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
2019-01-05胡高波唐谦姜莉苑
胡高波 唐谦 姜莉苑
(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2浙江省药品化妆品审评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0)
覆盆子是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不仅可食用,还可药用,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十分悠久的历史。覆盆子可实现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目昏眼花、遗精滑精及阳痿早泄等病症。作为肾宝合剂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药味,且为方中单味药材成本最高的药材,覆盆子现标准收录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39页[1]。近年来,众多研究人员对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展开了广泛研究。为了推进对覆盆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高对覆盆子治病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认识,本文将对近些年覆盆子的化学成本与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展开综述。
1.覆盆子开发利用现状
覆盆子是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其产品多样丰富,在诸多行业领域得到推广,诸如医药、饮料、食品等。然而我国对于覆盆子开发利用依旧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开展开发研究。近年来,我国不论是覆盆子种植面积规模还是产量规模均不断在扩大,然而大多数产品依旧停留在粗加工阶段,其开发利用率及深度依旧较为不足,由此使得产品附加值及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对该产业发展造成极大束缚。除此之外,覆盆子生命力顽强,易于种植,味道甜美,经济效益高,可为我国食品、保健品等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市场竞争优势的原料。所以,覆盆子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2.覆盆子中的化学成分
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对覆盆子的化学成分展开了大量研究,结合一系列文献报道,覆盆子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黄酮、萜类、甾体、挥发油、无机元素等。
2.1 黄酮类化合物
从覆盆子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有椴树苷、结合型的黄酮苷、游离的黄酮苷元、山奈酚、金丝桃苷、槲皮素、槲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以椴树苷为例,该种黄酮类化合物在蔷薇科植物中尤为多见,众多研究表明其具有可靠的抗氧化活性[2]。
2.2 二萜类化合物
悬钩子属植物中含有的二萜类化合物偏少,有研究指出,含有二萜类化合物的植物包括有悬钩子叶子、蔷薇科果实等。覆盆子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包括有贝壳杉烷型、半日花烷型两个种类[3]。有研究人员从覆盆子中采集到5个半日花烷型二萜苷,分别为 goshonosidies-F1,F2,F3,F4,F5[4]。
2.3 三萜类化合物
悬钩子属植物中含有一系列三萜类化合物,这也是该属植物的主要成分。覆盆子中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包括有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还含有少部分的羽扇豆烷型。该部分三萜类化合物主要以结合形态存在,同时糖苷键主要在28位。国外研究人员对悬钩子属39种植物叶子展开了研究,并指出在本属植物中表现出分类学意义的为19α-羟基乌苏酸28-β-D-葡萄糖酯苷型三萜[5]。覆盆子中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熊果酸、覆盆子酸、委陵菜酸等化合物,其中,熊果酸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凭借其无毒特征,因而在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推广。
2.4 酚酸类化合物
覆盆子中含有大量的酚酸类化合物,鞣华酸、对羟基苯甲酸则是该部分化合物在本植物中较为多见的化合物。另外,在覆盆子中发现还含有香草酸、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醛、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等酚酸类化合物。这些酚酸类化合物中,鞣华酸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对羟基苯甲酸可起到阻止相关赤潮微藻生长的作用。
2.5 甾醇类化合物
覆盆子中存在着一定的胡萝卜苷、β-谷甾醇等甾醇类化合物,而其他种类甾醇类化合物则较为少见。胡萝卜苷、β-谷甾醇等植物固醇结构与胆固醇结构相近似,可有效缩减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
2.6 活性多糖
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天然大分子。活性多糖可实现一系列生物活性,诸如抗氧、抗衰老、抗肿瘤、提高免疫、调节血糖血脂等功能。相关研究指出,覆盆子多糖可实现有效的抗氧化功能,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并可有效刺激小鼠机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5]。
