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2019-01-04罗力静
罗力静
(河池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广西 河池 547000)
在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PICC使用及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的主要因素,相关的并发症与风险因素,给患儿造成很大威胁[1-2]。自2015年10月—2016年9月我科对80例PICC置管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发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科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1例,胎龄27~33周,平均(30±2.7)周,体重0.9~1.5kg,平均(1.4±0.5)kg,26例为大隐静脉,20例为贵要静脉,15例为肘正中静脉,9例为颞浅静脉,10例为头静脉。选择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选用3M透明护贴,留置时间为10~60天,平均31天,本组患儿有9例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其中发生静脉炎3例,导管阻塞2例,导管异位3,相关性血血源感染1例。
1.2 循证问题
(1)静脉炎;(2)PICC导管阻塞;(3)PICC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4)导管异位。
2.循证护理对策
2.1 静脉炎
2.1.1 常见原因 (1)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免疫调解功能不成熟,导管对血管内壁刺激后会发生机械性损伤,其创伤应激反应敏感性增加,血管自我修复功能不足,容易造成血管壁水肿、充血,且恢复较慢,容易引起静脉炎的发生。(2)个别患儿是过敏体质,对导管材料过敏而引起静脉炎。置管后一个星期内出现静脉炎是穿刺时的机械性损伤刺激有关。后期出现的静脉炎与药物刺激或患儿的体质有一定的关联。
2.1.2 静脉炎护理对策 (1)置管前合理选择穿刺静脉,杨浩义等[3]研究结果显示:贵要静脉置管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为3.8%,肘正中静脉为15.5%,头静脉为32.8%,为此在临床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为头静脉,并避开肘关节,疤痕处,穿刺点应选择肘下两横指[4]。以减少对血管内膜损伤。(2)选择适当的导管规格,避免直接接触导管,选择无粉手套或操作前用灭菌注射用水冲洗手套残留的滑石粉。
2.2 PICC导管阻塞
新生儿常用的PICC导管型号为1.9Fr,管腔内径0.28cm,管腔细,长期静脉营养液沉积于导管中,冲管不规范而引起堵管。
2.2.1 原因 (1)护士未按要求冲管、冲管方法不正确。(2)患儿哭闹,血液反流至导管造成堵塞。
2.2.2 导管阻塞护理对策 (1)科室加强对新入科、轮转护理人员PICC导管的维护。(2)必须由经过培训并获得资质的护士操作,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尽可能选择小型号材质好的导管,避免对血管内壁的损伤。
2.3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PICC不同于外周浅静脉穿刺,如处理不当可造成各种并发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
2.3.1 原因 (1)环境不清洁,操作前未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2)置管者操作不熟悉和导管维护不规范。(3)穿刺部位选择不合理。(4)没有按要求更换护贴、肝素帽或输液器。(5)早产儿免疫力低下,皮肤屏障功能下。
2.3.2 导管阻塞护理对策 (1)置管前将处置室开窗通风30~60分钟,紫外线消毒30分钟,操作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2)与感染病人分开放置,床间距不少于1米。(3)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简单最重要的环节,当手部有明显污渍时,可用肥皂水及流动水洗手,当手无明显污渍时可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4)评估导管必要性:由于病原微生物易粘附在导管周围,因此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增高。(5)置管后局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至无渗血,穿刺后第一个24小时内更换透明贴膜,以后每周更换1~2次或发现贴膜被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6)更换敷料时必须严格无菌技术,应戴口罩、无菌手套。更换透明贴膜时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液体渗出或水肿,触摸穿刺点有无疼痛和硬结。(7)每班测量双侧臂围或腿围,详细记录臂围或腿围,穿刺部位皮肤、渗血、渗液情况,出现红肿可用喜辽妥外涂。
3.小结
PICC技术由于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插管过程中出现合并症少、相对安全、术后易于固定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新生儿保持静脉开放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一个成功的肠外营养方式。如何更安全快捷的置管,更好的维护PICC管路,延长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是现今关注的重点。在置管前充分的血管评估、做好置管前的充分准备、置管及维护人员丰富的PICC临床经验,是减少置管和维护并发症的关键。