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外治法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总结*

2019-01-05刘维海冯锁艳马拴全

中国药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洗剂水杨酸乳膏

刘维海,冯锁艳,马拴全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皮肤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用药治疗[1-2],相关外用制剂包括软膏、乳膏、凝胶剂、酒剂、酊剂、溶液剂和粉剂等,还有一些透皮吸收辅料(如亚砜类)、表面活性剂类和薄荷、桉叶等多种中药挥发油[3]。为进一步研究皮肤病的药物治疗,本研究中具体到每种皮肤病,分别从皮损表现、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年龄、皮损程度及部位和皮肤病类别等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并给出针对性的选药和治疗方案,以促进合理用药。

1 选药原则

1.1 按皮损表现

“湿用湿,干用干”是皮肤外用药的总原则,即渗出多者用洗剂、溶液收敛、干燥;渗出少、干燥者用乳膏、软膏湿润和安抚。根据皮损表现,总结出如下经验,供临床用药参考。

急性阶段:仅有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宜用粉剂、洗剂;如有带状疱疹,外用炉甘石洗剂;如有大量渗液或剧烈红肿,宜用水溶剂湿敷;急性皮炎湿疹类,外用3%硼酸溶液或中药溶液湿敷;烧烫伤渗出期,外用创愈液[4]湿敷。

亚急性阶段:糜烂、渗液较少,红肿较轻,有鳞屑、结痂者,宜用软膏、乳膏;亚急性、慢性皮炎湿疹,外用氧化锌软膏、湿疹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慢性阶段:丘疹,宜用糊剂、粉剂;皮损干燥、皲裂或单纯瘙痒无皮损,宜用乳膏、软膏;皮肤瘙痒症、乏脂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外用维E膏、5%水杨酸软膏;皮损肥厚、角化过度,用10%水杨酸软膏、维A酸乳膏、复方氟米松软膏等。

1.2 按自觉症状

中医临床应用中药煎汤时,以兑水湿敷、熏洗、药浴为主。

瘙痒:中医诊断为外感风湿热邪,常给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治疗,常用中药有防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苦参、黄柏、栀子、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等;血虚风燥,治疗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常用当归、熟地、黄精、防风、川芎、白芍等中药配方。

疼痛:表现寒重,常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中药选用桂枝、防风、羌活、独活、威灵仙、木瓜、伸筋草、干姜、花椒、艾叶等;热重,治则为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中药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马齿苋、丹参、赤芍、生地、栀子、紫草等;气滞血瘀,治则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选陈皮、青皮、乌药、延胡索、川楝子、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川芎、桃仁、红花等中药配方。

肿胀:宜祛湿消肿,常选土茯苓、泽泻、地肤子、苍术、佩兰、苦参、白鲜皮等中药配方。

麻木:治则为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常选黄芪、桂枝、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中药配方。

1.3 按年龄及皮损程度和部位

儿童皮肤薄嫩,老年人机体代谢减弱,对他们及在皮肤皱褶部位如头面、眼睑、耳廓、腋窝、乳房、手背、足背、阴囊、臀缝等部位给药时,常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刺激性小的药物[4];青壮年常皮肤较厚,皮肤肥厚部位如手掌、足跖、臀部、背部等,可外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或刺激性稍大的药物;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不用糖皮质激素,并且尽量选择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1.4 按皮肤病分类

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疱疹样湿疹(又称Kaposi水痘样疹)、水痘、带状疱疹都为病毒感染皮肤病,外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以收敛、干燥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疱疹期用阿昔洛韦乳膏、炉甘石洗剂,疱疹消退后痒痛皮肤敏感,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也属病毒性皮肤病,可外用角质剥脱类治疗药物5%水杨酸,合并使用0.1%维A酸乳膏、5-氟尿嘧啶软膏或注射液、祛疣合剂来治疗[5],皮损肥厚者用高浓度的10%水杨酸软膏;如为传染性软疣,炉甘石洗剂加聚肌胞注射液,软疣小体夹除后外用。

细菌性皮肤病:外用抗菌类药物治疗。如脓疱疮、毛囊炎、疖、痈,外用百多邦、夫西地酸乳膏;脓疱疮,可用排毒洗剂[6]湿敷;疖、痈、丹毒、蜂窝织炎等重度炎症,外用金黄膏[7]。

真菌性皮肤病:外用抗真菌类药物治疗。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头癣、甲真菌病均属真菌感染,可用派瑞松霜剂、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复方土荆皮凝胶治疗,渗出较多者予肤疾洗剂[8]湿敷,皮损干燥、脱屑、皲裂者涂抹5%水杨酸软膏,肥厚者用10%水杨酸软膏;如有花斑癣(俗称汗斑),外用派瑞松霜剂或硝酸咪康唑乳膏;如为皮肤念珠菌病,外用派瑞松霜剂或排毒洗剂。

