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机制分析
2019-01-05汪蓉
汪蓉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凉山 615000)
艾滋病又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传播速度迅速的传染疾病。通常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进行传播,HIV病毒进入机体后,通过破坏机体免疫屏障T淋巴细胞,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免疫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紊乱,甚至普通风寒都能导致患者死亡。相关报道显示,无论年龄大小,HIV感染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针对AIDS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机制进行阐述。
1.循环功能异常与艾滋病
1.1 心力衰竭与艾滋病
HIV感染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临床治疗预后大多较差。目前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相关研究显示,AIDS患者心肌舒张、收缩功能出现异常危险因素包括:不同原因导致的心肌炎、毒性药物、心脏纤维化等。同时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获取不足、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异常都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异常,所以认为是多种危险因素导致心功能不全。HIV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可发生异常,同时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最为常见,高达55%。病情严重者会引发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积液等,经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心室早期充盈峰呈下降趋势,晚期充盈峰呈上升趋势,随着上升或下降时间的延长,患者会出现左心室向心性肥厚。但是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发生率较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发生率低,排除以上危险因素外,患者体内营养元素摄入不足也是引发心脏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如果HIV病毒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心功能不全的程度会逐渐加重。
1.2 心率失常与艾滋病
临床上多见AIDS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发展程度越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损害越严重,部分AIDS患者伴有Kaopsi肿瘤并心血管疾病症状,且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心电图也大多出现异常,多伴有T波、ST段非特异性改变。相关研究发现,大部分HIV感染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QT期间延长等为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有研究发现。AIDS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患者体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越明显,临床推测可能有心肌细胞发生炎症有关。
2.艾滋病与心脏、心包、动脉疾病
2.1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病是由于心肌的病变,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了障碍而引起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类型较多,临床中较多见的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扩张型心肌病。大量临床知识表明感染病毒、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极易引发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认为继发性扩张型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酗酒、HIV病毒感染、及服药抗癌药物对心脏的毒副作用。而AIDS患者普遍都存在这些危险因素,所以艾滋病患者并发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为主要为HIV病毒对心肌细胞产生的损坏,长期服用抗HIV病毒药物会使心脏功能造成损伤。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较右心室扩张明显,且左心室重量较右心室重量增加明显。
2.2 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如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HIV病毒感染伴随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同时如何攻克疾病也成为医护人员日渐重视的话题。临床认为心肌病的发病因素并不是HIV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导致的,是因为免疫系统遭到HIV病毒破坏,导致其他病毒侵袭人体引发心肌炎。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浸润细胞程度不断减轻,加重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同时心脏起搏和传导受到损坏,引发心率失常。HIV感染患者心肌病产生的临床特征并不一致,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者无临床症状,大多被其他病毒感染症状覆盖,少部分患者以心脏病理特征为主,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休克等,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极易引发患者死亡,并且临床预后差。诊断心肌炎的关键因素是心肌活检术和心肌成像,所以及时检查发现引发心肌病的毒性物质对提升预后水平及其重要。
2.3 心包疾病
HIV感染患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为心包疾病,但是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者无临床症状,且很容易被其他感染性疾病症状所覆盖。大部分患者产生心包疾病均无明显特异性,少部分患者会并发结核、淋巴瘤等,淋巴计数的大量减少与心包积液的产生密切相关。
2.4 心脏肿瘤
心脏比较少见的疾病为心脏肿瘤,随着AIDS患者和HIV感染患者数量的增加,心脏肿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心脏及心包膜壁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HAART,即鸡尾酒疗法,在临床应用后,心脏肿瘤的发病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AIDS患者中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极高,早期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心脏损害会因为疾病程度的加重产生首发症状。在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应用把心脏肿瘤的纳入其诊断范围。可通过核磁共振成像鉴定肿瘤组织成分,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3.结语
HIV感染人体后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各种病菌进入人体,累及各个器官,产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导致心血管疾病。所以要及时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检查,及时对病变部位进行干预和治疗,对致病危险因素及时进行筛查,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