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解读《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2019-01-05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意见农民绿色

文/孙洁

6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明确了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及组织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乡村产业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是姓农、立农、兴农的产业。同时,《意见》明确了乡村产业“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乡村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

7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就这一指导乡村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进行了解读。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首要任务。《意见》将乡村振兴纳入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一系列实现路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意见》指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提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导向、政府支持,融合发展、联农带农,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等原则,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力争用5——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意见》从六个方面对具体任务作了详细的阐述。一是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这是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抓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二是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这是着眼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怎么摆布”的问题,就是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三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这是着眼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怎么抓”的问题,就是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打造产业融合载体,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这是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抓成什么效果”的问题,就是健全绿色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强化资源保护利用。五是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这是着眼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动能是什么”的问题,就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攻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技术,同时,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促进农村创新创业。六是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这是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有什么真金白银”的问题,就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创新乡村金融服务,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人地钱”组合拳提升政策“含金量”

实际上,近些年在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中,很多都涉及到乡村产业振兴。而《意见》的“含金量”却是以往政策不能比拟的。“这一次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在以往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集成、延伸、拓展、细化和实化,在“钱、地、人”这三个方面力求打出‘组合拳’,”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这样说道。他进一步表示,在“钱”的方面:一方面,健全财政投入机制。这里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经过测算,这一比例的提高将会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同时,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另一方面,创新乡村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这一次文件重点提出了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初步测算,这项措施将会增加10万亿元以上的县域贷款余额。

在“地”的方面: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时候,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开展县域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及融合发展,这方面盘活后,就会更好地拓展乡村产业用地空间。

在“人”的方面: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农村定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的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现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

“《意见》还有以下三大特点,”余欣荣说。

乡村产业定位更加准确。《意见》明确,乡村产业是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乡村产业源于传统种养业和手工业,主要包括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等,具有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健全以及农业功能充分发掘、乡村价值深度开发、乡村就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特征,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更加清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科学布局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构建县乡联动、以镇带村、镇村一体的格局。二是以产业融合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融合主体、催生融合业态、搭建融合载体、建立融合机制,发展连接城乡、打通工农、联农带农的多类型多业态产业,让小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三是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健全绿色标准体系,培育提升产品品牌农业品牌,强化资源保护利用,让乡村产业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四是以创新创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改变过去乡村产业主要依靠人力、地力等传统要素发展的局面,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拓宽创新创业领域。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要求更加具体。《意见》强调,各地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要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

把产业留在乡村、留给农民

近年来,有的地方出现了“空心村”的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留不住人,日渐凋敝。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化解“空心村”的问题会起到积极作用。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出现这些现象根本的原因,还是乡村没有产业。没有产业,乡村就吸引不了资源要素,也就留不住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一切”,所指的是农村全局、全面、全方位的。没有产业,就没有乡村的振兴,乡村振兴也就是一个“空中楼阁”。解决好“空心村”问题,根本的还是发展乡村产业,主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要把产业更多留在乡村。过去都是农村搞种养业,城市搞加工流通,农民拿不到多少收益,现在我们就要改变这些问题。在《意见》中提出要突出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和乡村信息产业,这些都是立农、为农、兴农的产业,都要尽量把这些留在农村。

二要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目前,在田头就业的农民在减少,一些青壮劳动力都进城务工了。这些外出务工的不是不想在乡村就业,而是乡村的产业发展不充分,就业岗位较少,他们只能往外跑。所以这次文件中提出,要充分挖掘乡村功能价值,引导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中心镇和物流节点集中。这些措施就是要把更多的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更多的就业岗位留给农民。

三要把产业链增值收益尽量留给农民。发展乡村产业目的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推动乡村生活富裕。目前,一些乡村产业与农民联系不紧,增值收益留给农民的不多,这些状况也需要改变。《意见》中提出,要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通过融合发展等多种方式,让农民不但有业就、有活儿干,更要有钱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农民的笑脸多起来。

“这三条如果做到位了,乡村振兴就有希望了,农业农村就会出现三大变化:一是农业强起来,通过发掘农业的新功能和新价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就提高了;二是农村美起来,通过实施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战略,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形,带动农村繁荣、乡村美丽;三是农民富起来,产业兴旺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拓宽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就富裕了。” 曾衍德说。

金融活水如何浇灌乡村产业?

“对于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近年来各地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余欣荣表示,在文件制定过程中,进一步总结以往的经验,推动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乡村产业,《意见》规定:一是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为了进一步有效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提出县域金融机构要将吸收的存款收入用于当地,优先、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等。二是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包括在抵质押、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农村特点的支持措施,包括信息体系建设、支持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等相应的一些政策。三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乡村产业技术创新。相信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更加有利于农村特别是县域范围内乡村产业的发展,从而服务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曾衍德表示,一直以来,工商资本是乡村产业发展重要的力量,目前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投资都在万亿元以上,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意见》中提出鼓励工商资本下乡,今后,还要加强政策引导,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资本投入乡村,重点做到“三多”:一是多办一些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产业;二是多办一些产业链条长的产业。工商资本的资金实力强、市场信息广、经营理念新,我们要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特别是要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产业,通过打造全产业链,形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军企业。三是多办一些带动贫困户的产业。

乡村产业振兴和绿色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乡村产业振兴和绿色发展,是制定《意见》过程中,坚持和把握的一个原则。

“《意见》在基本原则中特别强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余欣荣说,之所以提出这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吸取了上世纪80年代发展乡镇企业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教训,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的路子,让乡村产业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的“金杠杆”。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要以绿色标准体系引领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在梳理现有标准基础上,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制定和修订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新业态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拓展国际市场。

二要以标准化生产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特别是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整县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绿色粮仓、绿色果(菜)园、绿色牧(渔)场,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文件强调要继续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等。

三要强化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进入乡村,不要再捡回落后的低质低效生产。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为确保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意见》对供地、规划、金融等多种制度保障作出了明确规定,从而在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保证农业环境不受影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余欣荣这样说道。

猜你喜欢

意见农民绿色
绿色低碳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评“小创”,送好礼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