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艺疗法引领国民健康新潮流

2019-01-05朱焕焕本刊编辑

蔬菜 2019年9期
关键词:园艺疗法蔬菜

文/朱焕焕 本刊编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银发市场”“老龄化社会”正在悄然兴起。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亚健康人群也在渐渐扩大,且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园艺疗法的诞生适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迎合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及健康的需求。园艺治疗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的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起到一定的调节改善作用,已成为人体健康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园艺疗法的推广及实施在现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园艺疗法涉及内容广泛,如医学、园艺学、植物学、景观设计等,也是园艺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目前,园艺疗法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现将园艺疗法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园艺疗法的身世之谜

人类依靠植物而存活,不仅来自于植物提供的食物,还有植物所创造的和谐的自然环境。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之间,人们依然有回归自然的情感,希望拥抱自然,从自然中获取平静,使心灵受到慰藉。都市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园艺业”的发展,园艺逐渐影响人们的心理、认知、思想、情感等,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起到了一定的主导作用[1]。利用与绿色植物相关的农业操作、园艺操作进行人类身心疾病治疗与康复活动的历史悠久,这种活动即是原始的园艺疗法。各个国家,对其说法不同,如美国和韩国称其为“园艺治疗”,日本称为“园艺疗法”,中国台湾称为“园艺福祉”,但本质意义是一样的。

究竟何为园艺疗法?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是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对于园艺疗法的定义[2],即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

园艺疗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埃及均有通过户外散步,对特殊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现象。中国有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自然环境来陶冶情操、洗涤心灵;古埃及也有医师鼓励患者在庭院中散步,进而改善身心状况的记载。人们渐渐对植物对人体的特殊治疗效果产生兴趣。

国外园艺疗法的成长历程

国外园艺疗法的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 园艺疗法逐渐被认可和接受

在国外,利用园艺景观改善人类的身体状况有较长的历史。据记载,二战期间,美国在退伍军人医院,在治疗康复计划中使用了一些园艺手段,自此渐渐意识到一种新的辅助疗法。在1699年,在《英国庭院》中看到,学者建议国人:“将剩余的时间花在园艺、挖掘、设置或除草中,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能够保健”。此后,开始对园艺疗法展开了探索,在此探索阶段中,于18世纪初Goreqadi博士(苏格兰)首先通过园艺栽培的手段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开启了园艺疗法的先河,也为园艺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8世纪80年代,精神病学者杰明等都致力于利用自然的力量进行治疗,公开宣布挖掘土壤、植物栽培等园艺活动对精神病患者和智障儿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0世纪初,英国园艺疗法普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患者的接受。

◎ 园艺疗法开始形成学科体系

自美国将伤员康复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给园艺疗法带来了新的启示,大学渐渐地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园艺疗法培训课,园艺疗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美国有些医院开始植物、园艺与自然的综合研究,将园艺活动整合为病人每日活动的一部分。20世纪40年代,一些大学职能治疗的课程中开始出现园艺学的影子,路得·莫希尔首次使用Horticulture therapy这个词,随后美国哈弗大学植物园、马萨诸塞州森林植物园等各大植物园开始彼此效仿提供园艺疗法服务。1956年,美国开始将温室中的园艺课程纳入复健医学中,进一步拓展园艺治疗,使园艺治疗师与医生、心理学家一起合作[3]。英国开始探索园艺活动对于残障人士的治疗效果。园艺疗法逐渐得到北欧各国和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认可和重视。随着园艺与治疗结合的案例越来越广泛,1960年第一本园艺治疗书出版。

◎ 园艺疗法研究热潮开启

在国外,随着人们对于园艺疗法认知的加深,其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园艺疗法进入快速成长期。1971年,美国安萨斯州立大学开设了园艺疗法大学课程[4]。1972年,美国menninger基金会下属的治疗部和肯萨斯州立大学园艺系合作,首次推出了园艺疗法专业课程设置。随之,美国园艺治疗协会(AHTA)便诞生了。1978年,英国成立了英国园艺疗法协会;1995年,日本创设了园艺疗法研修会及园艺疗法研究会[3]。园艺活动的康复治疗作用为患者带来了无限生机,园艺疗法也渐渐成为一些疾病治疗的方式之一。至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于园艺疗法相关研究最为活跃,多次举行园艺疗法报告、学术会议等,其残疾人疗养院开始进行园艺疗法治疗的占60%以上。1997年,日本开始建立园艺疗法庭院,并开展相关的园艺活动,相继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园艺疗法大会。自此,园艺疗法的研究热潮开始高涨。

