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高山茶的创新与发展
2019-01-05王振康钟凤莲
王振康,钟凤莲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2.寿宁县农业农村局,福建寿宁,355500)
寿宁地处闽浙边界,置县于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和“全国重点产茶县”。“寿宁高山乌龙茶”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寿宁高山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寿宁山川秀丽,风景旖旎,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终年云雾缭绕,日照适度,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全县有15多万公顷海拔在500~1200米之间的山地资源,山峦叠嶂,山清水秀,山泉甘冽,大多“无雪不过年”。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所产茶叶具有叶厚、型美、耐泡、香高、味醇等品质特征。
1 寿宁茶产业发展现状
寿宁县种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2018年,全县有茶园面积1.04万公顷,产量1.45万吨,产值10.7亿元,茶农人均茶叶纯收入5216元,带动全县70%以上的涉茶人口脱贫致富。初步形成了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四大茶类的生产格局。全县现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380多家,其中,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县重点茶叶企业35家,取得SC认证35家。全县28万人口中有20万人从事茶叶或与茶相关的行业,在全国各地开设的茶庄、茶店、茶叶公司等2000多家,并拥有3万多人的营销队伍。
近年来寿宁县生产的茶叶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共荣获100多个奖项,寿宁茶叶销往北京、广州、济南等国内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欧盟、俄罗斯等地。
2 寿宁高山茶的创新与发展
2.1 创新品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寿宁茶业的发展,先后提出“半县香菇半县茶”“寿宁高山乌龙茶”“寿宁高山茶”等政策导向来发展寿宁茶产业。2012年4月,“寿宁高山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国家工商总局认证;2014年7月,“寿宁高山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1.1 大力推广寿宁高山茶品牌
注重“寿宁高山茶”品牌建设与打造,积极推广寿宁高山茶品牌。在福建省交通广播电台、闽东日报、茶乡视点、高速公路户外广告、茶叶主销区开展“寿宁高山茶”广告宣传。举办“福建最美茶乡摄影大奖赛”活动、“寿宁高山茶”第二届海峡茶艺小组电视大赛,“寿宁高山茶”被列入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2018年4月以来,“寿宁高山茶”一分钟广告宣传片在央视8个频道、每天不低于20次播出,扩大了寿宁高山茶在国内的知名度,提升了寿宁高山茶公共品牌的影响力。
2.1.2 积极组织茶企参加各类评比活动
近年来,寿宁组织茶企参加 “中茶杯”“觉农杯”“国饮杯”“闽茶杯”“宁德市茶王赛”等国家级、省、市级产品评比,共获100多个奖项。福建天禧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寿宁春伦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寿宁县兴昌茶厂的“心怡香”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荣誉。
2.2 改良茶树品种
寿宁县茶树改植换种,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福云6号替代当地菜茶群体种成为主要品种;本世纪初茗科1号(金观音)、金牡丹等高香优质新品种与福云6号成为主要品种;近年来,开始引种一些黄化、白化等优特茶树新品种。
寿宁县利用毗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区位优势,率先推广茶树新品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寿宁县龙虎山茶场、竹管垅茶场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示范早生、高产茶树新品种福云六号,当时,消费市场特别是北方市场主要以茉莉花茶为主,因福云六号具开采期早、产量高、加工易于成型等特点,以福云六号鲜叶加工的烘青绿茶,成为茉莉花茶茶坯的主要原料,福云六号在寿宁县大面积推广,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县推广0.67多万公顷,成为当地主要种植茶树品种。
本世纪初以来,茉莉花茶消费量、价格趋于稳定,年消费量在11~12万吨之间[1],消费量在当年茶产量的比重不断减小,原主要作为茉莉花茶茶坯的福云六号烘青绿茶,因香味低、滋味淡等特点,在市场上产品价格低廉,大部分鲜叶原料只能改制珠茶,出口非洲,茶企、茶农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寿宁县茶产业面临低谷。恰逢周边茶区铁观音、坦洋工夫红茶等茶类热销,经过考察,寿宁县政府提出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茗科1号(金观音)、金牡丹等高香优质新品种。目前,茶树品种结构更加合理,新植改植高优茶树品种0.33万公顷,新品种适合加工多种茶类,有效缓解采制高峰,新品种效益在茶农增收方面也得到较好体现。
当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寿宁县建立新品系区试基地,区试圃内有26个黄化、白化等优特茶树新品系,经过一轮的区试,筛选出适宜寿宁高山区种植的、观赏与品饮兼具的茶树新品系(种),为今后寿宁高山茶改植换种的备选品种,为寿宁县高山茶增色添彩,提质增效。
2.3 创新工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寿宁茶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茶叶的加工也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托福云六号大面积的推广,主要以生产烘青绿茶为主,清明前加工曲毫、毛峰等绿茶,清明后加工烘青绿茶,作为福建茉莉花茶茶坯。
本世纪初,引进铁观音、金观音等茶树品种,及安溪企业与技术人员,按乌龙茶的加工工艺生产寿宁高山乌龙茶,因产地及加工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寿宁高山乌龙茶产量不多、规模不大,没形成产业化,大部分茶企还是以生产中低档绿茶为主。
2008年起,坦洋工夫红茶、正山小种红茶成市场新贵,寿宁绝大多数茶叶加工企业“绿改红”,及时扩大厂房、更新设备,按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仅南阳镇年产红毛茶50吨以上的茶叶企业达80多家,不仅消化了本地的鲜叶原料,也吸收了周边蕉城、政和、浙北的大量鲜叶,产品在济南、广州等批发市场有一定的占有率。
