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的风度

2019-01-05卢汴生

杂文月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作序风度茅盾

●卢汴生

我有个文人圈子。说它是文人圈子,是因为圈子里男女老少几十号人个个都能舞文弄墨、吟诗作文。有人还出了几本书,堪称作家。去年建了个微信群,大伙儿常在里面聊天、发信息、晒文章,很是热闹。

都说文人相轻,可我觉得无论是圈里、群里大家都是客客气气、彬彬有礼。有的还称兄道弟亲热得很。你如果晒晒自己的文章或诗词,马上就能引来一片赞扬声。

偶尔也有批评的声音。前不久一位作家的文章被人品头论足地批评了一通,也许是话说得严厉,又有点刻薄,作家恼羞成怒,立刻反唇相讥、冷嘲热讽,甚至出言不逊,全然没了往日的风度。这让我颇感意外。

有人可能认为,风度不过是指人的举止姿态,似乎无关紧要。其实风度往往体现的是人的修养和气度,并非可有可无。不信的话,你如果说某某人没有风度,他肯定会跟你急。

一般来说,文人们还是比较注意风度的。不过真正有风度的不是那种春风得意时能做到谦恭有礼、温文尔雅的人,而是那种受到批评甚至被人误解时仍然能够心平气和并且尊重对方的人。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左翼作家阳翰笙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他请茅盾为书作序。茅盾看过《地泉》,他认为这部小说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都存在不少缺陷,就直言不讳地对阳翰笙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文字的公式写成的。由我写序,我就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它。你还是请别人作序吧。

阳翰笙听后并不气恼,仍执意请茅盾作序。于是茅盾就在序中不客气地写道:“《地泉》在描写人物时用了脸谱主义手法,在结构和故事情节上出现了公式化现象;在语气上用标语口号式的言词来表达感情。因此,从整个作品来讲,《地泉》是很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

让茅盾没想到的是《地泉》再版后,他那些严厉的批评文字竟然一字不漏地保留下来。这让茅盾赞叹不已。

其实,阳翰笙对茅盾的批评意见并不完全同意。在他看来,《地泉》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有不少成功之处。小说得以再版就说明它还是受到读者欢迎的。尽管如此,阳翰笙不气不恼、不掖不藏,仍然将茅盾的批评文字全文刊登。

这件事在文坛一时传为佳话,至今也为人称赞。一赞茅盾的直言,二赞阳翰笙的雅量。不过在我看来,阳翰笙面对批评的风度尤值得称道。

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伏尔泰说过:“你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阳翰笙也正是如此。他虽不赞成茅盾的批评,但他尊重茅盾的批评权利。尊重别人实际上就是尊重自己。人人都尊重别人的批评权利,那么自己的批评权利也就得到了尊重和保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尤其称道阳翰笙。

现在很少讲风度了。文人之间说恭维话、吹捧话的多,切磋、争论的少;说不痛不痒、不偏不倚的话多,敢于质疑和批评的少。这固然是像茅盾那样敢于直言的人不多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像阳翰笙那样有风度的人太少了。

一个有生气、有活力的文人圈子应该是个既有争论,又有包容;既有赞许,更有批评的地方。关键是我们要对批评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纵然做不到闻过则喜,至少也要做到闻过不怒、不失风度。这才有个文人的样子。

猜你喜欢

作序风度茅盾
郭沫若作序推荐的解放区作品书影
趙孟頫:一笔一划尽风度
风度
读贾文琴的文章——为《中国公路之陇南记忆》第二、三册作序
茅盾手稿管窥
蔡元培的作序观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
风度之美
茅盾文革期间撰写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