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H吻合术联合外剥内扎治疗环状混合痔56例的临床体会
2019-01-05高洁
高洁
(湖北省石首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 石首 434400)
1998年,意大利外科医生Longo根据Thomson的“肛垫下移学说”[1]理论,首先报道应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环状脱垂内痔及混合痔,由于其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迅速在国内推广应用[2],但由于环状混合痔伴有外痔,很少采用PPH吻合治疗环状混合痔。我院采用PPH联合外痔剥离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患者满意率高、住院时间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6例患者根据2002年9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学组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进行诊断,依据病史、临床体检和肛门镜检确诊[3]。
男患者30例,女患者26例,年龄在21~71岁之间,平均病程5.1年。其中56例患者均有排便时痔块突出可以自行还纳或者脱出后用手还纳。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肠道准备,麻醉利用硬膜外,取左侧折刀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充分扩肛,肛内置入扩肛器,取出导入器,固定透明肛镜,于齿状线上约2cm做荷包缝合,荷包缝针点自出针点原位进针,荷包缝线深达黏膜下层并保持在同一水平。旋开圆形吻合器至最大位置,将吻合器抵钉座导入并置荷包线以上,收紧荷包线并打结,带线器自吻合器侧孔拉出做牵引。适度牵拉荷包线并旋紧吻合器,将圆形吻合器送入肛门直至4cm刻度处。击发吻合器,静待35秒,松开手柄,将吻合器旋开至1/2~3/4圈后缓慢退出。检查见吻合口有无渗血,有渗血处以2-0可吸收线跨吻合口缝扎止血。拆除肛镜,肛内置痔疮栓及引流管。根据外痔的部位、大小,在外痔顶部自肛缘外外痔隆起基底部取梭形切口切开皮肤,游离切口下及两侧痔核组织至齿状线上约0.5cm处于底部钳夹,钳下双重结扎,离端标本保留残端约0.5cm。同法处理余下外痔痔核组织,并使各结扎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各切口间保留正常皮肤黏膜。修剪多余皮肤时伤口皮缘规整,间断缝合伤口1-2针,手术结束。
2.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一次性完成,时间平均25分钟。住院天数平均5天。术后肛门疼痛12例,占21.42%。术后肛门里急后重感45例,占69.23%,术后肛门水肿6例,占10.7%,以上并发症经抗炎、中药熏蒸及红外线理疗后一周内均缓解,术后尿潴留7例经导尿缓解,占12.5%,术后无一例直肠穿孔、大出血、感染、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术后随访一年半,全部病例无肛门狭窄的严重并发症。
3.讨论
目前对痔的发病机制主要有静脉曲张学说及肛垫下移学说。静脉曲张学认为:静脉丛是形成痔的主要结构,痔的形成与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血栓形成有必然的联系,肛垫下移学说是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的概念,这是对痔病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基于此理论产生的痔粘膜环切(PPH术)。PPH术是环形切除直肠下端肠壁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并在切除同时进行吻合,使脱垂的肛垫上提,恢复肛垫的正常解剖位置,起“悬吊”作用,同时切断供应痔核的动脉血液分支,起“断流”作用,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但由于对痔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再加上纯PPH术的最佳适应证为环状脱垂Ⅲ、Ⅳ度内痔和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导致临床上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棘手性,如果仅对环状混合痔采用PPH术则术后肛门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赘性外痔,同时易导致外痔复发。从而导致肛周瘙痒、肛门漏液、漏气,降低了患者的满意率,所以PPH并不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最佳治疗方式,而临床上一般也很少用PPH治疗环状混合痔,而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但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所以我院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时在PPH吻合术的基础上辅以外剥内扎的手术方式,对内痔部分行PPH吻合术后,对外痔进行剥离曲张的静脉丛。结果提示PPH联合外痔切剥术可降低PPH术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PPH术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综上所述,PPH联合外痔剥离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