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
2019-01-05翟克成
翟克成
(淄博市张店区湖田卫生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在对乙肝病毒性肝炎进行预防的过程中,需要对这种病毒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当前的病毒发作现状,制定一个完善的预防措施,需要选取健康人群和感染病毒的人群进行对比试验,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制定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试验过程的可靠性,并且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为这种病毒的传播性比较强,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病毒的传染进行控制,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并且通过这些实验来降低病症的感染率[1]。
1.我国乙肝病毒性肝炎预防现状
当前我国在进行乙肝病毒性肝炎预防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这种病毒传播性非常强,传播的范围也非常广,在进行预防的过程中,无法对各种传播途径进行控制,而且这种病的发病比较慢,难以对病毒携带者进行综合控制,所以在进行预防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困难[2]。
2.乙肝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
2.1 资料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区域的人口资料进行调查,并且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资料库,主要是采用表述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3]。
2.2 预防控制法
2.2.1 疫苗接种 当前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预防措施就是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卫生部已经将疫苗纳入了免疫管理体系,并且对所有的新生儿进行疫苗的接种,以前这种疫苗和接种的费用需要由家长进行支付,当前在进行新生儿接种的过程中,疫苗以及接种的费用已经进行了免除。这种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是年龄比较小的幼儿和高危人群[4]。
2.2.2 接种程序 一般来说疫苗的接种需要进行三次,接种的时间一般在16个月以内,在接种过程中需要保证间隔时间的准确性,而且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需要进行接种,一般是在上臂进行接种[5]。
2.2.3 接种禁忌及反应 如果接种人群出现发热或者是存在急性和慢性疾病,就不能进行接种,而且对疫苗存在过敏现象的人群也不能进行接种。在接种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就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2.2.4 接种效果评价 在进行疫苗接种之后,还需要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并且通过评价结果来完善预防措施。一般来说很多儿童在接种疫苗之后都会产生抗体。在接种的过程中,不能与免疫蛋白同时使用,而且在接种的过程中需要阻断母婴的传播途径,才能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2.2.5 接种前后 在接种之前需要对疫苗进行筛查,并且对疫苗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价,而且需要对幼儿进行检测,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性。在接种之后依然需要对接种人群进行检测,并且对接种人群是否产生抗体进行检测,确保接种人群能够受到保护。
2.2.6 加强免疫 在进行接种之后需要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才能加强免疫效果,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免疫监测或者加强免疫,但是对于一些高危人群需要通过检测,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免疫效果,才能保证疫苗接种的可靠性。
2.2.7 接种暴露预防 一旦人群接触到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或者是体液,应该对其血清进行检测,并且对其是否感染病毒进行检测,在检查之后,感染人群需要在三个月或者是六个月之内进行复查,通过被动免疫来增强效果。如果感染人群已经接种过疫苗,可以不进行特殊的处理,但是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就需要对其进行疫苗的注射,并且提高免疫效果。
2.2.8 切断传播途径 所有的医疗服务机构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病毒的传播,并且对相关的器具进行管理,需要做好器具的消毒工作,医疗服务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感染管理标准进行器具的处理。在进行医治的过程中,医疗服务人员应该佩戴手套,严禁出现病毒的传播,而且病毒携带者在进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病毒的严重性,还需要做好自身的管理,才能切断传播途径。
2.2.9 加强传播者管理 医疗服务人员在诊断出这种病毒的携带患者时,应该对于患者的家人进行检测,并且对患者平时接触的人群进行相关的检测,需要对患者的感染程度进行确定,并且对检测过程中的医疗器具进行处理。一般来说携带病毒的患者不能从事特殊的职业,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回访的形式,对病毒携带者进行管理,才能防止病毒的大规模传播。
2.2.10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国家需要对医疗服务人员进行管理,通过规范医疗服务人员的日常行为来切断感染源,并且提高当前的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对这些病毒进行更好的预防。
3.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当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且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发病的时间也比较慢,所以传播性比较强。在进行预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疫苗来对肝炎进行控制,并且对预防措施进行推广。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措施,而且这些预防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当前制定的预防措施并不完善,需要据实际预防效果,结合国内外的先进预防经验,对预防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才能降低这种病毒的传染性,对这种病症进行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