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行路
——青年画家柳秀林艺术之路探微
2019-01-04
中国写意人物画是一个相对比较晚熟的画种,它的发展历经了十分漫长的过程,不同时代的写意人物画家都有十分卓绝的表现,宋代梁楷、清代任伯年等都对写意人物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世纪初,西方造型观念的融入,使当代写意人物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物画的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在“中西融合”的过程中笔墨怎样更好地解读造型,是当代写意人物画家的一个尖锐课题。
家园 200cm×185cm 2017年 柳秀林
自拍之一 180cm×49cm 2018年 柳秀林
自拍之二 180cm×49cm 2018年 柳秀林
“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是中国画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和语言,也是评价写意人物画的重要标志。写意人物画的“笔”与“墨”,必须传承传统中的笔墨精华,同时追求新的笔墨语言,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清初石涛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笔墨随着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才能使写意人物画有所发展。写意人物画几百年的历史,成就了许多大家,当代写意人物画家要超越前人须做到:笔墨在“写”上超越,“意”在表现上超越,题材在内容上超越,柳秀林深知这种超越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画家静下心来去探究绘画之理。因此他在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技法和理论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多幅作品荣获全国大奖,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自拍之三 180cm×49cm 2018年 柳秀林
在《艺术判断》中,博格斯特说过一段颇具深思的话:“艺术就是在尚未表现的关系中找到一个还未填补的缝隙,将它填满,并赋予它鲜明的特色。”在艺术中,“找”需要头脑和观察能力,“填”需要独特的审美能力和高超的技法,柳秀林是一位既用心“找”,也会用心“填”的写意人物画家。
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对每个人来说,路都不是平坦的,需要自己走出来。而机遇对每个人来讲,又是公平的,取决于有没有把握住机会的能力。你们今天看到柳秀林的写意人物画,也许会感觉到,他的画有一种滞后的状态,我想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柳秀林出身在烟台栖霞的一个小村庄,父母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从小读书由农村到县城再到城市,物质都极其匮乏,走进大学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同学们的青春靓丽、朝气蓬勃让他羡慕不已;走进学校成为大学老师的时候,他的家庭以他为荣,毕竟最初学美术的初衷仅想当名县城小学教师;走进湖北省美术院的时候他是诚惶诚恐的……
在秀林的内心深处,血液里的农民情结或许是抗拒的,很多时候想去摆脱,却发现已根深蒂固,他所描绘的对象以“农民”形象为主,这些人物或是家乡父老,或是在行路中偶遇的,他们都十分真诚质朴,“农民”是务实、是接地气,柳秀林具备农民的优良品质,真诚质朴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接近高贵,每张画面都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画面不虚伪、不做作,以农民作为主要对象,画他最熟悉的气息与情感,寻找契合的形式结构与画面语言。作为农民的儿子选择农民作为绘画题材,是责任,也是情怀,秀林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他近几年创作的作品既有鸿篇巨制的现实主义主题性创作,也有笔精墨妙的写意小品,还有充满时代气息的都市青年系列。
柳秀林的绘画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他的诸多绘画作品中能找到不同的探索语言,而这正是青年画家所需具备的良好状态。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并获湖北省美展银奖的作品《守望》,是他现实主义主题性创作的代表作品,画面中描绘的是他在恩施小溪古村写生途中遇到的留守老人和儿童,画面布局缜密,一分为三,中间部分的背景色彩清秀、亮丽,突出老妇人和三名留守儿童,两边是虚化的十来个留守老人,色彩偏灰,画面中人物的头部和手部以写实的手法进行描绘,这种画法得益于他扎实的写实功底,人物的服饰及背景用构成的方法平面化处理,衣服的纹饰中不难看出秀林深厚的笔墨功底。再来看看他的近期作品《自拍》《行路人》系列,这一系列作品得到了不少前辈画家的肯定与赞赏,《自拍》系列描绘的是秀林在甘肃雅丹写生途中的场景,照相机、鸭舌帽、潮服等元素本身就非常具有现代气息,再加上人物精微的笔法、墨法,背景少部分的平面化处理,使得画面一气呵成。《行路人》系列描绘的是秀林老家的亲人,看完这一系列,就能明白什么是画面的“合情合理”,画面表达出了强烈的“有感而发”,有一句话说“情动形移,移情予物”,对家乡父老的情绪使得秀林选择农民题材,选择坚守笔墨的作画方式。
博尔塔拉——羊市 182cm×193cm 2017年 柳秀林
此前的艺术之途是他艺术之路的启航,呈现出的是他之前怎样画,至于以后怎样画,能画出什么,是他所要的,也是他所向往的。
行路人之苗寨守望者 180cm×50cm 2017年 柳秀林
王贵与李香香 180cm×49cm 2017年 柳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