近几年,一些新技术、新设备在寿宁县得到应用和推广。在萎凋室中加装空调、除湿机、风扇等控制萎凋室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气流,在发酵室中加装蒸汽发生器、浴霸、进出气扇等控制发酵室温度、相对湿度、氧气,设定适合茶叶加工工艺的环境最佳温湿度、气流的人工微域调控技术[2],在茶叶萎凋、发酵等工序中全面应用以解决高山茶区因早晚温差大、相对湿度高等造成茶叶加工难、品质不稳定等技术难题。2017年11月,《寿宁高山红茶》《寿宁高山绿茶》《寿宁高山白茶》《寿宁高山乌龙茶》等4个团体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并在全县宣贯,规范了寿宁高山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的加工技术,稳定了茶叶品质。如今,寿宁高山茶呈现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并驾齐驱的良好发展态势。
2.4 创新销售模式
寿宁县下党乡地处偏远,当地茶叶加工企业能力不足,茶青靠商贩外运,茶农常因交通不便错过收青时间,蒙受损失。2014年,福建省委组织部下派驻村干部在该乡下党村策划实施了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3],不卖茶叶卖茶园,在茶叶加工厂和茶园架设探头,开发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和可视化预订系统。在这个销售模式创新中,下党村首创了以“卖茶园”替代“卖茶叶”的“定制扶贫”模式,推出40公顷扶贫定制茶园,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茶园主以每年30万元/公顷的价格买下茶园,合同定期5年。茶园主将茶园的生产委托给农民茶业专业合作社管理,每年收获若干高标准茶叶产品的固定回报,并可以通过APP客户端随时点击查看茶园种植管理和茶叶生产加工状态,让消费者真正喝上放心茶。“私人订制”将贫困村的产业扶贫与大众消费需求有效对接,让消费者参与全程监督与管理,成为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并取得不俗的效果。
3 寿宁高山茶当前存在问题
3.1 龙头企业引领不足
虽然近几年茶企不断增加,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380多家,但大都以家庭加工厂的形式存在,通过SC认证的只有35家,大多数企业专业管理水平不高。目前省级龙头企业只有6家,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不多,2018年全县茶企累计上缴税收不到300万元,茶叶企业整体偏弱,缺乏龙头型引领的企业。
3.2 基地建设标准有待提高
绝大多数的企业以“企业+农户”的形式存在,向茶农收购鲜叶原料然后生产加工为主,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虽然有些企业拥有自主基地,基地建成后,企业后续投入有限,创新不够,标准不高,发挥带动示范作用不强。
3.3 公共品牌宣传力度有待持续加强
吴一群等[4]对寿宁县茶园硒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29~0.84 mg/kg,平均值为 0.57 mg/kg,全县 83.33%茶园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相比与省内外其他一些地方的勘查发现,寿宁的土壤具有硒锌双元素叠加、无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优良等特点。近年来,该县以“锌硒呵护、天下寿宁”为宣传点,依托稳定的加工技术与高山茶品质,宣传锌硒寿宁高山茶,但还需继续持续加强。建议政府、协会引导或组织茶企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济南)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等各类大型的茶事活动,并以多种形式推介寿宁高山茶,从而提升消费者对寿宁县茶叶公共品牌的认知度。
3.4 市场建设滞后
目前寿宁县没有较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茶叶销售多以被动购销为主,真正走出山门开辟市场的则不多。除少数龙头企业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外,大多数企业销售渠道不畅通,多数企业主既是老板又是生产加工负责人,生产季节忙于生产,很少主动出去推广销售。
4 展望
4.1 加强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 “科技兴茶”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茶产业发展,加大茶叶企业开发富硒富锌茶产品的研发力度。建立示范科技企业,辐射带动。先在县里扶持2~3家示范企业,然后在各个乡镇建立健全1~2家示范企业;建立茶叶人才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充实县、乡(镇)、村三级茶叶科技力量。采取引进来或送出去的方式,加强对茶叶种植、管理、加工、市场营销的培训和“五新”技术的推广,实现培训、指导、培育三位一体,力争每年培训10期,受训800人次,培养一批茶叶乡土人才,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5]。
4.2 加强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在寿宁不同海拔建立3个病虫害测报点,进行病虫害测报,实施精准治病除害;继续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持续做好冬季石硫合剂封园工作。大力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鼓励扶持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争创绿色、有机认证工作,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控源头保生态、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4.3 加强市场和营销体系建设
通过寿宁县在外商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早建立“茶叶贸易市场”,发展集茶叶交易、茶叶加工园区、物流配送、茶叶检测和综合管理为一体的茶业贸易服务体系。引导鼓励有经济实力的茶叶企业加快布局,在大中型城市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市场为主,超市专柜、专业店、定点送货上门为辅的营销网络,扩大寿宁茶叶的市场占有率。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网购在人们的消费购买比例中越来越大,引导回乡青年、大学生创办电子商务,扩大寿宁茶叶网络销售份额。
适度推广私人定制茶园,宣传寿宁是革命老区、习近平总书记“九下寿宁”“三入下党”的经历,选择实力强大的国有企业,以私人定制茶园为纽带,与寿宁结对扶贫,提高寿宁高山茶品牌,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