虫致病性皮肤病:外用杀虫类药物。如感染疥疮,可外用硫磺软膏、肤疾洗剂,选取杀虫止痒类中药煎汤兑水熏洗。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以抗炎、止痒为主,外用药以糖皮质激素为多,根据年龄、皮损程度、部位等原则选用;也可根据皮损表现选择其他类型药物,渗出明显者用清洁类如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皮损干燥、鳞屑、角质层薄者用保护润肤类、角质促成类如湿疹膏、氧化锌软膏、3%水杨酸软膏、尿素维E乳膏,角质层较厚者用角质剥脱类如5% ~10%水杨酸软膏,有感染者适当外用抗菌类;或根据皮损程度选择中药煎汤兑水湿敷、熏洗、泡浴。

瘙痒性皮肤病:治疗以润肤、止痒为主,外用单乳膏、维E膏、樟脑膏。

荨麻疹:治疗以收敛、止痒为主,外用炉甘石洗剂[9],丘疹性荨麻疹可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副银屑病、玫瑰糠疹、苔藓类皮肤病,此时可选择外用卡泊三醇、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氟米松软膏、卤米松乳膏、水杨酸软膏、维E膏、复方硫磺软膏等;红皮病急性期以温和润肤、刺激性小的乳膏剂为主,单乳膏、维E膏少量薄层外用。

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以收敛、干燥及防治继发感染为主,疱壁未破者外用炉甘石洗剂,已破渗出较多者用创愈液,渗出少者可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湿疹膏。

皮肤附属器疾病:炎症明显者外用抗菌药,如痤疮患者可外用百多邦、夫西地酸乳膏,闭合性丘疹或有硬结者可选用维A酸乳膏、积雪苷霜软膏;如玫瑰痤疮镜检有螨虫者可用甲硝唑凝胶,无螨虫者同痤疮;若患者皮肤油性大,可外用利肤膏;如斑秃、雄激素性脱发,外用生发酊[10]。

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外用卤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消白酊[11];如黄褐斑外用维E霜、过氧化氢溶液。

角化性皮肤病:外用角质剥脱类,配合使用保湿润肤剂,如毛周角化症外用5%~10%水杨酸软膏、维A酸乳膏。

瘢痕疙瘩:外用积雪苷霜乳膏、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

2 中西药外治法实践

外治法,是运用药物和手术或配合一定的机械等直接作用于体表局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医学源流论》记载:“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疡科纲要》亦曰:“疮疡为病,发见于外,外治之药物,尤为重要,凡轻浅之症,专持外治,固可以收全功,而危险大疡,尤必赖外治得宜。”皮肤病属外科疾病,发生于皮肤表面,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外治法的使用就更加广泛,外用药物如选择得当,不但可减轻患者的自觉症状,还可使皮损迅速消退。现结合临床病例浅谈中西药的外治实践。

患者,女,37岁,以“颜面部潮红、脱屑10年余”为主诉就诊,刻下症见:颜面部潮红、脱屑,瘙痒、灼热、紧绷感明显,每遇春、秋季节交替时发作,遇热皮损加重,食纳及夜休可,小便正常,大便干,2~3 d 1次。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既往曾外用黄柏液、地奈德软膏等,具体用量不详。中医诊断为面赤(肺经风热证);西医诊断为季节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处理:(1)温凉水洁面,避免环境过热、饮食刺激、情绪激动,避免外用含有激素的药物、护肤品;(2)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 mg、每晚1次,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 mg、每日3次;(3)外用氧化锌软膏,少许薄层涂抹,每日2次;(4)内服中药方选消风散加减,外敷中药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为治则,具体用药:生地 30 g,菊花 30 g,马齿苋 30 g,地肤子 30 g,防风 30 g,3付,煎汤兑水置温凉,干净纱布浸湿敷面,感温热、稍干时再次浸湿敷面,每日1~2次,每次10~15 min。10 d后随访,颜面部皮肤无明显不适,告治愈。

猜你喜欢

洗剂水杨酸乳膏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配方筛选及工艺
HPLC法同时测定氯柳酊中氯霉素和水杨酸的含量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其对水杨酸的吸附性能
乔利·布朗与干洗剂
银芷肛肠熏洗剂对痔组织细胞因子VEGF、CD68及MMP9的影响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在耐多药结核病中抑菌效能的观察
衣物预洗剂的配方技术及发展趋势
对氯水杨酸的纯度测定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