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春季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
2019-01-05焦作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关静郭永生党英喆
焦作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关静 郭永生 党英喆
一、发生原因
(一)天气因素
小麦冻害与低温持续时间和寒潮降温程度有关。随着冬暖春寒现象的不断出现,入冬前后气温偏高,小麦幼穗分化加快,导致分蘖节糖分和植株内有机养分积累少,小麦抗冻性降低,在进入春季幼穗分化的关键期发生大幅降温,小麦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减产50%以上。春季低温来临越晚,冻害越重。
(二)品种因素
由于不同小麦品种的发育特点有差异,发育进程有快有慢,抗寒性差别较大,霜冻来临时遭受冻害的程度不同。当发生早春冻害时往往冬性小麦品种抗寒性强,春性小麦品种抗寒性差。而晚霜冻害的发生与小麦发育进程有很大关系。农民在选择品种时大多选择高产品种,很少考虑品种的抗逆性,遇到寒潮时易发生冻害。
(三)耕地因素
整地质量和墒情对小麦冻害影响较大。随着近年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大多利用国庆长假收玉米、种小麦,为了抢时播种,田地整地质量较差,坷垃多,影响根系下扎,形成弱苗,土壤裂缝大,冷空气来临易侵入土壤导致根系冻伤。土壤缺墒可引起小麦光合速率下降,有机物积累缓慢,小麦抗冻能力降低。
(四)播种因素
目前,小麦存在播种期过早、播种量偏大的现象。播种期过早,导致冬前积温过高,冬前旺长,幼穗过早进入伸长期,抗寒能力减弱。播种量过大,造成群体过大,单株营养面积小,麦苗旺而不壮,个体发育不良,其分蘖节和叶鞘内养分含量少,抗寒能力差。试验表明,播种深度不足2.5 cm,气温骤降后易形成“凌抬”现象,影响次生根生长,易造成小麦冬季和返青期整株死苗;播种深度>4 cm 时可形成较长地中茎,消耗种子过多的营养物质,形成黄苗、弱苗。
(五)施肥因素
目前,农民过多施用化肥,为了省力省钱,习惯将氮肥当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造成小麦旺长,叶长株高,分蘖节无法储存足够的糖分,抗寒性降低。
二、防御措施
(一)选择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
帮助种子企业培育和引进适宜当地气候的抗寒耐冻性强的品种,引导农民选种,不仅要选择高产品种,还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抗寒性品种,这样可以降低冻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提高耕地质量和播种质量
推广深耕深松技术,使田块达到平整、上虚下实、无坷垃、无裂缝。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适量播种,播种深度3~4 cm。根据所在区域的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防止播种期过早形成旺苗或播种期过晚出现弱苗。
(三)合理施用肥料
农技人员要按照小麦各生育期对不同养分的需求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增施有机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的范围,有针对性地补施微肥,有利于培育壮苗,提高抗寒性。适当减少高肥力麦田的氮肥施用量,避免氮肥施用量过大而引起麦苗旺长。
(四)适时灌水
春季气温回升快、起伏大,寒流前及时灌水是预防春季冻害的有效办法。依据天气预报,寒流前及时对麦田进行灌水,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缓冲地面降温变幅。据调查,在霜冻前灌水可使地温提高1~3 ℃,叶面温度提高0.2~0.7 ℃,小麦所受的冻害显著减轻。据历年经验可知,凡霜冻前5 天内灌水的可有效降低冻害。有研究表明,追肥并及时灌水的受冻株率比不追肥不灌水的下降13 个百分点,产量增长率达到61.1%。
(五)田间管理
培育壮苗、构建合理群体结构能抵御冻害发生。生长过旺的麦田易遭受冻害,冬前麦苗出现旺长趋势时要及时镇压、深锄来抑制生长,避免小麦过早拔节。通过镇压破碎土块,塌实土壤,调节耕层孔隙,防止冷空气入侵土壤,增强麦田耐寒抗冻能力。对旺长麦田,应适当抑制小麦生长发育,起身期每667 m2喷施壮丰胺30~40 mL,对水30 kg,以增强其抗寒性。
三、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小麦发生春季冻害后,只要分蘖节未冻死,及时施氮肥可使小麦生理代谢趋于正常,节间伸长所需养分的供应增加,促进新生蘖的发生和成穗,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一般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研究表明,小麦拔节期冻害后及时灌水,当土壤含水量达26%时,小麦的大分蘖存活率和潜蘖成穗显著提高,有效降低分蘖冻死冻伤率,弥补小麦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损伤。
麦田受冻后,小麦将会消耗较多的养分,后期极易出现早衰现象。有研究表明,小麦受冻后,叶面喷肥可促进小分蘖成穗,以弥补成穗数的不足,同时提高穗粒质量,减少冻害损失。根据麦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喷施1%~2%的尿素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能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