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9-01-04马金柱高海燕通讯作者
马金柱 高海燕(通讯作者)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存在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此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后期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我科于2018年11月28日收治1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精细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症状好转转入感染科治疗后各项指标正常,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此次因“发热伴呕血黑便3天”于2018年11月28日13:05急诊入抢,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起热时间无规律,伴头痛、眼眶痛、腰痛。解黑色不成形软便4次,量约600ml。纳差、乏力、呕咖啡样液体2次,量约500ml,于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急诊。查体:神清,精神萎,颜面部、颈部及上胸部潮红充血、球结膜水肿、四肢湿冷,T36.7℃,HR 129次/分,BP 82/46mmHg,Spo2 96%。血常规:WBC 32.3×109/L↑、PLT 18×109/L↓、血红蛋白74g/L。血生化:K+2.9mmol/L ↓、AST 295u/L↑、ALT 218u/L↑、BUN24mmol/L↑、肌酐279mmol/L↑。心肌酶谱:LDH 1863u/L↑、PCT 2ng/ml↑。心电图示窦速。颅脑及上腹部CT示:左侧颞叶软化灶,腹腔少量积液、双侧胸腔少许积液。
急诊予吸氧、心电监测、建立三路静脉通路、护胃、止血、补液、补钾、输血、输注血小板、记录出入量等处理。患者经急诊处理后症状较前好转于17:15转入感染科。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20天后患者病情稳定,康复出院。
2.护理
2.1 消毒
病人用过的接触过的物品用500mg/L含氯酸消毒液进行消毒,做好病室清洁、温湿度适宜,做好空气消毒。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尤其心率、血压的变化。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变化,观察有无烦躁不安、气急、口唇发绀等现象,应警惕出现大呕血的表现。观察意识、瞳孔及精神状态:有无意识状态的改变、烦躁不安等,应警惕颅脑出血并发症的出血[1],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皮肤尤其是颜面部、颈部、上胸部皮肤有无充血、渗血、出血及瘀斑的表现,重视患者主诉,头痛、腰痛、眼眶痛有无进行性加重等。观察有无呕血及黑便现象,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常规查血型、凝血、交叉配血,并做好输血准备[2]。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给予相应的处理,床旁备齐抢救仪器设备,抢救车旁备用。观察患者输血的情况,有无输血的不良反应等。
2.3 急性肾功能损害是该病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会进入少尿期或多尿期,因此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尿量变化,以判断患者进入哪个病期。准确记录其出入量,尤其是单位时间内尿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2.4 观察用药的疗效
遵医嘱应用护胃、止吐、补液药物后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无改善。
2.5 做好输液管路的护理
选择肘中、颈外等粗直的大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而造成局部出血血肿形成。为避免瘀斑应减少止血带结扎时间,尽量同时集中采血,防止多次穿刺破坏血管造成大片瘀斑,各种护理操作应轻柔避免损伤皮肤[3]。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观察其生命体征、询问其主诉,防止输液速度过快造成患者心衰。开放三路静脉通路,同时观察穿刺周围有无出血、渗血情况,防止药物外渗。
2.6 吸氧
遵医嘱予以吸氧,减轻其不适症状。
2.7 休息及饮食
严格要求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加重病情造成脏器出血。恢复期仍要注意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4]。患者恶心呕吐感较强,予暂行禁食。
2.8 心理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病情危重,变化快,常常让患者产生恐惧焦虑不安心理。因此医务人员应多于患者沟通交流,介绍其疾病的病因治疗预后等相关知识,注意同患者说话的语气、态度,规范各项护理操作,给患者以信任感与安全感。鼓励家属安慰陪伴以消除恐惧的心理。
2.9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使其意识到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因素,不要接触鼠类或其排泄物。
3.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特征基本病变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和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而引起各器官、组织充血、出血渗出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有变性和坏死。临床上常见的表现有发热,出现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颜面部、颈部、胸部皮肤潮红(皮肤三红),球结膜水肿,腋下、胸背部出现点状、瘙抓样条索状瘀点。该病病程长、病情复杂、需及时准备的观察和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及时予以对症处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护理上应多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提高其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