PD流出液在腹腔内至少停留2h);(3)PD流出液培养提示存在病原微生物生长。以上三项中,患者存在两项以上视为发生腹膜炎。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研究组与参照组之间的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间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比较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发生腹膜炎2例,发生率为4.4%,参照组患者发生腹膜炎9例,发生率为20%,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效果确切,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透析治疗效果随之提升,但在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产生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尤其是腹膜炎并发症,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对其生存质量产生一定影响[2],因此,多数患者不再进行透析治疗,腹膜炎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患者生存环境、规范性操作、治疗依从性与治疗信心有密切关系,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治疗已从性与治疗信心,同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合理化护理干预,使其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实施操作,能够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进而降低腹膜炎发生率[3]。护理干预用于腹膜透析患者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