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2019-01-05陈威龙

医药前沿 2019年22期
关键词:危型预防性宫颈癌

陈威龙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5200)

宫颈癌为常见女性肿瘤疾病,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宫颈癌为全球妇女第四大常见的癌症,且患病率成上升趋势,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与宫颈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

1.宫颈癌危险因素

宫颈癌的发生所需时间通常较长。在癌前病变期对患者实施一定的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对宫颈癌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阻断,可有效逆转患者病情,使宫颈癌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1.1 HPV感染

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在宫颈癌标本中,绝大数存在HPV。由HPV感染到宫颈癌通常需要15年,宫颈癌病变的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2]。

1.2 其他因素

叶郁红,张声,王行富等[3]在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对120例宫颈癌患者和12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相关数据对比研究,经过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OR:1.467,95%CI:1.408-1.478)、初次性生活年龄(OR:1.421,95%CI:1.142-2.163)、生育次数(OR:1.201,95%CI:0.675-2.206)、HPV感染(OR:12.412,95%CI:7.284-27.402)与宫颈癌的发生有显著关联。由此经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宫颈癌危险因素有HPV感染、初次性生活年龄、受教育程度、生育次数多等。

2.人乳头瘤病毒的病原学

HPV为微小无包膜环状双链DNA病毒,有着比较独特的嗜上皮性。现代医学已掌握HPV百余种基因型,包括黏膜型HPV所致的良性乳头状瘤,导致生殖器黏膜上皮肿瘤以及上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肿瘤,皮肤型HPV导致的良性皮肤疣瘤[4]。

2.1 HPV亚型

在HPV基因型中,包括四十种亚型容易传至生殖道。14种亚型为致使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型或致病型。大部分性活跃女性都会出现HPV感染,大概10%左右的女性可能出现持续感染,持续性感染对子宫颈癌的进展有一定的影响。

2.2 HPV致病机理

HPV基因包括不编码的长控制区(LCR)、编码蛋白的基因区(L)和早期基因区(E)。E区有六种早期蛋白。E1、E2主要对病毒进行转录以及复制,E4对感染细胞进行病毒的释放有辅助作用。E6、E7为重要致癌基因。高危型HPV导致宫颈癌的直接原因为宫颈癌组织中 HPV16和18的E6、E7蛋白的高表达、p53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失活或缺失。E6、E7对pRb和p53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被感染的细胞出现无限增殖,逐渐转变为恶性。E6蛋白和抑癌蛋白p53进行有效结合并进行降解,使细胞转变为恶性增殖。E7蛋白与pRb完成特异性结合,使pRb和E2F转录因子的结合被有效阻止,pRb活性由此被降低,导致基因异常的细胞生长失去控制,发展为癌变[5]。

3.HPV疫苗

治疗性疫苗靶抗原为HPVE6、E7癌蛋白,机体细胞免疫反应被激发,HPV感染得到清除,HPV有关的癌前病变被有效抑制,适用于已经受到感染人群。HPV疫苗主要有治疗性和预防性两种。治疗性疫苗主要有载体疫苗、基因疫苗等[6]。

预防性疫苗靶抗原为病毒样颗粒,主要由HPV衣壳蛋白L1于体外表达出现,导致机体出现体液免疫反应,出现HPV病毒抗原,使一部分的致癌性HPV感染被有效阻断,适用于未受到感染人群。预防性疫苗有四价疫苗Gardasil和二价疫苗 Cervarix。

4.结论

近年来,宫颈癌的筛查和HPV疫苗已使得宫颈癌的发病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对于医疗发展较为落后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如何早期诊断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对于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治疗性疫苗的种类较多,但仍未出现效果较好的的预防性疫苗,这也是相关研究者正面临的挑战,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不久的将来,终会研制出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预防性疫苗。

猜你喜欢

危型预防性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