我国园艺疗法的成长历程

自园艺疗法概念引入中国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有体系”的发展历程[5]。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于园艺疗法只是停留在科普性介绍的层面,至2000年 ,李树华在《中国园林》上发表《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一文,首次系统地介绍了园艺疗法,总结了英美两国园艺疗法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园艺疗法发展的初步思路,自此园艺疗法开始作为一门科学在园林、医疗等领域被展开研究,并有了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2001年,班瑞益研究证明了从事园艺种植栽培活动能使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改善,说明园艺疗法对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之后,我国也展开了植物观赏、植物气味对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2006年,李树华等就园艺操作活动对老人身心健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80%的老人心情转好,说明园艺操作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康宁等证明进行植物观赏活动对人体的身心放松有积极作用。中国台湾园艺疗法的领军人物之一郭毓仁在《治疗景观与园艺疗法》中介绍了如何将植物的颜色及气味用于景观园艺治疗。在儿童教育上,李永真发现通过引导儿童种植、管理植物,儿童的性格得以改善,说明园艺疗法对于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对园艺疗法的研究广泛性及成果紧随美国、韩国、日本之后。中国园艺疗法研究对象从普遍人群细分为老人、障碍患者、压力人群等专类人群,环境对象由一般绿地发展为养老机构、工作环境等专类环境,研究领域涉及景观、教育、医护、设计等,园艺活动涉及艺术与工艺、团体活动、户外郊游、室内外栽植等。研究方法以对照试验、问卷调查、访谈、观察、量表等为主。

蔬菜种植与园艺疗法的不解之缘

在园艺疗法的应用上,以李树和等研究成果最为突出。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植物之一,对人们的营养健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有些蔬菜具有药食同源的功效;另外,蔬菜生长周期短,可以小面积种植,并能使人体验种植的乐趣;因此,蔬菜与人类健康、蔬菜与园艺疗法都有着不解之缘。蔬菜种植与园艺疗法又有着一定的区别,蔬菜种植是以追求产量和质量为目的,且工作环境各异;而园艺疗法是以人为对象,是自发的园艺操作,目的是通过蔬菜种植使人心情放松,享受园艺的快乐,且活动环境较为舒适。蔬菜渐渐成为园艺疗法的良好媒介,人们开始利用蔬菜进行一系列的园艺活动,如用种子、果实等制作图画,用各类蔬菜制作精美造型,制作蔬菜加工品,从事蔬菜栽培等,不仅可以培养动手的能力,强化运动技能,还能激发创造力,消除不安心理和焦躁情绪,培养耐心和树立自信心等[1]。

利用蔬菜及其种子、果实制作造型或图案的园艺疗法

对于适合进行室内活动的特殊儿童和老年人,引导其利用种子的不同颜色、不同类型、不同形状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精美图案,在这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兴趣,同时提高了其创造思维,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利用蔬菜种子外,蔬菜体也可用来制作各种具有特别含义的造型或图案,其不仅可以作为园艺疗法的重要手段,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同时,蔬菜造型的制作有利于激发人的创新思维、开发智力、延缓衰老、平静心绪等。但在蔬菜品类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要求,最好选择贮藏期长、不易损害、汁液少、色彩多样的品种,以延长其观赏期,同时对树立自信心有重要的作用。

体验蔬菜种植过程的园艺疗法

蔬菜种植对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一是帮助身体运动,增强协调性;刺激感觉,增强平衡感。二是使注意力集中,积累智慧及经验,提高理解力。三是感知生命的律动、体验季节的变化、生长周期的变化等。四是适度的疲劳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心脏机能,有效利用时间,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园艺疗法的蔬菜种植活动分为室内和室外2种。其主要应用的蔬菜种类包括周期短的速生蔬菜,如小油菜、青蒜、芽苗菜、芥菜、青江菜、油麦菜等;收获期长的蔬菜,如番茄、辣椒、韭菜、芫荽、葱等;节省空间的蔬菜,如胡萝卜、萝卜、莴苣、葱、姜、芫荽等;易于栽种的蔬菜,如苦瓜、胡萝卜、姜、葱、生菜、小白菜;不易长虫的蔬菜,如葱、韭菜、番薯叶、芦荟等。种植实践主要包括播种、育苗、定植、嫁接、中耕、除草、浇水、施肥等[6]。种植时要考虑不同人群适合不同的种植内容,一般要量力而行,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不要过力,以达到较好的疗愈效果。

