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加药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04韩红举
韩红举
河南省鄢陵县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河南鄢陵 461200
膀胱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泌尿外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居于首位,且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1]。在临床上针对浅表性膀胱癌治疗主要以微创外科,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为主,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2]。吡柔比星作为预防复发的细胞毒药物,具有对膀胱商品细胞内血药浓度高、对肿瘤细胞敏感以及副作用小等特点,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3]。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2016年期间收治的8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别采取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加药灌注治疗与单纯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2016年期间收治的8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治疗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5.27±10.15)岁;肿瘤直径0.46~1.12cm,肿瘤平均直径(0.86±0.27)cm;肿瘤分期中Ta期25例,T1期1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7.42±9.35)岁;肿瘤直径0.44~1.15cm,肿瘤平均直径(0.91±0.25)cm;肿瘤分期中Ta期26例,T1期14例。纳入标准:(1)8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2)所有患者卡氏评分均在70分及以上;(3)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次研究。(4)分组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排除不能耐受吡柔比星治疗与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者;(2)排除不远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排除随访时间低于1年者;(4)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治疗,治疗过程中采取的医用电切镜电切功率控制在120~130W之间,并且将电凝功率控制在70~80W之间,灌洗液采取浓度为5%的葡萄糖或浓度为5%的甘露醇[4]。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前需要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患取腰麻截石位,经尿道置入电切镜,并且于患者膀胱内导入电切镜。然后采用电切镜切开患者的基底,直至肌层,严密观察患者膀胱中的肿瘤位置、大小以及数目。若发现患者肿瘤有蒂,则需要进行切割,直至患者肿瘤的基底部位。当电切至患者的膀胱浅肌层时,还需要一并切除患者肿瘤基底部及周围一圈健康组织[5]。如果患者的膀胱肿瘤直径在2.0cm以上,则电切时需要从边缘开始;如果患者的肿瘤直径增大至2.0cm且直至其浅肌层,那么在手术完成后应该为患者留置尿管,并对患者膀胱采取生理盐水进行持续冲洗。观察组患者在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加药灌注治疗,具体方式是在手术治疗的24 h以内,采取剂量为30mg的吡柔比星及剂量为50mL的蒸馏水对患者膀胱实施灌注,将灌注液保留2h后再转换体位,最后于手术完成后的3~5d左右进行拔管[6]。此后灌注治疗时间为1次/周,连续灌注8周后改为1次/月,持续治疗1年。
手术治疗1周后抽取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3~5mL的外周静脉血,并且采取ELISA法则对患者血清内皮生长因子、机制金属蛋白酶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7]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其中包括手术时间与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疾病复发率、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以及血清相关因子。并发症主要包括膀胱穿孔、骨髓抑制、尿路刺激征以及输尿管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实验结果数据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指标以%形式展开,采取χ2检验;计量指标以(±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3.46±9.86)min,与对照组手术时间(34.08±9.7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为(3.29±0.4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1±0.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比较(±s,min)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比较(±s,min)
组别 n 手术时间 留置导尿管时间治疗组 40 33.46±9.86 3.29±0.49对照组 40 34.08±9.76 5.01±0.68 t 0.2826 12.9789 P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半年复发率分别为2.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n(%)]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因子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FGF、MMP-9、MMP-2以及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因子比较(±s)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因子比较(±s)
组别 n FGF(pg/mL) MMP-9(mg/mL) MMP-2(mg/mL) VEGF(ng/mL)治疗组 40 6.50±1.22 104.30±15.29 116.28±20.47 21.44±5.14对照组 40 11.48±2.07 171.02±26.51 206.01±22.50 37.14±6.80 t 13.1083 13.7885 18.6566 11.6489 P<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n(%)]
3 讨论
浅表性膀胱癌也称之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种种,属于膀胱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膀胱癌的75%~85%左右。浅表性膀胱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局限于患者的黏膜与黏膜下层,目前公认治疗浅表性膀胱瘤最为有效的方式是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加药灌注治疗,符合“保留器官的局部手术加化疗”的治疗趋势[8]。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电切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复发率较低且5年的生存率更高,同时还能够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膀胱功能,并且不会导致患者膀胱肿瘤腹壁种植,但也可能会出现复发、术中出血以及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等问题[9]。为了能够尽可能地降低膀胱癌的复发,国内外一致认为采取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与较低的复发率。一般来说,膀胱灌注治疗药物包括化疗药物与生物制剂两种类型,通常临床上所采用的生物制剂包括卡介苗与链球菌制剂等,但由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副作用非常严重,因而逐渐被临床放弃使用。化疗药物在临床上主要采用阿霉素与吡柔比星等[10]。
本文研究中对治疗组患者采取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治疗吡柔比星属于新一代的半合成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其具有较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能够直接地嵌入患者DNA双链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DNA聚合酶,并对DNA的复制及转录造成一定阻碍,最终造成患者癌细胞的死亡[11]。相关研究人员[12]在对18例浅表性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治疗,并在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研究中,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在随访过程中1个月内复发病理数为4例,2个月内复发的病例数为1例。这表明在浅表性膀胱瘤的治疗中,采取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具有治疗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同时患者痛苦较小,恢复速度快等特点。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为(3.29±0.4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1±0.68)min;且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这表明,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治疗能够缩短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同时降低术后1年复发率。
除此之外,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FGF、MMP-9、MMP-2以及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一般情况下,MMP-S中可以分为MMP-9与MMP-2两种亚型,其均属于Ⅳ型胶原酶的主要类型,胶原酶在临床上具有降解Ⅳ型胶原等多种作用。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随着膀胱癌患者TNM分期的增加也会随之增加其MMP-S的表达水平,这说明患者具有越强的肿瘤侵袭性程度[13]。除此之外,VEGF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肿瘤间质,释放MMP-S水平,最终促进患者肿瘤周围组织基膜的降解。而吡柔比星灌注在临床上的应用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血清中MMP-S水平,阻碍患者新生血管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基膜的降解,最终抑制患者肿瘤的侵袭与扩散[14]。新生血管能够促进患者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于患者肿瘤细胞的转移。VEGF作为促血管生成因子,能够帮助肿瘤组织生成新的血管,因此也会增加肿瘤的复发率与转移率。FGF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患者血管的内皮细胞增殖游走于血管内,其与VEGF的共同作用能够促进患者新生血管的生成[15]。 在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后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能够显著地降低患者血清中VEGF、FGF的水平,因此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灌注治疗,能够显著地缩短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清因子水平与术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方式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