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效果分析

2019-01-04赵迎春郑彩芬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全程医护人员心肌梗死

赵迎春 郑彩芬(通讯作者)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1)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都比较快,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出现病情的变化,患者患上该病后若不注重治疗,则很容易导致死亡,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期间对其展开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本次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术期间运用全程护理展开进一步的探究,现将研究详细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任意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患者当做研究样本,样本数量为140例,运用随机均匀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此次临床研究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申请同意书,且全部患者都与准确无误的填写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组中包含有37例男性患者,剩余33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处于40~71岁范围内,年龄中间值为(54.63±2.35)岁。参照组中包含有36例男性患者,剩余34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处于41~72岁范围内,年龄中间值为(55.67±2.46)岁。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数据,P>0.05,可比。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参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单一使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的过程中,还运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其所包含的护理要点如下。

(1)对患者展开术前护理措施。医护人员接送患者到急诊抢救室之后,以最快速度为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措施,氧气吸入量确定为5L/min[1],过程中由一名医护人员一直对患者心电实施监护,其余医护人员将抢救手术所需要的药品与仪器准备好,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快速构建静脉通道,穿刺肢体选择患者的左侧肢,同时医护人员以温和的态度多与患者进行交谈,避免患者存在强烈的负面情绪而影响到治疗效果。

(2)对患者展开术中护理措施。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尽力协助医师展开对患者的麻醉和手术措施,比如说协助医师进行供应氧气吸入、递交手术器械等[2],同时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与生命体征变化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患者情况不对则立即向医师反应,寻求解决措施。

(3)对患者展开术后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在过程中多加留意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比如说有没有出现鞘管移位、穿刺部位出血等情况。术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活自理以及运动做出一定的指导,采取股动脉穿刺的患者,要在手术结束后的6个小时内彻底拔除鞘管[3],同时医护人员要留意拔除之后患者的侧动脉搏动情况,还需要关注患者的体温与皮肤颜色有无出现异常。在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的过程中,若患者突然发生胸闷、胸痛或者出血等异常情况,医护人员及时联系医生来寻求解决方法。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水与饮食展开监督,不可让患者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详细记录患者的每日尿量与尿液颜色。为了预防长时间卧床休养的患者会出现腰痛的情况,医护人员可给予这部分患者一个软垫,让患者将软垫放置在腰部,并定时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更换,此外也可对患者肢体实施按摩。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要针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心前区疼痛再发率以及再次PCI发生率展开统计学分析。SAS与SDS评分可反映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状态[4],评分高则表明患者存在较为强烈的抑郁与焦虑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取得的均为计数数据,对这些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而计量数据则以均值±标准差呈现,t进行测定,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后SAS评分分别为(26.58±4.62)分与(47.38±4.58)分,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后SDS评分分别为(29.38±4.57)分与(47.93±5.13)分。研究组的SAS与SDS评分均要比参照组患者低,P=0.002、0.005,t=7.824、9.824。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前区疼痛的再次发生率为4.29%(3/70),参照组患者护理后心前区疼痛的再次发生率为11.43%(8/70);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再次行PCI的几率分别为2.86%(2/70),8.57%(6/70)。研究组患者的心前区疼痛再发率以及再次PCI发生率均要比参照组低,P=0.002、0.041,χ2=9.834、6.824。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很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残疾或死亡,医疗技术的改进让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案不断得到创新,这导致患者的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护理方案来辅助治疗措施的展开[5],以此担保治疗措施的有效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内容只是在流程上展开的固定化措施,其无法良好的应对实际治疗中出现的意外状况,所以护理效果不佳。通过对常规护理措施的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全程护理干预。全程护理干预能够在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给予患者更加精心的护理。

本次研究中参照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一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则科学使用全程护理干预,经由统计学分析得出的结果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均要比参照组低,且研究组患者的心前区疼痛再发率以及再次PCI发生率均要比参照组低。综合以上叙述内容可知,在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时候科学运用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再次复发疾病,且让患者从容应对治疗。

猜你喜欢

全程医护人员心肌梗死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手工制鞋全程LOOK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