利用芳香蔬菜的园艺疗法

宫崎研究表明,通过嗅觉可以达到园艺疗法的效果。芳香蔬菜主要有芹菜、芫荽、韭菜、大葱、洋葱、胡萝卜、茴香等,如芹菜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化合物,散发出的香气具有镇静安神、降压凉血的作用;芫荽中含有甘露醇、黄酮类、芳樟醇等芳香类物质,具有辛温健胃、祛风解毒等功效,且有内通心脾、外达四肢的作用。利用芳香类蔬菜进行园艺疗法一般要种植一定的面积,使其达到一定的疗愈效果,进行疗愈时也可体验种植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利用芳香类蔬菜进行手工创作,通过散发的香气达到疗愈的效果。

国外园艺疗法对中国的启示

目前,国外对于园艺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当然也不局限于此。一是通过五感作用促进身心健康。观赏植物对人的心理、生理、情绪、压力缓解、耐力培养等具有较大的影响,加柯勒认为颜色对人们感知周围的事物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日本在植物和绿地视觉特性对人的心理评价方面研究较为深入。通过听大自然的声音、嗅到自然的芳香,患者的情绪、血压等得到较好的控制。二是园艺操作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山根等研究了盆栽制作等园艺活动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且每日活动的长短与老年人活力及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萨诺等对49~90岁的失语症患者进行园艺疗法,发现在温室中进行园艺活动操作的患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且满足感显著增加;另外,园艺活动也有增加身体机能与生理机能的效果,此成效已得到塔勒尔等学者的验证。三是联想景物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宫崎通过让试验者想象森林、花田、繁杂的交叉路口等场所,并表现出愤怒、抑郁、紧张和积极的情绪,然后进行心算,结果发现想象森林、花田的试验者脉搏数减少了,平静了许多,说明想象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迄今,对于园艺疗法的研究成果较多的前3位是美国、韩国、日本。美国园艺疗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园艺疗法理论、特定人群园艺疗法方案与功效、园艺疗法配套景观设计等。韩国园艺疗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园艺疗法理论、园艺疗法功效探究、园艺疗法过程及实践、园艺疗法评估与教育等,其中园艺疗法的功效研究是主体。日本园艺疗法研究内容主要关注老年人、青少年儿童、精神障碍患者、老年痴呆症患者等人群,具体包括针对特定人群的园艺疗法方案与功效、园艺疗法对脑功能的影响、用于园艺疗法的人体工学设计、园艺疗法评估系统等[5]。

注重园艺疗法学科体系建设

在园艺疗法理论学科研究方面,美国、欧洲、日本及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及培训机构的园艺疗法课程设置、学科体系、实践方式和研究方法都比较成熟,而中国园艺疗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综合比较国外的学科体系建设发现:其一,园艺疗法学科由园艺学、心理学与医学以及园艺治疗学3大版块构成。其二,要注重相关学科的交叉应用,如人文科学与医学,开发多种改善人类健康的治疗方法,如笑声疗法、艺术疗法、管理疗法、音乐疗法。其三,丰富园艺疗法教学方式,开启线上线下双模式教学,同时组织相关培训机构开展园艺疗法技能培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园艺疗法实践场所多元化,对象广泛化

根据园艺疗法施用对象的不同,园艺疗法的场所大体可分为机构环境和自然环境,前者包括医院、精神病院、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少管所、监狱等进行辅助治疗或职业训练的特定场所,目标人群针对性强;后者主要是公园或植物园中的园艺疗法园以及城郊开展疗法活动的农场等,服务对象较为多元[7]。在园艺疗法实践方面,走在前列的是美国、加拿大和日本。

◎ 美国的迈阿密退伍军人医疗中心

迈阿密退伍军人医疗中心将园艺疗法贯穿临床,应用到户外娱乐,并建立了多个疗养花园,对身心障碍的退伍军人进行园艺疗法。这些花园包括含抬升植床的蔬菜园、种植乡土植物的庭荫花园、举行活动的遮阴棚以及专为失智症患者设计的感官花园等。实践证明,花园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且园艺疗愈效果显著。

我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不仅为特殊人群建立园艺疗法场所,也要为普通适宜的人群设立景观场所,要有从室内拓展到室外的更多的娱乐活动。

