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9-01-05苏幼治
苏幼治
(南安市医院 福建 南安 362300)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是指脑底部动脉瘤或脑表面动脉畸形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之一,占脑卒中的10~15%[1]。在我国,发病率约为每年2.0/10万人[2]。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都可能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包括:颅内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脑血管畸形、夹层动脉瘤、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主要促发因素,如吸烟、大量饮酒等。加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病情观察,做好科学规范的整体护理及行为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死亡率,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0月共收治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20岁,平均56.7岁,经精心治疗与细心护理,治愈29例,好转28例,抢救无效死亡3例。
2.护理措施
2.1 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等临床观察
病人入院时,要及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神志是否清晰、瞳孔的变化、意识状态的进展等。意识形态的进展常提示着病情的变化情况,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息息相关。由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入院时一般都会出现剧烈头痛症状,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畏光等现象,个别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全身性癫痫发作、深度昏迷等,患者的心脏常因受到损害而使心电图改变。
2.2 有针对性地做好基础护理
病人一入院应立即安排入住安静、舒适的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燥。让患者平躺病床,需要时可抬高头部,以利于降低颅内压。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联系,减少对患者的访视,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病情复发。但应定期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防止褥疮发生。一些昏迷患者或尿失禁的患者应按需要留置导尿管,保持患者尿道的通畅,避免尿潴留及大便不通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外阴部等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定期进行体温、脉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做好记录,以便了解和掌握变化状态。一旦发现有患者有呕吐、头晕、头痛、躁动、抽搐、瞳孔不等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做出进一步有效处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危及生命。
2.3 并发症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病情复发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动脉瘤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都可能引发致残致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预防工作。将床头适当抬高,可以有效促进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要强调患者绝对安静和卧床休息,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态的平和和情绪的稳定。要加强生活指导和护理,教育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即使排便也不应用力,以防止颅内压增高,导致再出血。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如果突然出现剧烈头晕头痛、呕吐不止、痫性发作、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去脑强直发作,则提示患者可能复发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做进一步处理。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另一常见的并发症,其程度和出血量相关,常发生在出血后4至15天。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进行性头痛、是否有意识的改变,以及是否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要定期监测血压,采取措施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4 饮食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病情轻重48小时内应禁食,以后根据病情放置胃管,并注意营养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病情稳定可自主进食后饮食宜清淡,远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纤维性食物,多饮水,保证每日有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补充;忌吃红糖、辛辣、煎炒、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和咸肉等熏腌制品,禁烟限酒,可多吃海带、鱼油、河鱼等食物,以改善脑能量代谢、加速脑血液循环、减低脑细胞死亡速度,利于病情恢复。
2.5 心理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常因疾病发病突然,颅内压突然升高,血液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痉挛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而产生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患者还常常为疾病的预后而担忧,甚至对健康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心理需求,态度上要和蔼可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疾病的宣教,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的过程及转归。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对疑难问题进行耐心、合理的解答,让患者消除负面心理,对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更好的心理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
3.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并且再次出血的危险性很高,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3]。护理工作在护理时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宣教工作,保证患者有充足的营养,做好心理护理,引导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防止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更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