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护理方式探讨
2019-01-04黄海奎
黄海奎
(崇左市人民医院 广西 崇左 532200)
药物治疗和介入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式,冠心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会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疾病康复,还导致冠心病病人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冠心病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因此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1]。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提升冠心病病人的治疗心理状态,改善预后,本文选择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诊治的冠心病病人120例进行护理分析,冠心病病人均进行药物或者介入治疗,并给予心理干预,对比冠心病病人护理前后不良心理状态测评值,分析了改善冠心病病人负性情绪的心理护理方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诊治的冠心病病人120例进行护理分析,冠心病病人均进行药物或者介入治疗,病例纳入标准:冠心病病人均确诊为冠心病,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冠心病病人中男性79例,女性41例,年龄为(52.46±0.64)岁。
1.2 护理方法
冠心病病人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实施方法如下:(1)消除冠心病病人的负性情绪。护士要与冠心病病人进行一对一沟通,针对冠心病病人表现出的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进行疏导,用温柔的语气和真诚的态度鼓励冠心病病人勇于面对治疗。了解冠心病病人的内心需要,增进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冠心病病人的紧张、恐惧等情绪。提升冠心病病人的家庭支持,叮嘱家属多关心冠心病病人,使冠心病病人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2]。(2)心理支持。针对冠心病病人提出的康复问题,护士要用专业性语言耐心解答。让家属多关心冠心病病人,多与冠心病病人沟通,在交谈期间以轻松的话题为主,避免刺激冠心病病人,保持冠心病病人情绪稳定。选择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分散冠心病病人对不良情绪的注意力,提升对治疗康复的信心。(3)提升护理素养。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素养,要保证其具有专业的护理经验和高尚的护理情操。积极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给予冠心病病人足够的尊重,使冠心病病人信任护理工作。在心理干预期间,给予冠心病病人专业的心理疏导,使其尽快摆脱不良情绪,通过诱导、解释、启发和说服等方式提升冠心病病人的康复信心,使冠心病病人认识到自身价值,主动参与配合护理。
1.3 护理效果评价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来评估冠心病病人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分值越高表明冠心病病人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5.0统计,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冠心病病人护理前SAS量表评分为(43.54±0.52)分,SDS量表评分为(44.12±0.45)分,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SAS量表评分为(20.44±0.58)分,SDS量表评分为(21.13±0.44)分,冠心病病人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降低(P<0.05)。
3.讨论
冠心病患者由于其特殊情况,经济负担,社会支持和对疾病缺乏的正确认识而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且明显高于其他疾病。负性情绪很容易引起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引起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导致一系列恶性事件,药物治疗和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式,但介入手术对冠心病病人生理功能造成一定影响,而药物治疗时间长,需要患者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依从性。但多数冠心病病人担忧自身疾病,易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疾病康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早期康复[2]。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重复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状况,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借助心理学沟通并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增加其信任和安全感,并以最好的方式合作和接受治疗[3-4]。
本研究中,冠心病病人均进行药物或者介入治疗,并给予心理干预,对比冠心病病人护理前后不良心理状态测评值,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护理前SAS量表评分值为(43.54±0.52)分,SDS量表评分值为(44.12±0.45)分,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冠心病病人的SAS量表评分值为(20.44±0.58)分,SDS量表评分值为(21.13±0.44)分,冠心病病人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降低(P<0.05)。
综上,心理干预能够缓解冠心病病人的负面情绪,改善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