◎ 加拿大的天意农场:治疗性社区

农场确立“人善待自然,自然回馈给人身心健康”的建设宗旨。设置1.2 hm2的蔬菜园、0.5 hm2的果园、280 m2生产商品花卉的温室、17 hm2的玉米地,此外还包括提供社区园艺的90多个认领花园。来自哥维根谷患有身心障碍的人士可在此进行一系列的园艺和农业活动,从计划、播种、移植、锄草、收获,直至产品加工、对外售卖,从而对身体、心理、精神、社会全方位的康复产生促进作用。农场中还有一个为阿兹海默症老人服务的疗法花园,特别设计的环境要素包括可供凝视的自然景物、8 字形的散步路径以及抬升花床等。除了给予疗法,农场还提供园艺疗法师的教育与培训,并颁发获得加拿大园艺疗法协会认证的资格证书[7]。天意农场通过各种手段,给特殊及普通人群提供更多的娱乐体验,不断拓展园艺疗法的概念。

天意农场的丰富多元化的举措,让人们认识到园艺疗法实践场所不应只是一个实体环境,合理安排丰富的园艺活动及其他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艺术项目是保障园艺疗法疗愈效果的必要条件。

园艺疗法对象的包容性要广泛,施用对象项目活动不只局限于园艺课程与操作,接触探索自然、生态环保教育、艺术氛围熏陶、地域文化发掘等都是与园艺疗法密切相关的主题。结合场地特征充分开发自然的潜力,才能更好地达到身心保健的效果,并有利于场地的深度旅游和持续运转。

◎ 日本西野医院

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对于弱势群体与园艺疗法的研究较为深入且细微。西野医院并未单独设立园艺疗法花园,而是将所处的优美山地环境、附近农地以及建筑内部都作为开展园艺疗法的场所,因此建筑的选址、设计都十分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并充分考虑良好的观景视线。园艺疗法的服务对象基本是常住与日间照护的老年人,除了播种、扦插、采收、盆栽组合、茶艺、制作点心等与植物密切相关的活动,医院还安排了诸如彩绘、串珠、布艺、书法、压花明信片等一系列艺术类活动,使其心情愉悦并激发脑部活动[8]。

日本西野医院对老年人园艺疗法细致入微的研究,让人们认识到园艺疗法的实践场所要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减少人工创造环境,并合理安排多样的、适宜的园艺活动。

园艺疗法要注重地域特色

国外园艺疗法发展较为成熟,且更多结合当地自然景观或医疗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特色的园艺治疗手段。中华五千年之灿烂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就有包括与园艺疗法相关的园艺文化与技术、中医中药理论与临床经验,还有一些独特的健身方法,这些为中国园艺疗法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独特的智慧结晶是国外没有的,我国园艺疗法不可盲目照搬国外的做法,应结合我国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人文风俗、社会福祉、医疗制度等,因地制宜地发展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的未来

园艺疗法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因其独特的疗效、对象的广泛性、无副作用等优势,正成为医学界、园艺界、景观设计等领域的新宠。园艺疗法来源于生活,最终运用于生活,只有在实践中才会渐渐成长。要综合利用医院、植物园、疗养院等场所开展园艺治疗,同时要注重开发设计专用型园艺疗养院,极大地促进园艺疗法的推广。另外,利用原生态的景观或原有的资源开展园艺疗法,因地制宜地发展园艺疗法。目前,“园艺疗法+休闲农业”“园艺疗法+医疗机构”等将成为园艺疗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园艺疗法有望引领国民健康新潮流。

园艺疗法+休闲农业

从国家大力倡导美丽乡村建设到打造特色小镇,再到如今的乡村振兴,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歇。在此契机下,休闲农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园艺疗法在我国逐渐被认可,依托于园艺疗法的休闲农业模式悄然兴起,这为病患或亚健康等人群提供接近自然的机会,并通过园艺操作舒缓心情、放松精神,使病情得以好转。“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具有提高参与性、节约土地资源和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的优点,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例如,浙江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立足社会对健康的需求,以健康促进娱乐休闲,基于园艺疗法合理布局、选择性配置植物种类,并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应用其中,建设以健康为主题的高品位休闲观光基地,对患者及亚健康人群具有重大意义。这仅仅是“园艺疗法+休闲农业”模式探索的开端,其建设还在进一步完善中。

园艺疗法+医疗机构

在园艺疗法与医疗机构的结合模式方面,我国也初步涉足,尚处于起步阶段。例如,北京博爱医院以种植蔬菜、水果和花卉的方式开展园艺治疗,虽未达到设计支持性景观及设施来帮助患者康复的层面,但未来建设将会越来越全面。另外,有些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市民提供假日休闲种植蔬菜的场所,在一定意义上已具有园艺疗法的条件,虽然理念与配套设施建设均未达到运用自然来进行康复治疗的层面,但这对于社区服务尤其是老年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园艺疗法蔬菜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奇怪的蔬菜
园艺奇葩
蔬菜
园艺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蔬菜也“疯狂”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