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各种来源的覆盆子中的化学成分展开了大量研究,研究得出,来源不同的覆盆子中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覆盆子最鲜明的功能性化学成分为萜类物质,这些成分可实现抗炎、抗肿瘤等一系列药理作用。同时,覆盆子来源多样丰富,且不利于鉴别,由此使得常常会出现同名异物的情况,进一步对所报道的物质成分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因而,对《中国药典》中收录的覆盆子化学成分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是尤为必要的,通过理清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可为功能性食品生产、用药安全性等提供有力依据[7]。
3.覆盆子的药理作用
3.1 抗炎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人类机体正常生理及病理运行中可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与机体正常皮肤功能密切相关,诸如会参与皮肤发育、皮肤愈合及皮肤炎症反应等。肿瘤坏死因子会诱导形成基质金属蛋白酶,而覆盆子可有效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动,可有效阻止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形成的白细胞介素-8的释放,因而可有效作用于治疗皮肤细胞的炎症反应[8]。
3.2 抗肿瘤作用
对覆盆子提取物予以干燥处理,并采用肿瘤细胞培养液进行溶解,以获取各种浓度的覆盆子浆。相关研究人员利用MTT比色法、形态学就覆盆子浆对人原发性肝癌增殖的抑制作用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得出,不同浓度的覆盆子浆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的增殖均可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表现出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密切联系。另外,覆盆子提取物对基质金属蛋白酶也可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这一抑制作用与覆盆子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其半抑制浓度为0.036μg/mL,提示覆盆子中可能存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先导化合物[9]。
3.3 温肾助阳作用
中医指出,肾乃先天之本,生命之根。长期以来,中医学对肾的相关理论展开了大量研究,并收获长足的发展。作为中医中时常被人们所提及的一个词汇,肾虚可划分为阴虚、阳虚。其中,肾阳虚主要表现为:畏寒、腰膝酸痛寒冷,精神萎靡,男子性功能障碍甚至会出现阳痿,女子无法怀孕,有时会出现水肿。经研究得出,覆盆子中含有大量氨基酸,而其中不乏是人体所必需的。相关研究人员选取大鼠肾虚证动物模型就覆盆子对阴茎勃起潜伏期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构发现覆盆子可显著提高动物模型阴茎对外部刺激的兴奋性,提高动物模型的抗疲劳、耐寒能力,且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增多,提示覆盆子可发挥一定的温肾助阳作用,与传统中医功效相符[10]。
3.4 抗衰老及益智作用
中医指出,老年性痴呆属“呆病”范畴,病灶发生于脑部,与心肝肾脾等机体脏器有着紧密关联。辩证主要为本虚标实。本虚者脏气内虚、功能失调;标实者饮食不节、劳力过度、七情内伤等原因,致使形成神明失用、痰浊血瘀等致病因素。通过采用化瘀、涤痰、补肾填精等中药方剂,可实现活血化瘀、涤痰开窍、补肾填精等功效。相关研究人员选取小鼠D-半乳糖衰老模型就覆盆子对脑单胺氧化酶B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得出,覆盆子可明显缩减小鼠脑单胺氧化酶B活性,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发挥抗衰老作用。覆盆子还是古方“五子衍宗方”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可有效改善因为Aβ25-55所诱导的认知障碍,机体内抑制乙酰胆碱的活性,提高乙酰胆碱的含量,机体外有效激发细胞活性,激发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抑制丙二醛、乳酸脱氢酶释放,另外,该方还可有效降低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由此提示,该方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可发挥潜在的保护作用[11]。
3.5 抗氧化作用
覆盆子糖蛋白粗提取物可有效激发小鼠机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可实现一定的还原功能,并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发挥有效的抗氧化作用[12]。覆盆子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也可发挥有效的清除作用,其对应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3.4μg/mL、4.0μg/mL、17.9μg/mL。覆盆子提取物还可保护大鼠原代肝细胞对鼠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急,对细胞活性予以有效抑制。
3.6 其他药理作用
赵剑波[13]研究指出,含有覆盆子的固真方有助于限制大鼠胸腺细胞由胞浆向核的转位活化能力,进一步缓解弱糖皮质激素对胸腺的抑制影响,提升机体胸腺依赖性免疫力。覆盆子的70%乙醇提取物在机体内外试验中可发挥有效的抗血栓作用,分离出的槲皮素、山奈酚、椴树苷可有效放缓血液中血浆复钙时间[14]。覆盆子中的覆盆子素A、覆盆子素B可阻止破骨细胞活性及骨吸收,槲皮素、山奈酚则可激发成骨细胞活性,进一步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不断开展,及对覆盆子药理作用的不断探索,已经证实覆盆子可为人们生活带来诸多改善,并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不断钻研研究,提高对覆盆子开发利用现状及覆盆子中化学成分的有效认识,切实推进覆盆子在不同行业领域的有效应用,进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